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菲亚特这么有实力为什么还面临倒闭

2.南京菲亚特汽车厂 是要倒闭吗?

南京菲亚特4s店地址及电话_南京菲亚特汽车招标最新信息

我这里说说我决定买周末风的理由。囊中有限,不想超过15万,而且还要自动档的,那么选择便有限了。宝来,马自达3虽好,也不在考虑范围。美国车太糙,除了马力较大,耐久性和经济性都很不好。我认识一位从美国福特派到中国的买办,他都劝熟人别买美国车,他给自己岳父家买的是千里马。其实除此以外,美国车在中国的价格实在也是暴利。

当然,汽车暴利在中国目前是普遍情况。剩下的还有韩日的车。我确实去了几家千里马的店,1.6自动档的连牌下来大约十二万,1.3得只用10万,性价比与菲亚特有一比。但比较两车后,觉得千里马的不足。首先是钢板薄,试着关一下两车的车门你就知道了。第二是发动机较陈旧。周末风的1.3-16V的进口发动机,配上富士的原装无极变速,试驾时跟人感觉动力充足,变速尤为出色,极其均匀,加速不输1.6的千里马。

其实周末风的发动机压缩比是10.6:1,高于韩日车的9.5:1(压缩比是衡量发动机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与其可比的是大众的Polo。但是polo的价格不菲,而且我更喜欢周末风的外观。日本车的耐久与经济在世界上是有口碑的。但是国内的日本车,暴利尤甚。举威驰为例,自动豪华的车价要18万,全部费用将近20万。比她高级的花冠,在美国最高档售价也不过$1.6万,合¥14万。飞度虽说便宜,可是缩头缩脑的老鼠相实在不讨我喜欢。而且飞度的配件极贵,均高于降价后的菲亚特配件。我没试开飞度,对她的动力性不了解。

周末风最吸引我的是她的造型,她实际是station wagon,但造型上贴近SUV. 国内称之为旅行轿车,恰如其分。我看上她就在这一点。我与老婆平时用车主要是老婆上下班,周末会偶尔戴上岳父母去北京周围转转。春秋会与好友驾车出游。周末风实在是符合我的使用要求。(象我们工薪阶层,买车要根据自己的使用需要出发,在此基础上去挑选)一年中还要接送2到4次回国的父母,周末风宽敞的后备箱绰绰有余。另外外出购,周末风也是大肚能容。(这是羚羊,千里马等车型无法满足的)

总之,周末风对于踏踏实实过日子,同时又愿意享受生活的人们是不错的选择。我用它不是去飚车,不是去夸耀,120公里是我在高速标准的速度,周末风可以轻松胜任。市区内车的起步较快,绝对高于平均水平。车的操控性也不错,不输于我在国外开了7年的花冠。红灯怠速时有一点发动机的声音,方向盘轻微抖动,在不规整路面上颠簸也较明显。但这些都在正常范围,毕竟这还是一个紧凑车。

当然车的价格还是贵了一点,这在全国车业普遍暴利中,是必然的。但新款中最高档的周末风加了天窗,本身就是变相降价。我的2003款无天窗,加开一个要3、4千。(我是不会去开的,多给贼一个机会)

赛欧SRV现价11.88万,比周末风低1.3万。表面看确实性价比高一些,但这要建立在两者性能一样的情况下。动力强劲不是唯一标准。我个人觉得两车加速相当。(赛欧1.6,周末风1.3)但变速绝对是周末风发动机转速均匀,很smooth,没有顿挫感。至于耐久性与经济性,由于我仅用了一周的周末风,所以无从谈起。第一箱油,38L/428km,在磨合期又多是市区,所以说得过去。至于赛欧的油耗我不太清楚。不过一般的情况,拿美国车与日本车比较,美车油耗会多个2升/100公里。一年算跑2万,就是多用400升,93的油就是1300块。另外,美国车的小毛病比较多,比如漏油(机油),皮带松动,等等。(这是与日本车比)一年下来会多用一些维修的钱。维修率应该是购车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国内这方面的统计还不完善。总之美国车给我的印象是经济性差。在美国,多数美国人开美国车,人家爱国。而外国人开欧洲日本车居多。(南韩开韩国车)这也说明了一点问题。

其实我选周末风,是因为造型。与赛欧比,形象上就值5千。另外我也不喜欢开个大家都开的车。

有仁兄提到千里马和派力奥的性价比,价格上最高配置的两车相差1万,与西耶纳差2万。总之菲亚特的车型贵1万甚至更多。当然价格是您选车的第一要素,当然买最便宜的。但如果您还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品牌,外观,可靠性等等,那么同级车中的差价便没什么可怪的。在国外,南韩的车比同级别的日本车要便宜2-3千美元,比欧洲车便宜4-5千。当然在中国不一定,毕竟都是国人攒的车。

与千里马比,菲亚特1.3-16的发动机绝不输于1.6的现代发动机。(我只开了周末风,但发动机与变速器一样,用在更小的派和西上应该更好)比较发动机不是只看厂商的数据,(哪个车主平时用车,能达到厂商的油耗?)你很少会用到发动机最大功率的。评价发动机最简单的就是试驾。试驾的结果,我满意菲亚特的1.3-16V。性价比不是空谈,光看价格,要对车有个全面地了解,至少去试驾,或向车主调查,纸上谈兵意义不大。要说纸上,光起亚的名字,就让我不买他。为啥,起亚的英文是KIA,英文中K.I.A 是一个专用军事术语,即Killed In Action (KIA),就是阵亡的意思。(玩游戏的大多知道这意思)您说,我开个阵亡车在大街上溜达,不找死吗。

闲话少说,至少我不迷信。我不知道两款发动机和变速器的价格,但我认为菲亚特的好,而这部分性能是我看中的。另外外形上千里马太普通,没个性。菲亚特的外形好。我喜欢PPMM.还有关一下这些车的车门,你会发现千里马的车刚板最薄,最易'阵亡'.。撇开两车的品牌,(说实话,我信不过起亚,对菲亚特还不了解)光这些原因,我才会买菲亚特的车。

另外对于催南亚降价的,我猜菲亚特的车迟早降价,但不会在近期。因为从报道中看到,南亚的管理层是想摆脱价格战,打售后服务牌,创品牌。报道中首先是配件降价,再是抓售后服务与维修,将04年定为品牌年。这些报道度透露出一些信息,即南亚打算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若此,即使价格略高于同类车,也会有稳定的客户。(不会是庞大的,但会是忠实的)这种经营策略,其时比甩卖要高明,但需要时间与长期的努力,让我们这些买家拭目以待。

大家对菲亚特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价格上,如果她的价格与其他车相似,那么看来许多人还是会买菲亚特的。这也说明了菲亚特的车比其他中档经济车好,那么价格高一点自然不奇怪。当然也说明了如果降价,将会有更大的市场。降价是迟早的,但未必很快,那些持币待购的,心里着急,出言有时不太理智。我想您要等不急,可以买KIA或飞度。对于南亚,我想说如果降价也必须保持质量。这要做到有充足的货源,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还有一点(作为车主的一点私心),就是不要太伤害老车主的感情。买车的都知道车是消费品,每月贬值上千银子。但要向夏历那样一年降价3万多,就伤感情了。我建议,南亚可以在国内首先实施即使降价,降价前3个月购买的车可以得到差价补偿,这不仅仅维护老车主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减少持币待购者的顾虑。

菲亚特这么有实力为什么还面临倒闭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它曾经见证了从东吴到南朝陈国三百多年的兴衰,也在近现代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而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中,南京这座城市也见证了众多车企的兴衰,南京城的汽车梦也随之起起落落。

南汽覆辙画面今犹在

说到南京的汽车发展历程,就不得不提及命运多舛的南汽。南汽最早的前身是解放前的三野特种纵队后勤修理厂。1958年南汽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辆轻型载货汽车跃进牌汽车,也就是现在的跃进卡车的前身。彼时的南汽曾经与“一汽”、“二汽”比肩,甚至当年二汽初建时,南汽都给予非常多的人员和技术支持。

1999年4月,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意大利菲亚特汽车股份公司共同组建南京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各持股50%,总资产30亿元。这看似强强联手的组合,也被多方给予了厚望,大家都期盼着南京菲亚特能实现多方共赢,人们的想象力总是在描绘成功前景的时候更为丰富。所有人希望南京菲亚特能抓住这次机会,成功跻身于轿车合资品牌的一线阵营。

但是稚嫩的南京菲亚特却存在着出多的问题,甚至很多问题早在双方合作前就已经暴漏出来,这是一个当时正在走下坡路的大型国企和一个困顿中的国际品牌的结合,但面对的是参与者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种新型私人消费市场。面对新型的中国市场,中外双方对市场的认识不同,决策层面总有着意见的分歧,且那时的合资品牌外方总是要拿住话语权,极为强势。

多年来,菲亚特始终没有造出“叫好又叫座”的车来。?与南汽合作的8年中,菲亚特只拿来了派力奥、西耶那、周末风和派朗这四款车型,车型的匮乏也导致南京菲亚特被市场边缘化。

2006年,南汽MG项目正式奠基,而这也最终导致了南汽与菲亚特的“分手”。在2007年底上汽收购南汽前夕,菲亚特与南汽共同宣布,菲亚特正式从南汽撤资。8年的合作最终无疾而终。

2005年南汽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已经从上个世纪末的全国第四位迅速下滑到第十一位,南汽想靠MG项目重回当年地位。但MG罗孚要在中国生产并推广,对于从来没有运作过中高档轿车的南汽而言,难度很大。历史也证明,在MG项目上,上汽集团让南汽最后的日子并不好过。尽管竞购MG罗孚项目失败,但上汽集团已将罗孚25、75及发动机的知识产权纳入囊中,并且推出了荣威品牌,来生产国产罗孚轿车,也是后来的荣威750。

由于各种原因以及上海市和南京市的撮合,最终在2007年南汽和上汽合并,南汽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南汽在人们口中被谈及的越来越少,之前散落城内各处的工厂也大都搬迁或成为了其他品牌的工厂。

而南汽之后,南京的乘用车品牌也就鲜有人提及了。

谈起新势力造车,南京这座城市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早在2003年10月,当时的手机制造巨头波导科技就投资1亿多人民币,58%控股无锡汽车车身有限公司,携手南汽正式踏上造车之路。

次年3月,仅仅过了5个月的“蜜月期”,波导、南汽低调密造了第一款轿车新雅途。由南汽集团负责新雅途的制造生产,波导负责销售,最低售价仅为4.9万元。可是正当两者的“爱情结晶”在市场上如火如荼之时,2004年8月,波导将1亿多资金全盘撤出,中止了“婚姻”。

新势力造车盘踞南京

借着新能源汽车政策的东方,新势力造车的势头越来越强,声音也越来越大。昔日南汽的时代终究是已经过去,南京这一次也打算乘着新能源的东风,再圆一次“东方汽车城”的梦。

2019年下发的《南京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标行动》,明确了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要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打造成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同时还给出了清晰的行动路线图,从产业布局、金融支持等多方面给予强大支持。

在过去的几年中,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新势力造车企业落户南京,并得到了南京市的大力支持以及投入:

南京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最早可以说是2010年成立的开沃新能源了,它的创始人是被誉为“彩电大王”的黄宏生。这个背靠着南京金龙的企业按理说是有着比其他新势力造车更多的造车经验以及技术储备,但是一直到2017年开沃新能源才获得了乘用车造车资质,并于2019年年底首台工程样车正式下线时,正式对外发布其乘用车品牌定名“天美汽车”。

2016年,博郡汽车落户南京。从注册之初,获得由南京浦口经济开发有限公司与中科招商合资成立的产业基金投资,作为“回报”,博郡宣布在南京浦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年产10万辆纯电动整车制造基地。和其他大多数互联网行业出身的新造车企业***不同,博郡汽车CEO黄希鸣算是地地道道的汽车人。汽车工程师的出身是黄希鸣的优势,他比其他很多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更懂汽车技术。

2017年9月,拜腾汽车南京工厂一期工程奠基。工厂占地1200亩,总投资逾110亿元,年产30万辆。定位高端的拜腾从品牌创立之初就高开高走,并打算立足南京,走向世界。在2018年的北美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拜腾马上就带来了自己生命当中的第一部概念车,BYTON?M-Byte。从概念车BYTON?M-Byte诞生之后,拜腾布局自己的速度越来越快,在的媒体问询列表里都不难发现,拜腾先后在北美、亚洲,欧洲都有了自己的“落脚点”。

同样在2017年,此时已经连年亏损的长城华冠,却在南京又拿地又拿钱,南京开发区通过多种方式为长城华冠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给予了20亿元资金扶持,同样作为回报,长城华冠在南京经开区设立了长城华冠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工厂及前途汽车销售总部。

而董明珠投资达的高达100亿元的南京银隆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也于2017年5月在南京溧水开发区开工建设项目。当时预计在2018年8月底投产,投产后将实现年产2.5万辆纯电动商用车(,电池5亿安时和40万辆汽车启停电源,年产值将达146亿元。

上面这些也只是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冰山一角,不难看出这次南京市在打造新能源产业地标这件事上的信心和决心。

几乎在2016年之前,南京的新能源造车是一片空白,能在这么段的时间内聚集如此之多的新势力造车企业,放眼全国,几乎只有南京一地。在送走南汽之后的第十年,南京再一次离当年的汽车产业梦如此之进。如果一切都能按着南京既定的路线推进,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配套的完善,南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标的实现似乎是指日可待。

新势力集体爆雷?南京汽车梦再次蒙霜

然而世事永远不会按着既定的轨道发展。随着2018年经济形势低迷,车市的饱和带来的销量负增长,让资金雄厚的传统车企都开始不堪重负,2020年随着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资本市场的投资政策开始收紧,新势力造车开始出现了爆雷。

董明珠的南京银隆是最早出现状况的企业。2018年以来,珠海银隆就陷入拖欠货款、骗补、停工、裁员等负面消息的旋涡之中,同年7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南京银隆的新能源商用车不动产项目进行了查封。而查封原因,是因为银隆一直拖欠工程款,前期费用均由承包商垫付。

博郡汽车的败落也比其他企业来的更早。早在2019年5月份,博郡汽车就因欠薪、不发年终奖而被员工起诉,拖欠薪水员工多达800余人,数百位员工在长达7个月的时间里没有领到工资。2020年6月13日,博郡汽车创始人黄希鸣的一封公开信表示"博郡汽车决定重新定位公司的商业模式,以形成成果和产品,争取创造正向现金流,力争走出困境。"?这意味着,在如今融资未果的情况下,博郡汽车将放弃造车。

而连年亏损的长城华冠在入驻南京后并没有迎来盈利,其不仅在2019年3月从新三板退市,而且同年5月开始,就有部分员工无法领到工资。?就在2020年3月,长城华冠CEO华冠陆群被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对于南京来说,最近的坏消息接踵而来。曾在法兰克福车展吸粉无数的拜腾汽车,如今“命悬一线”。2020年6月22日,有报道称,造车新势力拜腾汽车南京工厂因欠费被相关方断电,员工也大量离职和流失。据《未来汽车日报》报道,美国时间2020年6月24日上午8点50分左右(中国时间6月24日晚),拜腾汽车CEO戴雷在给北美办公室全体员工的邮件中宣布:“经过今天早上的All?Hands?Meeting讨论,我确认将在6月30日前在美国裁员,拖欠的美国员工工资将在6月30日前支付。”

这一连串的新势力负面消息,让南京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标”这个目标发展的过程中,迎来了空前的至暗时刻。新势力造车本就是一场资本游戏,作为制造业顶端的汽车制造更不是一场儿戏,这不仅是一场资本和技术的博弈,更是决策层执行力的博弈。当年的南汽所经历的一切还历历在目,曾经的全国第四位车企,在南京市竭尽全力的努力下,最终还是为上汽做了嫁衣。面对今天的新势力造车,南京更应该是谨慎发展。“大笔一挥,蜂拥而至”对汽车工业来说,显然是过于浮躁的,造车不可一蹴而就,这个道理从前适用,未来也终将适用。

回归初心?山河犹在

南京的汽车工业梦虽然艰难,但未来仍旧可期。别忘了,南京还有长安马自达作为坐镇。坐落于南京的经济腹地江宁区的长安马自达工厂,西望翠屏山,东邻九龙湖畔,依山傍水,景色优美。马自达海外唯一一个研发中心,也落户于长安马自达总部的所在地南京。按照长安马自达的规划,2025年左右这座研发中心将成为能够研发中国特定车型的设计中心,将具备能够因中国市场的独特需求而进行改进的设计研发能力,而在2025年后,其将具备独立研发外观设计的能力。

南京所经历的只是中国新势力造车的一个缩影,在大浪淘沙、资本退却的今天,很显然新势力造车将会困难重重。想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仅仅靠补贴和政策就能一蹴而就的。留给中国,留给南京的时间都不多了,在外资品牌蓄势待发新能源的今天,用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豪赌新势力造车已经毫无意义了。回归初心,让资本落到实处,发挥我们集中办大事的优势,以技术为导向,让造车回到正轨上来,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南京菲亚特汽车厂 是要倒闭吗?

中国市场是合资品牌们的天堂,像大众、日产、本田等合资品牌一个个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十分得意。

但并不是所有的合资品牌都是这么受欢迎的,比如法系车品牌,又比如下面要说的菲亚特。

在众多的合资品牌中,菲亚特是非常不起眼的一个,在市场上没有什么存在感。

说到菲亚特,很多人甚至想不起它有什么车型。

其实菲亚特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意大利汽车品牌,是当今世界十大汽车企业之一,旗下拥有菲亚特、Jeep、道奇、克莱斯勒、法拉利、玛莎拉蒂等诸多世界闻名的汽车品牌。

看到这些汽车品牌,估计没人会小瞧菲亚特了吧?论影响力和技术实力,菲亚特在世界汽车行业都是举足轻重的,但单单就征服不了中国市场。

菲亚特品牌最早进入中国市场是在1999年,发展至今也是一路颠簸。

菲亚特一开始跟南京汽车合作成立南汽菲亚特,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后来在2010年又跟广汽合作成立了广汽菲亚特。

广汽菲亚特目前主要在售的有菲翔和致悦两款车型,销量非常惨淡,如今面临倒闭的困境。

不管是广汽还是菲亚特,都有着很强的实力,为何还面临倒闭呢?

菲亚特之所以有今天的结果,主要还是因为轻视中国市场。

菲亚特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当时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还不是很大,并没有引起菲亚特的重视。

而大众、别克这些品牌却积极迎合市场,不断与时俱进,跟菲亚特的态度截然相反。

不管是之前的南汽菲亚特,还是现在的广汽菲亚特,旗下的车型都非常少。

即便是现在SUV这么好卖,但菲亚特也没有推出SUV车型。

可以看出,菲亚特现在已经完全放弃中国市场了,倒闭也是迟早的事情。

除了本身的态度问题之外,也有一些运气因素在里面。

菲亚特一开始跟南汽合作的时候表现其实还是可以的,不过后来南汽被上汽收购,南汽菲亚特也就不了了之。

南汽被上汽收购无疑给菲亚特带来了重创,可以说是菲亚特运气不太好。

2010年转投广汽的时候,合资品牌市场大局已定,菲亚特已经错失了最佳时期。

自身优势不够明显,这也是导致菲亚特面临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

合资品牌虽然很吃香,但竞争依旧很激烈。

菲亚特虽然实力不错,但跟其他合资品牌相比,没有什么优势。

大众、日产、本田、丰田这些合资品牌都有着看家本领,而菲亚特似乎很有什么出色的地方,自然也就没有人会选择它。

市场的竞争是激烈的,不能适应市场的汽车品牌自然会被淘汰。

与其苟延残喘,还不如早点退出市场。

菲亚特品牌虽然要倒闭了,但它旗下的品牌依旧很强大,对于菲亚特而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罢了。

菲亚特早在1999年4月就曾与南汽合资成立了南京菲亚特,当年的菲亚特在没有充分了解中国消费者预期和需求的情况下,错误的想用落后的平台、落后的技术、落后的车型打开中国市场,并最终导致了南京菲亚特的失败。2007年12月,菲亚特以一块钱的象征性价格撤出南京菲亚特,维持了8年的南京菲亚特合资公司宣告解体。

后于2009年7月与广汽合作,2010年3月9日成立了广汽菲亚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