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晨集团破产的影响

2.负债超1300亿,华晨汽车成中国车市“新样本”

3.从破产重整到祁玉民被查,阎秉哲带领下的华晨,将走向何方?

华晨宝马汽车报表_华晨宝马仪表盘图标大全集

2020是机会与风险并存的一年,与过往不同,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提及企业爆雷,在不少人的认知里,这种情况通常只会发生在B2B亦或是集资企业。谁料作为在海外上市第一股的千亿资产国企——华晨汽车,也迎来了信托违约、资不抵债的下场。

10月23日,华晨集团就因未能按期兑付规模10亿元的私募债券“17华汽05”,而发生实质性的违约。

“17华汽05”是属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017年10月非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发行额总计10亿元并于上交所固定收益平台上市。

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华晨集团目前存续的公司债券将于10月23日开市停牌。但若是华晨集团能在23日全额支付“17华汽05”的债券本金和利息,则其相关的债券就将在10月26日开市起复牌,否则将面临继续停牌的局面。

遥望2017年的华晨汽车,不仅发行了私募债券,同时在上海车展正式发布?华颂7。谁能想到短短3年时间里,一个东北汽车国企即将陨落,这和红旗的崛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年斥资26亿打造的华颂7,如今月销量仅有两台。而华晨汽车也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债务违约发生的当天,华晨汽车在面对媒体时称:“当前资金确实出现暂时困难,所以未能按期兑付到期债券,集团正在积极努力研究解决办法,相信华晨一定会积极妥善解决债券问题。”

但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没有等来华晨汽车实质性的解决方案。面对外界愈演愈烈的质疑,华晨集团想单靠“相信”两字说服社会大众,着实是有些苍白无力。

流动性危机

根据华晨汽车2019年财报显示,这家辽宁省直属国企2019年营业总收入1811.3元,净利润呈现正增长趋势。其中,2019年华晨宝马净利润76.26亿元,同比增长22.1%;全年共销售54.6万辆,同比增长17.1%。

再来看看2020年中期财报,报告中显示华晨汽车2020年中期营业总收入14.5亿元,同比下降23.85%;净利润为40.45亿元,同比增长25.24%。

从数字上来看,华晨汽车为大家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业绩单,营收和利润都非常可观,但反观就是这样一家在经济下滑,竞争激烈的大环境内还能保持业绩攀升的企业,为何无法兑付到期的债券?

时间倒退两个月,早在今年八月,大公国际和东方金诚就先后将华晨集团及其多只债券列入评级观察名单。

一个月后,这两家市场评级机构调低了华晨集团主体信用评级——东方金诚调低至AA+,而大公国际直接调低至AA。

本月,东方金诚再次将华晨集团的主体信用评级调低至AA-,大公国际则将华晨集团主体信用评级调低至A+。

只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华晨集团的主体信用评级就经历了跳楼式下滑连降4级,由AAA下调至BB。

这一切都归结于华晨集团出现严重的资金流动性危机,现金流问题导致公司有息债务规模扩大,银行授信额度频频下降,企业面临巨大的短期偿债压力。

据悉,截止至2020年3月末,华晨汽车负债总额1,226.75亿元,未偿还债券共14支,债券余额172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1.4%。以目前的到期分布和回售压力来看,主要集中在2021年和2022年,债券到期及回售规模分别为65亿元和92亿元。

由此可见,华晨汽车为了减少债务,现金流遭受了严重的损耗,但相较于千亿级的债务,这几百亿的现金流就略显力不从心。

对于华晨汽车资金链断裂和负债的根源,仍然要从华晨的主营业务去着手。

华晨集团无法“断奶”

提及华晨汽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华晨宝马,其实不然,华晨汽车是指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整个制造业主体业务可以划分为自主整车制造(华晨中华、华晨华颂、华晨)、合资整车制造(华晨宝马、华晨雷诺)以及零部件和技术(新晨动力、沈阳航天三菱)三大块。

三个板块中,合资整车制造业务是华晨汽车的主要收入来源,仅2019年,华晨宝马的销量就占整个华晨汽车的75%。

由此可见,华晨宝马一直是华晨汽车的“利润奶瓶”,若是没有华晨宝马的营收支撑,华晨汽车母公司净利润年年为亏损。

根据1994年《汽车产业政策》规定,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方持股不得低于50%,这样一条铁律保护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近24年。

在合资股比限制取消之前,合资品牌车企中的中方和外方一直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即使外方在产品、技术、资金等方面优于中方,中方也还是持有50%的股权,这一做法保证了中方在合资品牌中的话语权和决定权。

然而好景不长,华晨汽车在抱了宝马24年大腿之久后还是毫无长进,2018年6月28日,我国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版)》,取消了50%的合资股比限制,终结了自主品牌依靠合资反哺的局面,令人唏嘘不已。

对于自主品牌未来的发展,祁玉民表示自主品牌还处于“初中水平”,但前景光明,而对于业内唱衰自主品牌的声音其也是表达了否定的态度。

“唱衰自主品牌,我认为是一个判断失误,自主品牌会有发展空间的。像我们在上中学的孩子一样,他即使现在不能赚钱,他还是一个花钱阶段,但得耐得住寂寞,来一步一步把这自主品牌发展好。”

据悉,华晨汽车成为第一家率先调整合资股比的车企,2018年10月11日,宝马集团宣布:以3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85亿元)收购华晨宝马25%的持股,将持股比例从50%提升至75%,完成时间为2022年。

华晨汽车在合资股比的割让中收获了高额资金及宝马对华晨宝马X5和iX3等新能源车的提速,但代价也是高昂的。也就是说,2022年以后,华晨汽车只能从华晨宝马分得25%利润,并且不能将华晨宝马的利润直接合并到报表中,据此华晨中国的“体面数字”将彻底终结。

头条APP认为国家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导致合资股比发生变化,进而引发外界的恐慌正是引发华晨债券爆雷的重要导火索之一。

何为墙倒众人推?华晨汽车还有三年才履行股比调整,现在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挤兑”。

华晨中华一名供应商称,华晨拖欠供应商货款较为普遍,目前其所在公司欠款总额超过1000万,已经停止向华晨中华供货。

华晨中华目前只生产一款车型勉力维持,当前这款车型所需零部件均是“现款结付”从供应商处购买,华晨中华同时需分笔偿还此前欠款。在此之前,华晨汽车需要经历艰难时刻。

反观国家将全面放宽或取消外资股比限制这一举措,正是华晨汽车“转型的阵痛”。

华晨是国内企业中少有的依赖单一外资品牌成长的汽车企业,许多人认为离开了宝马的华晨连力帆都不如。

自主品牌的不思进取和坐享“宝马”其成的华晨汽车逐渐边缘化。据东方金诚研报称:“在疫情影响下,华晨集团自主品牌的销量、业务收入持续下降,获利能力仍比较弱。”甚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华晨集团尚无车型。

“世界已经大同,已经国际化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向大师学习,与巨人同行,非得我们低水平的去重复研究呢?为什么?”当被谈及十三五期间华晨的发展路径时祁玉民表示,依靠宝马的豪华汽车巨人“反哺”的华晨汽车,显然依旧期望继续“背靠大树好乘凉”。

也正是因为国内车企过于依赖合资企业,逐渐失去了自主创新能力和危机意识,才迫使国家不得不放开股比限制。

对于股比限制放开,外界质疑到:“股比不放开相当于我们坐享其成,为何国家还要放开股比?”其实这一举措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来自操纵市场的指控。而另一方面就是一部分怀揣梦想的国内车企人,看着自家的自主品牌在合资企业贡献的利润下苟活,内心难免恨铁不成钢。

不知道经历转型阵痛的华晨汽车能否重振旗鼓专心搞好自主品牌的研发?头条APP也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救与不救?

疫情之下,今年的车市并不景气,继众泰、华泰、力帆接连倒闭后,海马、汉腾也走到了苟延残喘的境地。今年这个行业开始了大洗牌,迄今为止被淘汰出局的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而有“爸爸”撑腰的国营车企就像被惯坏的孩子,即使营收这份成绩单再拿不出手,也依然能做“伸手党”。

华晨汽车作为辽宁省国资委的重点国有企业,此次违约,不仅招致企业自身经营困难,信誉下降。同时,对辽宁乃至东三省对债券市场来说,都是历史性对转折点。这一次面对十亿债务危机,是否会再次选择搭救,至今是个谜?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发表言论:“最近中国做出非常强的政策,要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要解决国有企业中的僵尸企业的问题。企业负债无所谓,但是负债如果变成僵尸,不生产就有问题了。中国已经下决心要处理僵尸企业问题。”

显然,两年前的话一语成谶,直戳华晨汽车的痛点。作为一家十年来只靠合资品牌反哺的企业,国家再出资相救,对于其他坚持自主研发的品牌来说,无疑是一种讽刺。

目前来看,华晨汽车是否能迈过这道坎我们不得而知。只能看见现如今的华晨汽车早已金玉其表,败絮其中。高达百亿的债务远远超过了当年的东北特钢。

自主品牌缺少进取心,只是一味的过于依赖“奶瓶”,正是华晨汽车如今虚有其表、危机四起的根源。与其说是合资部分强势的掠夺,不如说是宝马和辽宁从一开始就“惯坏”了华晨汽车。若是早些脱离这样一种不劳而获,躺着就能靠宝马赚钱的状态,华晨汽车或许能早些感受到生存的危机而觉醒,如今的局面让人唏嘘不已。

华晨汽车只是国营合资企业的一个缩影,又有多少个“华晨”早已放弃自力更生,而等待着外资反哺和的“不抛弃不放弃”呢?华晨到了该痛下决心,扼腕断臂的生死时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晨集团破产的影响

在今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国内许多车企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知名企业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晨汽车)也无法避免这样的遭遇。

11月13号,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信息,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重整,申请人为格致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格致汽车是一家汽车冲压模具研产商,从事汽车冲压模具的设计、研发、制造及销售,是华晨汽车的主要汽车冲压模具供应商之一。

最终在11月2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华晨集团的现存资产不足以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形,将进入破产重整阶段。

其实,早在今年8月份,华晨汽车旗下多只债券价格持续暴跌就引起了股民注意。10月份,华晨汽车因未能如期兑付规模为10亿元的私募债发生债务暴雷,导致旗下债券停盘。

或许你会好奇,市值千亿的华晨汽车为什么会被几亿元的债务给拖垮导致破产。因为这几亿欠债只是华晨汽车所背负债务的冰山一角。

华晨的千亿债务

从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公司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华晨集团负债总额为1226.75亿元,占资产总额的69.93%,其中有息债务674.71亿元,占总负债的比例超过一半,短期债务金额为483.96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

通俗来讲:目前华晨一共有超过1200亿的债务需要偿还,其中需要付利息的债务有674.72亿,更关键是今年需要偿还的有息债务达到483.96亿。

但令人疑惑的是,华晨汽车的外债高达1200亿,而这些资金又去哪了呢?

从华晨汽车近些年的投资举动,我们可以大致看出这些资金都流入何方。华晨汽车投资的重心是M8X项目,M8X平台是其在宝马的支持下,与麦格纳联合开发的一个全新模块化平台。此外,宝马大东工厂扩建项目、发动机厂项目、铁西工厂扩建项目等都是千亿资金的去处之一。

是什么导致华晨出现债务危机呢?这则要从华晨汽车的经营状况去探究原因。

浮华背后的华晨

华晨汽车最核心的产业便是拥有华晨宝马50%股权的华晨中国。据华晨中国的财报显示,2019年华晨中国的净利润达67.62亿元,同比增长16.18%;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影响下,华晨中国的净利润仍高达40.45亿元,同比增长25.24%。

从表面上看,华晨中国这两年来的经营状况良好。但抽丝剥茧之后可以发现,华晨中国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华晨宝马,如果刨去华晨宝马的利润,2019年华晨中国其他业务将出现10.64亿元的亏损。2020年上半年,不计华晨宝马在内的华晨中国业务亏损高达3.38亿元。若没有华晨宝马的利润支撑,华晨中国的财报将会很难看。

除去华晨宝马的销量,回过头来看华晨汽车旗下其他整车品牌的销量表现。

今年上半年华晨中华仅卖出3186辆,华颂系列已经退市,系列在2019年卖出不超过两万台。若是仅仅依靠华晨汽车的自主整车品牌,或许华晨汽车连债务利息都还不上,更别谈偿还债务本金了。

华晨汽车每年能拿到华晨宝马的一半利润,而另外一半则被合资方德国宝马拿走。2018年,国内放宽中国汽车业外国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后,德国宝马在同年10月用36亿欧元收购华晨中国持有的25%华晨宝马股份。

而2022年华晨汽车对华晨宝马的持股比例下滑至25%,将失去对其的控制权,华晨宝马的业绩也将不再纳入华晨汽车的报表中。所以在2022年,华晨宝马这头“利润奶牛”将对华晨汽车断奶。

华晨的病根

2003年,华晨与宝马成为合作伙伴,宝马不仅与华晨汽车共同分享华晨宝马的利润,还为华晨汽车提供技术支持。像其华晨V3一直到华晨V7车型,该车型的营销卖点便是宝马同款发动机。但宝马可不是慈善家,它给华晨提供的技术从来都不是最新技术,甚至于还有些小问题。

可就算这样,在宝马技术的光环下,华晨中华的系列车型在初期依旧有不错的销量,这也导致华晨汽车习惯了拿来主义,对自主技术研发并不上心。

在其他自主品牌都在大力发展核心技术的同时,华晨汽车表面上享受着华晨宝马带来的红利,企业价值逐年上涨,可背地里华晨汽车的造车技术已逐渐落后于国产品牌第一梯队了。

用“成也宝马,败也宝马”这句话形容如今的华晨汽车一点也不为过,但华晨汽车如今的病根可不止造车水平的落后。

2002年,华晨依仗的政商体系破裂,企业高层内部陷入混乱。华晨汽车的掌权者在3年多时间里换了四批。直到2006年祁玉民出任华晨控股董事长,华晨汽车的内部动荡才稳定下来。

在此期间,华晨汽车的销量受到影响,2004年,“中华”轿车销量同比下降15%,亏损达到6亿元。海狮车型的销量同比下降18%,也丢掉了连续占据5年的轻型客车市场冠军位置。

为了填补亏损的资金,祁玉民与华晨高层决定通过让出华晨宝马财务、销售和渠道的权限,换取德国宝马对合资公司的全力支持。华晨汽车就这样一步步让出对华晨宝马的控制权,直到今日也只是通过50%的华晨宝马股权进行简单的利润分红。

可以说管理层的动荡,让华晨汽车的高层又走起了老路,通过交易股权、融资、来推动庞大的华晨汽车前进。直至今日,华晨汽车的市值虽高达1900亿,但也别忘了千亿市值背后的债台高筑。

近20年间,华晨汽车在管理层动荡与公司盈亏中疲于奔命,因此错过了国内车市的SUV热潮,如今在新能源市场也落后主流一大截。华晨汽车除了华晨宝马之外,别的自主品牌均未能搭上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顺风车。

写在最后

华晨汽车早期借助金融手段发展迅速,与宝马的合作也让它赚的盆满钵满,但这些只是虚的繁荣。辽宁虽然可以通过资金援助的方式帮助华晨度过今年的巨额债务,但这只是杯水车薪,华晨真正需要的是技术扶贫,才能走出现在的困境。

华晨汽车破产重整为国内车企敲响了警钟,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觉得背靠大树好乘凉,等到树挪走的那一天,暴露在阳光下的企业才知道自己有多狼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负债超1300亿,华晨汽车成中国车市“新样本”

一、华晨为什么会破产?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进入破产程序的是华晨集团而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华晨汽车,华晨集团是华晨汽车(华晨中国,港股上市公司)的控股母公司,华晨集团旗下拥有华晨中国、汽车、申华控股和新晨动力等4家上市公司,拥有“中华”、“”、“华颂”三个自主品牌以及“华晨宝马”、“华晨雷诺”两个合资品牌。

作为辽宁支柱型国企,诺大的华晨集团的破产其实早现端倪,传言其资不抵债,多只债券违约,去掉华晨宝马净利润连年为负。剔除华晨宝马对华晨集团的净利润的贡献,华晨集团在?2019?年的净利润亏损了?8.6?亿元。考虑到?2022?年,华晨集团即将把?25%的股权转给宝马集团,在未来,华晨集团(合并报表)净利润可能会有所下降。受到自主品牌华晨汽车销量连年走低、短期债务过高和外部融资困难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5?年以上),华晨集团(合并报表)的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不足以支付其上百亿的短期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20年中报,华晨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为68.72%,大约处于同行业3/4分位处,吉利集团(69.53%)、北汽集团(75.27%)的资产负债率均超过了华晨集团。除了前述分析外,此次破产重组应该还有更多原因有待挖掘。

二、曾经的辉煌

华晨作为典型的北方大国企,也曾有过短暂的辉煌,根据Wind数据,华晨集团曾在2015年实现了85.6万辆的傲人销量,单看华晨中华这一自主品牌,也有过中华H系列轿车、V系列SUV产品的短暂精彩绽放,还记得中华酷宝更是曾一度在三四线城市引领风潮。

除了车以外,“英雄”仰融与华晨的故事更是熟悉资本市场和汽车历史朋友津津乐道的谈资。中国第一家在美上市车企华晨汽车的创始人、宝马国产化的推手、中华汽车的打造者,背景神秘的仰融曾经创下了无数,其本人在2001年达到了人生巅峰,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三位。但“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一年后的2002年便出逃美国……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吴晓波的《大败局》。

三、未来何去何从

企业破产重组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能否成功重组也存在不确定性。这里捋一下自沈阳中院受理破产之后的几个关键事项:(1)12月4日法院指定了华晨集团管理人;(2)华晨集团目前所有存续的公司债券自12月21日开市起停牌;(3)法院分别于12月14日和12月21日许可华晨集团重整期间继续营业和重整期间在管理人的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

我们将持续关注后续进展,并且祝福华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华晨集团前党委书记、董事长祁玉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其曾于2005年至2019年掌管华晨,并在任上退休。

我是汉呷阿鲁,我们下期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破产重整到祁玉民被查,阎秉哲带领下的华晨,将走向何方?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是1300多亿!曾经风光一时的华晨汽车,如今陷入巨大困境。

10月,格致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重整,案件编号(2020)辽01破申27号。这起因债务违约引发的破产申请,或许将成为压倒华晨汽车的“最后一根稻草”。

至此,华晨汽车丢掉昔日的荣耀,加上、中华等自有品牌也不再风光,而累计负债却已经超过1300亿元,呈现积重难返之势。

华晨汽车前身是沈阳汽车工业公司,从制造十座面包车起家,打下了一片大好基业。

1988年5月,沈阳汽车工业公司改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并开始股份制的探索。但是,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革,让正在意气风发的汽车遭遇当头一棒,随后仰融介入,在一番资本运作之后,汽车借壳华晨汽车,在美国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

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客车销量猛增,在轻型客车市场表现强劲。中华轿车也作为自主品牌的中高档轿车产品,名声赫赫。

凭借先进的制造实力,华晨汽车赢得了宝马的认可。2003年,华晨汽车和宝马集团合资成立华晨宝马,双方各自持股50%。

与宝马的合作,让华晨汽车获利颇丰,发展迅猛。作为辽宁重点国有企业,华晨汽车集团拥有拥有4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华晨中国(01114.HK)、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00609.SH)、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653.SH)和新晨中国动力控股有限公司(01148.HK)。

宝马的技术,迅速推动华晨汽车的发展。但是,由于对合资公司的利润过度依赖,华晨汽车旗下自主品牌造血能力不足,一扬一抑之间,埋下了衰败的伏笔。

时至2019年,华晨汽车利润67.62亿元。其中,华晨宝马贡献76.26亿元,华晨其他业务亏损8.64亿,实打实的“外强中干”。

随着宝马集团增持华晨宝马股份已成定局,华晨汽车将来无法再将华晨宝马营收合并到自身财务报表中。而失去华晨宝马的利润支撑,华晨汽车将不得不面对一个巨亏的局面。

面对上千亿元债务的巨大压力,华晨汽车想要触底反弹,难度极大。

作为传统造车企业,作为一家“明星”国企,华晨汽车该如何自救?真的很难解!

国内汽车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外资品牌强自有品牌弱。在汽车消费市场发展中,自主品牌依靠质优价廉赢得了市场。

随着国内汽车消费不断升级,外资品牌不断下探,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被挤压,夏利、海马、富康、中华、力帆等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只有吉利、哈弗、长安、奇瑞、五菱等依旧坚挺,却也是艰难的挺着。

2020年1-10月的汽车品牌销量榜上,自主品牌中吉利排名第五,哈弗排名第七,看似名次还可以,但是累计销量与合资品牌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今年前10个月,大众、本田、丰田位居三甲,大众累计销量200万+,本田、丰田累计销量100万+,不仅展现出对市场的强大统治力,也对自主品牌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就拿夏利来说,曾经风靡街头,牢牢刻在一代人的记忆中。但是,由于造血能力不足,新车型不给力,只能无可奈何地走上重组之路,但是,经过一轮轮“卖卖卖”后,一汽夏利的优质资产纷纷易手,但是局面却始终未能好转。

2019年,一汽夏利与博郡汽车达成合作,一方出资质,一方出资金,意图打造新能源车,这个看似不错的出路,随着博郡汽车的倒下被堵死。

从国民车到过气车,一汽夏利走过了过山车式的发展历程,如今只剩下一个空壳。

缺核心技术,缺研发资金,竞争力下降,最终失去市场,成为许多传统汽车企业被淘汰的常规路径。

更为可悲的是,即便有前车之鉴,后来者依旧不足回旋,只能被裹挟着向前,直到跟不上时代步伐,怆然倒下。

随着汽车新四化进程的加速,汽车产业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新势力、跨界者接踵而来,只有掌握全新造车平台,拥有强大整合能力的车企,才有机会最终胜出。

对于传统造车企业来说,诸多路径相似的个例串联起来,得出了一个显见的结论——不创新,不发展,注定被抛弃。

华晨汽车的困境在于居安不思危,未雨不绸缪,只想守着华晨宝马得过且过。但是,宝马的股份增持行动打破了华晨端了近20年的“金饭碗”。

背着1300多亿元的负债,不管华晨汽车能否破局,都注定其成为中国车市“新样本”。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企业陷入破产重整、前董事长被调查、自主品牌业务一潭死水……对于接盘华晨汽车集团仅1年半的阎秉哲来说,正面临着其职业生涯中的最大挑战。

12月4日,“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祁玉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消息一时引发全行业哗然。

虽然祁玉民的功与过、罪与罚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仍难有定论,但作为现任“一把手”阎秉哲,无疑才是华晨如何从崩盘走向救赎的关键人物。

作为汽车圈中首位顶着“哲学博士”头衔的董事长,阎秉哲在任后的相对“低调”让业界他能否真正带领华晨走出泥潭持有怀疑的态度。

尤其是到2022年华晨宝马的股比正式调整之后,华晨中国的前景也似乎愈发黯淡。

不过,华晨此番破产重整对阎秉哲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机会”。毕竟对于拥有接近2000亿元的华晨汽车集团来说,眼下的债务危机实则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难的是重整过程中的充满的各种不确定性,以及华晨未来到底将要走向何方的问题。

而这一切,都留待阎秉哲来解答。

(1)接掌华晨这两年,苦练内功收效甚微?

自去年4月1日从祁玉民手上接过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职后,阎秉哲至今执掌华晨已接近两年。虽然阎秉哲公开露脸的次数寥寥可数,但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一些公开报道,来梳理他对华晨内部改革的思路。

正式接棒祁玉民之后的第三天,阎秉哲立即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调研。

4月3日至10日,阎秉哲到华晨宝马、中华事业部、研究院、华晨动力进行工作调研。

两个月后,阎秉哲的身影出现“2019中国(辽宁)国企合作与发展论坛”上。而从他在论坛上的发言,我们也首度窥见了这位华晨新任“一把手”的改革思路。

“‘哪里不适应就改哪里,哪里有短板就补哪里’,不断完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优化企业管控体系。”阎秉哲指出,目前集团正在形成各个独立的“作战单元”。

为此,通过整合整车事业部、专用车事业部、出行事业部、国际贸易事业部,阎秉哲搭建起了全集团的集中购平台、大数据平台,进而突出了事业部“管资产”的职能,产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对于集团所属企业,更加突出了生产经营职能,每个经营单元都作为成本单元和利润单元,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薪酬制度。”阎秉哲表示。

除了对公司内部组织架构进行深度调整,阎秉哲也在寻求把已被市场边缘化的华晨中华品牌重新拉回到主流视野的方法。

去年8月,华晨特别找来了国内汽车行业技术界“元老级”人物高卫民出任集团总工程师一职,寄望他的加入带来研发体系能力提升。

同时,阎秉哲还特别提出了华晨自主品牌今后将立足“专心致志造好经济适用车”这一发展定位的说法,并在宝马方面寻求更多支持。

据悉,去年阎秉哲把宝马的相关团队“请进”了华晨,试图双方在研发、制造、质量管理和销售售后,以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和人员能力提升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对中华品牌进行赋能。

而中华品牌车型为求实现快速升级,也逐步转向与宝马全体系能力的融合。随后,阎秉哲还拉拢了京东、光大等合作伙伴,来不断延伸华晨汽车的产业链,试图寻求新的突破点。

“只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才能够充分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在阎秉哲看来,华晨集团如今所寻求的“开放合作”,不仅是加强与造车新势力和互联网公司的互助互补,而是全产链的开放合作,与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伙伴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

由阎秉哲主导的这轮深度调整已然过去将近两年,但华晨汽车的发展形势似乎还未看到任何起色。

纵观华晨中华的2019年,还是在生死线上不断挣扎,全年仅售出2.5万辆汽车;2020年截至10月,搜狐汽车产销数据库显示,中华品牌的总销量为5128辆,同比大跌77.62%。

从经营数据上看,华晨中国的盈利状况更让人担忧。如果剔除华晨宝马贡献的利润,华晨中国近五年(2015年-2019年)的利润分别为-5.4亿元、-6亿元、-8.6亿元、-4.2亿元和-10.64亿元。

(2)接下来将如何“解围”?

在华晨看来,随着华晨宝马产能提升,更多新车型导入以及新能源车型投产,更多国际零部件商也将被引入到华晨宝马的供应体系中。对于华晨集团也将有更多的机会与国际顶尖零部件商合资合作,赋能中华品牌。

然而,这条依赖宝马的发展之路似乎并不能走通。

无论是此前的华颂,还是去年被寄予厚望的华晨中华V7-1.8T,依然未能成功挽救几近没落的华晨中华品牌。

去年8月,搭载宝马技术1.8T发动机+宝马同款7DCT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组合的华晨中华V7-1.8T正式投放市场。这款基于华晨与宝马共同研发的华晨M8X模块化平台打造,平台的核心优势则是宝马动力总成。

然而,这款拥有“宝马芯”加持的中型SUV仍然未能成功挽救中华品牌每况愈下的销量。

事实上,对于如何拯救华晨自主品牌的业务,在祁玉民时期还是如今的阎秉哲时期,都是外界最为关心的一项。

尤其是当2022年华晨宝马的股比正式完成交割之后,外界均普遍认为这将是华晨中国的“末日”。

按照协议,到2022年宝马集团将持有75%的华晨宝马股权,同时华晨中国不再合并华晨宝马的财务报表。

为此,留给阎秉哲的时间,实则已然不多。

阎秉哲曾表示:华晨集团将在巩固和深化与宝马、雷诺合作的基础上,在德、日等海外发达国家进行布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借助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和环境优势,开发面向未来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只是如今华晨集团陷入破产重整,相信此前一切的产品研发亦会被暂时搁置。在重整仍未出台落实之前,阎秉哲手上还有多少能打的牌,让人存疑。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就在华晨集团宣布破产重整之后,华晨与雷诺、新日两家合资伙伴的新产品都如期推出,似乎在传递集团合资业务并不受此影响的信号。

不过,相信阎秉哲已然深谙,合资业务发展得再蓬勃,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最终仍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于是,自年初开始,阎秉哲就着力打造华晨在“四化”赛道上的竞争力。例如一方面与华为、东软、腾讯等顶级系统供应商及互联网巨头开展跨界合作,积极储备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前瞻技术。另一方面则加速推进大数据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

此次从华晨集团破产重整到前董事长被查,这不论对华晨还是阎秉哲来说,无疑也是一次“归零重启”的契机。或许,阎秉哲此次也将完成从过渡者到改革者的华丽转身。

(3)功夫拍案

“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过程中,我们切身感受到‘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华晨集团2020工作会议”上,阎秉哲表示要重新找回华晨人的荣耀,重塑华晨新的辉煌。

上任接近2年的时间里,这位“低调”的董事长或将华晨新一轮的发展中展示更多的改革思路。

随着祁玉民被调查,加上此前仰融的“经历”,如今可以想象落在阎秉哲肩上的担子必然会越来越重。同时也更让行业期待,在他的带领下,华晨在行业这场兼并重组大潮中将走向何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