1.一锤定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2.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新机遇在哪里?

3.《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重磅出炉,鼎力支持新能源电动化转型

4.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

5.2020海口新能源车展上,专家都说了啥?

6.以长城汽车2023年内部会议纪要为基础,展望未来

7.上海新能源汽车政策新指向,本地新能源品牌是未来发展重点

新能源汽车会议议题_新能源汽车会议

本报记者?陶?震

在阶段性产业发展规划将于年末告一段落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再次接续新的顶层设计规划。

根据中国网发布消息,10月9日召开的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为未来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明方向。

2012年,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文件,确定了坚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并设定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的产业化发展目标。

虽然受到全球经济下行、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依旧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球领先”,累计推广车辆超过了450万辆,“占全球的50%以上”。

新的《发展规划》决议通过,无疑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上一轮阶段性发展规划验收后,提出了新的绿色发展增长点。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补贴大幅退坡,由补贴扶持向全面市场化转型的阶段,此次会议也明确了“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等提议。

此外,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优胜劣汰”加剧,并由大规模普及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会议也释放出“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等信号。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数量目标容易实现,但提升发展质量的任务艰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发展规划》未来将会引领社会各方面,集中力量实现正确道路的更快发展。

此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发展规划》主要涉及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和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四方面内容。

截至记者发稿时,工业和信息化部仍未公布《发展规划》的最终细则,但从会议传达的内容看,《发展规划》的总体方向与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保持一致,但在实施细则上略有调整。

2019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组织召开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启动会,并在研究讨论后,于同年12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与《征求意见稿》不同的是,此次《发展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调整显著,将此前“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修改为“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重点强调了快充在充电技术设施配置中的主体地位。

此外,院还首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这类顶层设计的文件中,提出了对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同时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全新动能和政策红利。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为138.2万台,同比增加27.9%。虽然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提升显著,但在450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前提下,距离《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提出的电动汽车1:1车桩比的目标仍差距较大。

“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集中办大事的重要体现。”崔东树表示,“尤其充电站和换电站是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良好发展环境,应对行业全新增长机遇、推动出租网约车未来发展等的重要前提。”

《发展规划》还重点指出,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尤其是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在刚刚落幕的2020年北京国际车展上,有多家涉及芯片、算法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在智能汽车自动驾驶领域,我国目前与特斯拉仍有差距,但在座舱体验和交互体验上,我国已经实现了超越。此次《发展规划》则强调了通过技术攻关实现产业链的强链补链,以攻克核心零部件的短板。

“新能源车发展既要自主可控,也要快速发展,实现又红又专的新思路。”崔东树称,这也是我国着力加大新能源关键技术公关的重要原因,“我们要把中国车市打造成最具竞争力的国际最高水平车市。”

图源:中国网、工信部、记者拍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锤定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作者:王珊珊

Big Bang大爆炸的最初期,伴随着宇宙膨胀和冷却,首批氢原子和氦原子诞生了。

当时宇宙中约包含四分之三的氢、四分之一的氦,以及少量“其它元素”。直到目前,将近140亿岁的氢元素仍然是宇宙储量最丰富的元素。

过去三年,疫情和供应链危机严重影响了汽车产业发展,但在此环境下汽车电动化趋势却愈演愈烈,汽车产业格局正加快重塑。

近日,以“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成功在京举办。论坛共设有2场全体会议、9场开放专题论坛和4场闭门会议。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今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共有来自政、产、学、研各领域约200位高层嘉宾出席并发言。各方嘉宾围绕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路径、动力电池等核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趋势、汽车与能源协同发展策略等多个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值得关注的是,现代汽车集团(中国)自2018年以来,连续6年受邀参加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2025年,5万辆!

在中国提出2060年达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能源结构转变迫在眉睫。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自2019年首次写入工作报告以来,氢能成为备受关注的能源转型发展热点。氢能可以应用在交通运输、储能、发电、工业、产品等多个领域。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火炬“飞扬”成为一大亮点,它用了氢气作为唯一燃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套高压储氢火炬。同时,北京冬奥会使用了800余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运输主力,保障运营服务。

2022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发布使得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日益完善。2023年伊始,国家能源局印发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在氢能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交通领域大力推动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替代传统能源汽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现阶段实现氢能在交通领域推广和应用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氢能联盟预计,2050年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为2458万吨,占比氢能源需求41%。

在全面电动化加速进展的大背景下,氢燃料电池车的销量也呈上升趋势。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3626辆和3367辆,同别增长105.4%和112.8%。

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将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氢能供应链和产业体系,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为5万辆。

2040年,氢能愿景

据全球新能源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Nexo销量为1.07万辆,为该车型推出以来首次突破万辆大关。作为现阶段汽车产业碳中和布局的“终极”答案,2022全年,NEXO的全球市占率达58%。

这是汽车产业低碳化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说明世界范围内氢燃料乘用车已逐步开始普及,私人消费市场逐渐成型。同时也证明,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以上的量产体系和生态圈,加速氢能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起点已然到来。

可以看到,发展氢燃料乘用车,对技术创新、性能提升、成本节约、规模经济、产业链建设、以及氢能低碳社会科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正是在经历了“从概念到量产,再到初期普及”的过程之后,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充满信心。

早在2021年,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即对外发布“氢能愿景2040”。愿景提及,“到2040年,氢能将不仅适用于交通运输,还将更广泛地应用于不同行业和领域,致力于让‘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处’都能轻松地使用氢能”。

2030年,“氢”“电”平价!

与此同时,氢燃料乘用车推广普及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被业内人士提及。

氢燃料电池车的难点在于,氢燃料电池产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部分核心材料及部件目前尚未达到完全国产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加氢站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以及高品质、稳定、廉价的氢气供应不足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滞后的两大核心因素。

当前,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处于较高水平,客户接受度不高,乘用车仍处于小批量示范推广的阶段,更多的是TO B的市场,而不是真正的TO C市场阶段。

为了凸显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企业需要持续提高工艺水平,并且推动全行业国产化水平,进一步降低成本。

现代汽车集团(中国)不只在乘用车领域积极探索,也在全球拥有完善的氢能产业链,并通过在中国积极倡导氢能科普、助力氢能基建与推广氢能应用,积累了不可多得的经验。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期间,现代汽车集团(中国)旗下的“氢燃料汽车全球销量冠军”NEXO中国版再度惊喜亮相。

汽车产业布局碳中和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在此背景下如何开拓汽车产业低碳化路径是重要议题,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在韩国以及全球市场的推广普及经验证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是实现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此次,参加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意味着现代汽车集团(中国)进一步打开了其在华朋友圈。现代汽车集团(中国)有能力进一步推动氢燃料电池在中国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完善“全方位氢能解决方案”,持续助力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人汽观察:

近年,全世界开始由“碳经济”向“氢经济”转变,中国的氢能布局也徐徐铺开。2022年有20多个省市出台了氢能产业规划,部分地区还推出了补贴政策,多个地区在2023年工作报告中涉及氢能产业,规划目标也逐渐务实详细。

氢能源也好,甚至氢经济也好,相关氢生态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新的风口下,那些决心足、布局早,扎根本地化的企业,有可能抢得氢未来的新高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人汽,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新机遇在哪里?

上周五(10月9日),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要取四大举措促进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有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对于暂时困难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第四项“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要求相关地区和区域强制使用新能源汽车,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空间,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扩大销售。

那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包括哪些地方呢?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现有4个省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院就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重在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规范各类试点示范,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2016年8月12日,中央办公厅、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福建、江西和贵州三省作为生态基础较好、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被纳入首批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中办、国办还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2017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相继印发。?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

迄今为止,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包括福建、江西、贵州、海南四个省。?

自十八大以来,国内各地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并涌现出一大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2017年9月,环保部命名北京市延庆区、浙江省湖州市等46个县市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标杆。2028年12月,生态环境部举行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表彰活动。深圳市罗湖区与坪山区、大鹏新区等全国45个市县达到考核要求,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2019年11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名单》,北京市密云区、山东省威海市等84个市县达到考核要求,决定授予其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目前,共有175个市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涵盖范围更大

2012年9月27日,院批复《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逐步由污染物总量控制为目标导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转变,由主要防治一次污染向既防治一次污染又注重二次污染转变。

根据《规划》、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辽宁、山东城市群等13个区域为重点区域。?

《规划》指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与山东城市群为复合型污染严重区,应重点针对细颗粒物和臭氧等大气环境问题进行控制,长三角、珠三角还要加强酸雨的控制,京津冀、江苏省和山东城市群还应加强可吸入颗粒物的控制。重点控制区共47个城市,除重庆为主城区外,其他城市为整个辖区。

这些重点区域,都是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汽车保有量,包括公用领域车辆最多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的公用领域强制推行新能源汽车,无异是一重大利好。

4个生态文明实验省,再加上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几乎涵盖了中国的大部分省份和城市。

国内新能源汽车只是暂时困难

在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下,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产销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量超过450万辆,占全球的50%以上。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贯通,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创新活跃、成果纷呈。产品供给质量持续提升,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高。

受多重因素影响,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出现多年未见的下滑。今年以来,受肺炎疫情影响,汽车产销包括新能源汽车产销都遭遇重挫。今年1-7月,欧洲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到50万辆,比中国多了1.4万辆。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遇到的暂时困难,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只是在经历高速增长后出现的阶段性下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总体还是持欢迎态度的。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优势将会愈加明显。

辛国斌指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对市场的影响是暂时的。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中国已经明确将新能源汽车补贴和购置税优惠政策延期两年。同时为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还组织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这些举措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平稳发展。今年7月以来,新能源汽车月销量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已经恢复到了每月10万辆的消费水平。

辛国斌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业者应当笃定前行,坚定发展方向、提高供给质量、优化消费环境,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再上新台阶。(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重磅出炉,鼎力支持新能源电动化转型

就在昨天(10月9日),为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为此,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与之前的"意见稿"有何不同?

较为明显的变化有两处: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明确了快充的重要地位;二是公共服务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使用方面,稍微放缓了节奏,从100%下调到80%。

针对充电设施方面

之前意见稿的表述:"合理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

现在的表述:会议提出,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

分析:

从这点可以看出,"快充"这个目前能够解决电动车续航焦虑的最优方式高度关注和认可。根据我们之前的用户调查,绝大多数消费者放弃购买电动车的主要原因依然是续航焦虑。事实上,目前市面上许多电动车的NEDC续航能够在500公里以上,这个数据已经与燃油车相当,因此消费者的续航焦虑本质上是补能焦虑。

截至2019年,我国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仅70.3万个,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81万辆,私人充电桩占新能源汽车数目的比例仅为18.4%。这就意味着,每10台新能源车中,只有两台有私人充电的条件。

那我们公共充电桩的数量是否够用呢?截至2019年12月,现有充电桩保有量超过108万个,而真正可用的公共快充桩的数目仅为21.69万个,但是却需要服务310万的无桩车主,车桩比例是1:14,对于单次充电时间至少在1小时以上的电动车而言,这样的比例是严重不足的。

此外,由于我国的充电桩分布不均,车主们很难就近充电。即便是驱车找到了充电站,由于部分停车场所出于利益因素以及部分车主不够"自律"的原因,电动车充电车位常会不对外开发,甚至还会被燃油车"霸占"。因此,加大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快充建设就成了解决补能焦虑的关键因素。

针对共用领域电动车方面:

现在的表述是:?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而在此前的意见稿中,同样时间限制、同样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比例是100%。

分析:

简单来说,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是影响国内电动车销量增长的重要地方。特别是以出行服务为代表的大客户订单,对新能源汽车销量都有过显著贡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将这里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从100%下调至了80%,虽然说可能会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带来一些影响,但是不难看出,这样的调整后,没有了"一刀切",从侧面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也让公共领域车辆选择更加的接近实际使用情况。

电动化来袭,有什么新变局?

变局之一:特斯拉等新势力崛起,互联网、半导体等科技巨头跨界进入,汽车产业竞争格局重塑、核心价值链重构,部分OEM未来或沦为代工厂。

变局之二:当今欧洲、日韩等国纷纷加速电动化转型,一次次验证十年前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前瞻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十年的规划和培育,已具备一定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与此同时,为了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点料",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独资建厂,国产后的Model?3一飞冲天,给中国新能源领域带来了"鲶鱼效应"。其中,不少中国造车新势力已经被这条鲶鱼"拍死在沙滩上",另一方面,也让许多搞研发,有技术的新星车企脱颖而出。

变局之三:汽车产品属性更加多元,汽车将成为软件定义的智能移动终端。

嘿电总结

面对汽车业百年大变局,中国汽车强国之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换道超车"需要政策与全产业链的通力配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

10月9日,据中国网发布消息,为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由院总理主持召开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从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加大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作出了明确要求。

通过此次会议,我们了解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目的是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发展规划内容如下:

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

随着未来新四化战略的推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相互结合,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内自主品牌在车机智能系统,网联智能化普及都取得不俗的成绩;在动力电池方面,中国品牌车企也都具有超前性的发展,例如比亚迪的“黑科技”刀片电池,在全球国际上都得到肯定认可,其技术能力都属前列。可见,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上,国内自主品牌的发展成绩还是相当可观的,此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推出,将进一步赋能新能源技术产业,以提高国内自主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新能源充电设施的建设。

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目前,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纳入“新基建”,使其发展前景相当乐观,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普及,是新能源汽车全面普及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国家新能源政策落地的根本。而各车企充电设备的布局上,也一直依托国家政策发展方针,不断扩大投入规模,在多方位上支持新能源充电设备的普及与发展。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中国自主品牌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合作也一直从未间断,尤其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成绩得到国际技术专家的认可与支持。其中也不乏国际领先汽车集团宝马、奔驰、丰田、本田等实力车企与国内先进技术车企吉利、长城、比亚迪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上的合作。而且,在电池制造领域上,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的表现也十分出色,频频传出与各大国际车企的战略合作。此次国家政策明确指出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国内自主品牌对外合作的信心,在新能源技术上能相互借鉴,以求更快更稳定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四,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政策支持。

2021年起,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首先就离不开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今年,国常会就促进汽车消费提出了对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的政策,极大的提振了各大车企投入新能源市场的信心。但是,但是国家的政策支持并不是长久性的,唯有跟随市场主流变化发展,通过优化配置、提高产品竞争力,来提升自身实力,只有提供高新智能的技术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汽车网评:国家政策规划的支持,将是国内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好时机。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产业规模已跻身于世界前列,在新能源技术领域虽颇有建树,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技术水准还是差距明显。如何引入世界最顶尖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助推我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是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解决的发展问题。《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推出,将是一剂“强心针”,为新能源技术发展以及未来电动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指引作用。在未来,将是国内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好时机,真正实现中国的汽车强国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0海口新能源车展上,专家都说了啥?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的推动下将进一步加速冲刺。

10月9日,院总理主持召开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会议上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政策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会议指出,要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为此,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充电和续航是限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132.1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5.8万台,私人充电桩76.3万台,数量位居全球首位。但这一数字仍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需求。而充电桩的限制,反过来也将大大限制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性。

据预测,2020年国内预计将新增公共充电桩15万台,其中公共直流桩6万台,公共交流桩9万台;预计新增私人桩约为30万台;预计新增公共充电场站8千座。同时,换电作为运营类车辆能量补给方式的补充会有进一步发展。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经查阅,上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目前包括:福建省、江西省、贵州省、海南省四地;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主要指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共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约?132.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81%。

快充成为重点,要求更加务实

去年12月3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截至发稿,本次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细则尚未公开。不过从报道中提及的四大重点内容来看,总体方向并未有显著变化。

对比征求意见稿来看,正式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有两处较大改变,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明确了快充的重要地位;二是公共服务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要求更加务实,放缓了节奏。

具体来看,相比征求意见稿国常会通过的正式规划进一步提升了快充的地位,提出要“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同时还明确了将对充电基础设施给予财政支持。

而在此前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表述为:“合理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另外,这一次还在规划中明确了将对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此前虽有相关补贴政策,但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并未提及。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工作报告中,充电桩建设也被纳入了新基建重点领域。可以预见,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国内充电桩网络将进一步完善,能够更好地提高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用车便利性,缓解续航焦虑,如此又能带动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

另外,本次通过的规划对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要求更加务实。去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而在规划中,“全部”变成了“80%”,节奏进一步放缓,更加务实。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自2015年起,连续五年产销量居世界首位,2019年销售120.6万辆。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417万辆,占国内汽车保有总量的1.16%。

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通过,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目标、并有相应的措施,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一步加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长城汽车2023年内部会议纪要为基础,展望未来

2020年1月10日,第二届海口国际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海南省人民副沈丹阳、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陈建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海口市人民丁晖、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总裁贺彩龙等嘉宾共同出席了开幕仪式。

王侠:中国车市天花板远没有出现

王侠会长在致辞中表示,汽车产业目前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车市虽不复此前的爆发式增长,但依然处于上升通道中。王侠认为,市场中依然存在着几点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从基本面来讲,中国车市刚需没有饱和,天花板远没有出现;从供给侧来看,持续的技术变革与配套投入已经在产品端和使用端积蓄了强大势能,将不断转化为对消费者强大的吸引力;从国家战略和产业生态层面来看,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相关产业将持续向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必将打破传统汽车产业的价值边界,成长为新技术应用的主要载体、消费升级的主力军、产业升级的主战场。

丁晖:海南省确定建设“清洁能源岛”的战略定位

海口市人民丁晖表示,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省已确定了建设“清洁能源岛”的战略定位,而作为省会城市,海口市也将充分发挥城市一体化综合经济圈中心城市的拉动作用,努力打造清洁能源汽车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海口新能源车展的举办必将促进海南省新能源产业、旅游和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持与改善,对加快推进海南2030年前实现全岛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陈建安:海口国际新能源汽车展促进海南会展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陈建安则表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一直致力于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自2016年起,贸促会便与海南省人民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在促进对外贸易投资合作、开展国际交流等多方面开展了多项合作。海口国际新能源汽车展的创办,是贸促会持续支持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海南会展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王瑞祥:全球汽车市场正在深刻地重构

“当前全球汽车市场来说正在深刻地重构,中国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实际措施来妥善应对。”王瑞祥会长对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出了几点参考性建议。首先,实现中国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其次,发挥并且利用好中国在市场、资本、人才方面的独到优势;最后,与趋势为友,加强协同创新,攻克关键技术瓶颈,提升基础能力,抓住发展机遇。

据介绍,作为2020年开年汽车行业的首桩盛事,本届车展以“汽车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展览面积总计约5万平米。参展企业基本涵盖了国内外所有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商,共计展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车辆近260辆。

与2019(首届)海口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有所不同,本届车展将不仅仅着眼于新能源汽车,更将增加智能网联领域展示内容,同步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新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及融合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海新能源汽车政策新指向,本地新能源品牌是未来发展重点

长城汽车内部会议纪要曝光,其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

下面将既要分为三段进行一一解析,首先是对未来的展望。

“混动大有可为,传统自主有望在激烈竞争中胜出”无需长城汽车来说。

目前销量最高的汽车厂商是比亚迪,其一半的销量来自插电混动汽车;销量最高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是理想,该品牌目前只打造插电增程汽车。所以长城汽车对未来的展望是正确的,但是有一点可能存在争议。

其预测结果是2027年的纯电动汽车达到1387万辆、占比45%,插电混动汽车799万辆、占比26%;剩下占比20%的604万辆车是“油混”,这个预测结果很难苟同。就目前来看,打造非插电混动汽车(油混)的厂商以合资车企为主,其中以丰田和本田为首,而这两大车企的油混车的销量表现似乎是愈发的不济;油混车的基础驱动架构其实与插电混动或增程汽车无异,区别只是动力电池组容量更小,没有充电模块,制造成本低很多。

所以油混汽车的竞争力远不如插混(含插电增程)汽车,除非其价格足够低!可是现在已经出现起售价不足10万的紧凑型插混轿车,油混车即将失去生存空间,油混和插混不可能平行,随着动力电池材料和其他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下调,插混和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与价格只会越来越低。

长城汽车承认存在战略、战术失误,首战失利。

长城汽车承认了战略规划失误,在过去的一年多里销量表现不佳,在战略上没有重视新能源,产品规划以小众车为主,过度追求高端化,产品定价偏高,渠道发力、营销弱势。

这都是客观事实,在友商加速切换到新能源汽车阵营的时候,长城汽车主力品牌还在主推燃油车;这使得长城汽车失去了先机,比如哈弗。而欧拉和魏牌等品牌的车辆确实存在定价偏高的情况,只是为何会定价偏高呢?个人认为这是长城汽车对于自身技术的自信。自信程度决定车辆价格,而自信的基础是综合技术和品牌分析后的结论。

所以在这一章节里还是没有看到长城汽车的真实观点,其描述了存在部分战略战术失误导致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可是却没有说清楚到底失误在哪是;并且在之前还讲到了柠檬混动效率高、动力强、平顺静谧、成本均衡等优点,综合优势还很突出,系统还在快速的迭代。

那为什么这些车还是没有理想的销量呢?

如果这套系统真的做到与描述相同的话,貌似这些车的性能价格比是足够高的,销量不应该低才对。

全面变革、落地在即,目标清晰,能否逆转?

第三节是长城汽车对2023年的展望,在今年里会聚焦新能源,目标是重塑销量增长势能,集中发展新能源(汽车);第二步是定价策略的变化,以性价比为导向;最重要的是要打造大单品,这点很重要。

长城汽车的哈弗、欧拉、魏牌,这三个品牌都缺少爆款大单品,说白了就是每个品牌里都缺少销量足够高的热门车,究其原因应当是其讲到的“性价比”(不够高),所以塑造全新大单品是非常重要的,只不过究竟会是哪些车呢?

参考下图,这是最重要的一节!

长城汽车明确了各个品牌的大单品和对标竞品,具体为:

魏牌蓝山SUV,理想L8哈弗如歌、枭龙或两车MAX版本,宋Pro DM-i、宋PLUS DM-i坦克500 PHEV欧拉SUV、轿车魏牌家用和商用MPV,轿车

这不仅包括爆款车型还有品牌新产品规划。

魏牌蓝山DHT-PHEV对标理想L8,目前看来不是没有压力,因为理想汽车的销量很高,二月份的品牌销量是16620辆,其中一半左右来自理想L8;理想L8的指导价高达33.98-39.98万,在这个价格区间内能实现如此成绩是非常难得的,自主品牌里目前仅此一台。

实现热销的基础是无疑是车辆前卫的设计、智能的座舱、强劲的动力和平顺与静谧;魏牌DHT-PHEV搭载的是两挡混动专用变速器,混动系统其实与哈弗H6 DHT-PHEV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内燃机用了1.5T、增加了后桥电机,一套混动系统从入门级车用到高端车,这是否合理是值得思考的。

至于外观设计就不讨论了,见仁见智。

如歌、枭龙,这两台车还没有上市,但能确定的是其搭载的混动系统也是DHT-PHEV,和哈弗H6、玛奇朵、拿铁等车没有区别,具体区分也无非是1.5L/1.5T和是否增加后电机组成四驱而已。

魏牌系列面对比亚迪王朝汽车已经输了,哈弗H6 DHT-PHEV不温不火。

二代大狗已经上市,其短续航版本价格重合的是宋PLUS DM-i长续航版本,仅此一点就会影响竞争力;而且现在不仅有宋PLUS DM-i,还有零跑C11插电增程版这样的搅局者,之前的价格体系已然被打破,即便是比亚迪也得考虑重新规划产品线。所以二代大狗的市场表现无法看好,这台车似乎没有体现出其内部纪要提到的“定价偏高”的战略战术失误的调整。

如歌和枭龙面对宋系列能否逆风翻盘只能看价格,拭目以待吧。

展望:

长城汽车给2023年和2034年定下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

2023年要达到60万辆!

2024年要达到110万辆!

然而2022年的长城新能源汽车销量只是13万辆,这还是在欧拉品牌没有下滑的前提下实现的成绩。今年的第一季度就快结束,目前哈弗品牌仍旧看不到特别有竞争力的插电混动汽车,欧拉品牌暂未出现大的调整,在剩下的九个月里,长城汽车能否狂销掉超过五十五万辆新能源汽车?!这个内部纪要仿佛看到了一切,又仿佛什么都没有看到。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评论转发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和汽车科学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近些年在国家大力扶持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就像2008年之后的房地产市场一样迎风而上,各大车企都在马不停蹄地研发着新能源车型。而以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这股趋势还将持续很长一阵时间。

比如,在刚于昨日举行的上海市常务会议上就原则同意了《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2021-2025年)》和《关于支持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会议指出,上海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积极抢占产业制高点。要鼓励不同技术路线竞争发展,加快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和充电桩的设施布局,全力打响上海新能源汽车品牌。

所以说未来五年,对于使用新能源车型的车主来说,和便利程度都会维持以及不断扩大化。所以就着这样的大背景,小编这次就给大家推荐几款时下热门的新能源车型,也让大家赶上一回大热势。

轿车:ER?6

补贴后售价:16.28万起

推荐理由:潮流时尚代表

虽然现在国内的新能源车已经相对普及,但是在新能源的准车主中很大一部分还是抱着尝鲜的态度选择了新能源车型,尤其是纯电动汽车。那么既然要追赶潮流,为什么不选个最新潮的呢?

今年5月,荣威汽车正式宣布启用“R标”用于其高端新能源车型上面。而在8月中旬,全新R标旗下首款纯电动轿车ER?6正式上市,可以说新鲜出炉。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724/1835/1493mm,轴距为2715mm。算是标准的紧凑型车,正符合当下年轻的人购车需求。

而在动力方面,ER6搭载一台由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所生产型号为TZ204XS1152的驱动电机,其最大功率为184马力。该车将搭载三元锂离子电池组,NEDC续航里程达到620km。这样的数据,作为市区代步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SUV:?EUNIQ?6

补贴后售价:17.58万起

推荐理由:大五座新能源SUV

说完了新潮座驾再来说说百姓用车。要说现在中国车市最火的车型,还是要属SUV。但在众多SUV中,每款SUV的卖点也各不相同。有的车主推动力,有的车主推技术,但是作为一款新能源SUV,在“通电”的情况下,动力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起步加速都非常轻松。科技同样也不是问题,新能源车型没有哪个不是全车装满高技术的。作为一款纯电动SUV,?上汽大通MAXUS?EUNIQ?6就非常为消费者着想,在拥有充沛动力和先进技术的同时,还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款“大五座SUV”。

对于城市用车来说,其车内空间一直都是消费者最在意的一部分。EUNIQ?6的车长为4735mm,拥有同级最长车身长度,为乘客提供了更大的脚部空间以及后备箱装载空间;车宽为1860?mm?,?较大的车身宽度带来了宽敞的横向空间,使乘客乘坐更加舒适;车高为1736mm,让乘客的头部空间更为充裕。而轴距为2760mm,同样是同级最优轴距,为乘客带来了极为宽绰的内部纵向空间。同级别中只有宋Pro新能源的车宽勉强达到EUNIQ?6的尺寸,如果想拥有一款乘坐舒适的纯电动SUV,EUNIQ?6绝对是一款非常好的选择。

最后在动力性能方面,EUNIQ?6搭载了一台最大功率为130Kw,?峰值扭矩310牛·米的电动机。而动力电池则为宁德时代提供的三元锂电池,电池容量为70kWh。同时拥有来自华为的电控系统,支持快充模式。NEDC综合工况续航则为510km,对于日常城市用车完全足够。

而如果车主需要更大的续航距离,还可以选择EUNIQ?6?PLUG?IN。其NEDC综合工况续航则可达到900km,平均油耗仅为百公里1.5L,同样非常实惠。

MPV:?EUNIQ?5?PLUG?IN

补贴后售价:16.58万起

推荐理由:真七座新能源MPV

上面提到的EUNIQ?6是一款大空间的SUV。但是作为SUV车型,为了保留一定的道路通过能力,无论如何在车内空间及乘坐感受上都无法和MPV车型相提并论。虽然目前国内市场新能源MPV车型并不多,但仍然有值得推荐的车型,比如这款EUNIQ?5?PLUG?IN,它是唯一一款上海本地品牌的新能源MPV。

EUNIQ?5?PLUG?IN整车尺寸为4825/1825/1778mm,轴距为2800mm,属于同级别中尺寸较大的车型。EUNIQ?5?PLUG?IN第二排的腿部空间为937mm,第三排为866mm,这在同级别属于非常出众的了,可以保证后排乘客在乘车出行期间拥有极好的用车体验。同级别中,嘉际的第二排座椅就较为窄小,像是坐在板凳上,第三排更是有一种直接坐在地上的感觉,宋max的第三排也有同样不舒服的体验。

相比之下EUNIQ?5?PLUG?IN就是一款真七座新能源MPV,它还支持第二排座椅滑动功能:可向前滑行距离80mm,向后滑行距离30mm,再加上第三排侧窗视野可见区域684mm*338mm,头部空间充足不压抑,让乘客进入第三排更轻松。

另外,不仅是乘坐空间,当EUNIQ?5?PLUG?IN第三排座椅升起时,其后备箱容积依然非常可观,车主可以同时放下1个28寸和2个24寸的行李箱,而同级的宋MAX则只能放下一个20寸的行李箱和一个背包。相比之下,EUNIQ?5?PLUG?IN的后备箱容积极大的保证了在满员出行的情况下,车主依然可以携带足够的出行物品。这样的车内空间,无论在汽油MPV还是新能源MPV中都是非常优秀的表现,是真正考虑到每一个座位上的乘客的MPV。

可以预见,未来五年依然是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五年,也是越来越多消费者成为新能源车主的五年。相信很快各地都会接连推出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大家放心购买新能源汽车。而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必然会更加完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