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发展史?

2.从F3到二代唐 比亚迪造车16年都经历了什么?

3.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风往哪边吹

4.新能源汽车基本知识有哪些

5.新能源汽车

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_2012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历程

“八五”期间,国家委员会科技攻关项目中列有“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九五”期间,燃料电池技术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2001年9月,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列入科学技术部“十五”国家“863”重大专项2005年,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中,“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分别被列入优先主题和前沿技术。

2008年11月,国内第一款电动汽车获得上市批准,并开始量产2009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十城干辆”工程启动,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用3年左右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2010年6月,《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定在5个城市(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

2012年4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确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目标。2012年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车船税优惠政策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

2016年12月,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自此新能源汽车补贴持续退坡.2017年,《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新能源汽车确立为汽车强国战略突破口2018年,乘用车“双积分”办法颁布,推动新能源产业加速规模化生产和应用2019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确立了未来时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调。

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发展史?

新能源汽车的全球行业发展概览

全球行业发展概览

以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正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球汽车产业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时刻,已经进入到了全面实现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转型升级发展的前夜。

作为响应节能环保,应对石油紧张局面的有效解决方案,电动化已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发展大趋势并对传统汽车正进行全面升级。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核心驱动因素经历了不同的阶段:2012-2016年,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从试探到真正发力,既有排放法规和补贴的推动,也有特斯拉等新进入者带来的竞争压力;进入2017年,供给侧全面打开,爆款车型概率大增;2020年之后,基于全新电动平台的车型将陆续上市,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消费者开始大面积接受电动汽车。

从F3到二代唐 比亚迪造车16年都经历了什么?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 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 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第一阶段是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燃料电池车等新能源汽车为辅的发展方向,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二阶段是在纯电动汽车技术成熟的基础上,纯电动汽车逐步替代混合动力及燃料电池汽车以至于完全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零排放的阶段。据相关统计,截至2013年上半年,在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比上年同期有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销售达到5889辆,比上年同期增长42.7%,其中纯电动汽车为511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达到775辆。“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幅提高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初步形成与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充电设施体系和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行模式。到2020年则实现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规模化商业运营。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风往哪边吹

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晚,进化快,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故事,也造就一些企业,正蓄力冲向世界。其中,比亚迪一直是一个很有话题性的品牌,不管是电池大佬的出身、F3的热销,还是不忍直视的“工程师设计”和迪粉的狂热,抑或“542”性能追求带来的争议,比亚迪从来关注在线,自带热度。

从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股份进军汽车行业算起,比亚迪造车之路已经走过16个年头,从靠“分析大量数据”模仿起家,到销量急剧增长、品质问题爆发、经销商退网,以及后来的迪粉真爱,再到龙颜上线,并打入20万+市场,成为越来越多精英用户的选择,比亚迪到底经历了什么?又学到了什么?一起来扒一扒。

销量是衡量一个车企发展最重要的指标,销量即规模,既能体现这家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也能体现其品牌及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是一个综合指标。所以,先来看一看这些年比亚迪的销量情况,这些数据大多数是从比亚迪年报中查来,只有2014年的销量数据与年报中有出入,当年的年报显示2014年比亚迪汽车销售37万辆整车,可如果这样和前后的增降出入太大,所以我选择了比亚迪2015年初向媒体公布的信息中的数据。

从上表能看得出来,最初的几年比亚迪的汽车事业发展势头不错,从2005年首款自主研发的车型投放市场之后,销量连续5年大幅增长,到了2009年已经实现44.8万辆的销量,可以说50万大关指日可破。这一方面,是比亚迪入场时间挑得好,2003年非典之后,汽车行业在利好政策的引导下迎来井喷期,另一方面是F3这款车还是很符合当时国人的买车需求。

到了2010年,比亚迪汽车事业达到了一个阶段性高度,虽然突破50万辆大关,但增速也放缓了,接下来的2年还出现连续下滑,这段时间正好是中国车市井喷阶段性调整。然而,比亚迪自己出问题了,经销商网络拓展过快、分四网销售引发认知混乱、过高的销量目标之下错误的激励政策,导致经销商经营出现危机,爆发退网风波。自2010年起,比亚迪进入3年的调整期,期间推出首款SUV车型比亚迪S6,热销。

“士别三年”,2013年比亚迪再次奋起,意欲“二次腾飞”。主要依靠的还是S6和一款新的紧凑型轿车——速锐,这两款车是比亚迪在“分析大量数据”,结合过去几年的造车经验和收集到的用户反馈,改善生产流程,强化品质的升级版产品。同时自主研发也在开展,速锐是当时首款搭载遥控驾驶功能的车型。从后面几年的发展来看,比亚迪再也没有出现过销量大幅增长的业绩,也可以说“二次腾飞”其实并未达到预期,即使后来“542”加持,销量也没有突破性增长,消费者对比亚迪产品的“工程师设计”不买账。

比亚迪在汽车开发工程上并未落后,补上设计短板后迅速得到市场的认可。证据是,2017下半年比亚迪推出用全新设计的宋MAX,以及2018年上市的第二代唐为首的Dragon?Face家族化设计,终于在2018年迎来年销量50万辆的成绩。这是比亚迪汽车历史上第二次突破50万辆大关,但看看对手们,吉利、长城、长安同年销量均超过百万辆,比亚迪错过了中国车市最好的十年。

不过,这十年比亚迪可没浪费时间,与其说是“做得不好”,不如说比亚迪是“不专注”,忙着布局新能源车,忙着电动化公交车、电动大巴和云轨去了。自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开始,比亚迪就同步布局了新能源汽车,2006年成立电动汽车研究所,2008年推出首款双模电动车F3DM,并在2015年拿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宝座,稳占5年,直到2019年才被特斯拉给抢走了。

期间,坊间对比亚迪新能源车的质疑从未停过,家用车需不需要追求5秒内加速性能?插电混动DM系统是否真省油?新能源车能助自主品牌弯道超车?比亚迪盈利靠补贴?但王传福却无比坚定,那些年他说:“中国发展汽车工业,除了电动车道路,没有第二条路”、“比亚迪做电动车是为了骨气,为中国的汽车行业在世界上争口气”。

结合一下这些年比亚迪投放的车型和每年的主销车型数据看,一款F3支撑了比亚迪16年造车的“前半生”。其实车企要稳很简单,抱住几个“长青爆款”就成功一半了,像丰田的铁三角凯美瑞、卡罗拉、RAV4。对自主品牌来说,至今没人敢说挑战成功的是,没有一款车连换3代都能热销的,火一把的很多,换了代还能火,再换继续火的,暂时没有。

不过,在不同时期,比亚迪还是有一些热销车型,除了著名的F3和F0,S6热销了5年,随后S7接棒,再之后有唐,速锐也火过几年,现在宋、元两个系列能走出量,而唐、秦也积累了一些口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对品牌有反哺。这些车,也为比亚迪积攒了不少忠实用户,产生了自主品牌第一波粉丝文化——迪粉。

通过这两个表,基本可以摸清比亚迪汽车这些年的一些情况,而事实上过程总是琐碎,我想可以通过编年式的方式来了解比亚迪的发展。

在整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比亚迪正积累起一个广泛覆盖“出行领域”的业务网络。在产业链的上端,比亚迪掌握了电池生产能力,布局半导体领域,在下游则拥有涵盖私家车、城市公交、机场等商用车业务端,这难道不像丰田所描绘的“出行服务商”提供者的趋形吗?或者,正是因为有同样的格局和眼光,丰田才会最终选择与比亚迪合作。从“门外汉”到“主流品牌”,再到“新能源大佬”,比亚迪经历了什么?

从无到有

模仿和迅速发展基盘阶段

2003年,在电池领域已身居全球第二大供应商,并于2002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比亚迪,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获得进入发改委轿车目录资格,正式进军汽车行业。最初用的车标为双椭圆设计,象征比亚迪与合作伙伴一路同驰骋,内部蓝天白云设计,则表示了比亚迪打造节能环保汽车的思路。

或者,在正式进入汽车行业时,王传福就已经对汽车电动化有想法了。2003年3月,比亚迪成立电动汽车研究部,可以说电动车的布局和传统燃油车是同步的,开发混合动力汽车的也在其中。

万事开头难,当时比亚迪自己造车的经验是0,国内的供应商也不成熟,为了解决零部件需求的问题,比亚迪充分发挥了“工程师出身”的优势,没有的就自主开发,为此还成立了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仅用2年时间,完成逆向开发并投产首款车型F3。沿用电池业务起跑的姿势,利用自身擅长的人海战术,降低成本。

比亚迪大量分析国际上成熟车型的优缺点,在F3的开发上用模仿的同时“取众家之长”的思路,丰田的架构、本田的空间利用率和日系的节油经济性,都占齐了,在那个合资车还高高在上,自主车普遍抄袭人家的年代,F3满足了一大波经济收入得到改善,急需拥车提高生活质量和效率的用户需求。

2005年4月,比亚迪F3在上海车展开放预售,1天之内收获订单超500辆。9月,新车正式上市,不仅7.38万元的起售价十分吸睛。以此后的5年中,F3持续热销,月销3万辆创造单车销量记录,助推比亚迪销量连续5年高速增长。

2006年,在经过前期的摸索之后,比亚迪确认电动车方向,成立电动汽车研究所,3年内投资10.2亿元。

2007年,在各种资料中,最值得关注的信息是比亚迪将双椭圆标换成了BYD字母标,视觉上跟上时代发展。

2008年,在F3之后,比亚迪继续拓宽产品线,连推3款新车,定位B级车的比亚迪F6、微型代步车的F0以及首款双模混动车型F3DM。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让比亚迪名声大噪的事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车市低迷,股神巴菲特入股比亚迪,制造了超强话题性。

2009年,汽车事业进入连续高速增长第五年,产能问题困扰比亚迪,王传福在一次访中说:“2009年我所主持的会议,99%的时间都是谈产能,因为2009年增长了162%,开会后留下2分钟谈一谈品质问题。事业部的总经理说,品质没有问题,不是都卖光了吗?”销量水涨船高,比亚迪乐观扩张网络,这一年比亚迪的销售渠道达到1200多家的高峰,分四大线销售不同产品。不说消费者,当年的汽车编辑都搞不清哪款车在哪个网卖,造成认知混乱。

2009年也是王传福身为备受关注的一年,凭借巴菲特投资带来的关注,比亚迪股价大涨,王传福身价爆涨。9月29日胡润研究院公布的榜单中,王传福以350亿元身家成为中国首富。眼看造车事业如火如荼,比亚迪宣布进军商用车市场。

2010年,比亚迪的销量达到了历史高峰位52万辆,但增速大大放缓。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中国车市在井喷后在这一年进入阶段性调整,问题出在当年的比亚迪缺少经验,对市场敏感度和反应速度不够高,为追求年初确定的80万辆目标,比亚迪给经销商制定了以高额返点为诱惑和过高的提车目标。导致经销商经营恶化,爆发退网风波,与此同时过去几年积累的一些质量问题也浮出水面。

市场倒推?改善质量

产品研发上更多探索尝试阶段

比亚迪很快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宣布进入为期3年的调整,解决经销商管理问题,提升产品质量问题。这一年,比亚迪还开始了一项之后新的尝试,将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简单的云应用,为日后的车主数据云平台打了基础。其实呢,工程师出身和地处深圳两个方面因素,促使比亚迪对汽车的电子化和科技化更为敏感和积极,前期的更多探索和尝试,对比亚迪来说在后来的新四化上带来了优势。

2010年增速的放缓,使得2011年业务承压,这一年的年初,比亚迪宣布全系官降,目的是冲销量。随后比亚迪旗下首款SUV车型S6上市,搭载自主研发的1.5T发动机,模仿痕迹仍明显,但工艺有所改善,成为又一款热销车型。不过,这一年比亚迪过得并不顺心,经销商问题仍是困扰,意识到过去几年以销售为导向的发展方式不对,王传福宣布对内部架构进行调整,控制销售人员占比,将总人数控制在2500人以内,与此同时在研发、生产方面投入更多。

2011年9月,央视报道F3在多起事故中安全气囊没有弹开,“气囊门”风波随之而来。而此时F3在全国累计销售已超过60万辆,随后车主与比亚迪展开了对恃,当年销量受影响,录得16.68万辆,同比2010年的21.24万辆下滑21%,导致比亚迪汽车2011年销量出现13%的下滑。

虽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F3受到过不少质量方面的质疑,但并不影响其作为一代“神车”的存在。它与许多车主走过了那段峥嵘岁月,助力中国经济腾飞,也成为了那个年代的记忆符号。时至今日,还有很多比亚迪F3在服务用户,见证那个时期的比亚迪出品也有不错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2012年,为了表达过去2年集中改善质量问题的成果,比亚迪推出全系车型“四年或10万公里”的长质保政策,当时汽车行业普遍使用的是“三年或10万公里”质保政策,比亚迪想借此举提升品牌形象,表明狠抓品质的决心。8月,比亚迪推出基于F3的开发和生产经验改善升级而来的紧凑型轿车速锐,搭载具有开创性的“遥控驾驶功能”,在10米之内车主可通过车钥匙控制车辆自动挪位,话题性十足。

9月,比亚迪牵手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合资全新电动车品牌腾势,再一次成为行业话题王。此外,2012年比亚迪还分别签下了天津市和云南省的电动公交项目,推进电动商用车事业的发展。

经过3年调整,比亚迪似乎理顺和解决了不少问题,在2013年比亚迪提出汽车事业进入“二次腾飞期”,准备再一次大展拳脚,这一年的新车有以配置丰富为卖点的思锐,以及搭载第二代双模动车系统的紧凑型新能源轿车秦。与其说想凭这两款车“腾飞”,不如说此时的比亚迪正在憋大招。

发展特色?提出542战略

追求打造“不可取代的价值”

2014年,大招来了。在那一年的北京车展上,比亚迪发布542战略,意欲重新定义汽车标准,希望凭借插混动新能源车对合资车实现“弯道超车”。同年12月,首款542车型唐DM推出,用2.0T加双电机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百公里加速4.9秒,预售价30万内,让不少消费者趋之若鹜。留意一下这时的唐,用的仍然是BYD车标,这时还没有王朝系列的概念。

王传福是工程师出身,比亚迪也向来有工程师文化,一个获得一定成就的工程师,大概不可能满足于做“跟着别人走”这样的事情,他们的人生信条更可能是实现“不可取代的价值”。代表着“极致性能、性价比和经济性”均衡的542或者是这种工程师思维的必然产物,虽然此时的542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是比亚迪不甘于局限在国内竞争,而将眼光锁定在全球的佐证。

2014年被认为是新能源车商业化的元年,国内新能源销量爆发式增长。比亚迪多年的技术积累也终于迎来机会,作为双模车型第二个销售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在2014年相对第一年实现10倍增长,在为“狂暴”模式的起点。当年财报显示,比亚迪新能源车收入增加6倍,至73.38亿元,占汽车业务的27%。不过,其中财政补贴占利润总额91%,成为坊间质疑比亚迪新能源车“盈利靠补贴”的根源。

时间来到2015年,吉利、长城、长城甚至上汽广汽自主品牌趁着SUV热潮切入提速发展期,比亚迪却一头扎进了新能源车的发展中。年初,迪粉团聚在王老板的周围讲述着对比亚迪的感情,泪星闪现。6月,542战略首款三擎四驱双模SUV唐正式上市,全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近6.2万,夺下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宝座。年报中,新能源车业务收入达到193.42亿元,占汽车收入提升至50%,占集团总收入24.17%,成为一抹亮色。与此同时,比亚迪电动大巴K9和e6在全球6大洲、43个国家、190座城市运营,累计行驶里程达到3.6亿公里,创下全球电动车最长运营里程记录。

2016年,比亚迪在以迪粉大会为基础的DEAMS盛典上提出“全面电动化布局”的方向和王朝系列的规划,足见此时的比亚迪将发展重心放在了新能源车上,这一年的新车包括宋DM和秦EV。此外,王传福在演讲别提到:“比亚迪在一步步打造汽车互联网生态产业链。”这时的比亚迪,对汽车的理解已不仅仅是出行工具,可以说比亚迪在一些思想认知上,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不管有意无意,从这时开始其实它已经在布局后业炙手可热的“新四化”。

2016年对比亚迪来说还不止于此,这一年另一个高光是历经5年研发,累计投资超50亿元的云轨亮相,比亚迪开启了在交通领域的新业务。在随后的数年前,比亚迪签下国内外多座城市的订单,包括最近的2020年2月签下巴西两城。

对燃油车不太重视2年之后,比亚迪似乎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一切,也许是汽车事业发展速度上与其他品牌差距拉大引起了比亚迪的重视。在2016年,比亚迪终于下决心改善饱受诟病的造型设计问题,并首次引入海外人才,聘请奥迪新设计总监沃尔夫冈·艾格为首席设计总监,以及奔驰底盘调校工程师汉斯为首席底盘调校专家。

高光时刻?龙颜上线

补上设计短板?重回舞台中央

2017年人们将注意力重新放到比亚迪的乘用车事业上来,4月DEARMS品牌盛典,艾格亮相。9月,由艾格参与设计的宋MAX上市,惊艳坊间,“工程师做的设计”彻底完成历史使命,比亚迪汽车首次“颜值在线”。可以说,在不知不觉中走向边缘的比亚迪乘用车,凭借宋MAX的颜值,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的中心,这款车在一个月内斩获3万台订单。

2018年,在国际化思维的催化下,比亚迪迎来“全新焕新”的高光时刻。3月,首款应用Dragon?Face全新家族设计语言的车型第二代唐上市,价值感倍增,全年销量超过6万辆,其中混动版销量3.7万辆,占比超过一半,主销车型售价20万以上,车主以一线城市白领为主。这一年,比亚迪汽车全年销量再一次突破50万辆,虽然没有完成全年60万辆目标,但也是2010年之后首次突破50万大关,龙颜的加持功不可没。

重新找到感觉的比亚迪,为2019年制定了65万辆的年销量目标,通过燃油车+新能源车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再次发力向上。年初,比亚迪来了一场“春季新品发布会”,一口气宣布9款新车上市,对过去一年进行了全面换脸的王朝系列进行了重新梳理。随后,发布纯电动e平台,基于该平台推出e1、e2两款纯电动车,主攻10万元代步车市场,并重新开启“分网销售”模式,在渠道建设上区分王朝系列和e网。不过,两款新车在定位上并未体现比亚迪动力电池自产自供的价格优势,同时在设计上节省开发成本沿用F0的做法也不被市场所接受。

同时,遇上汽车行业寒冬期,比亚迪的并未收到预期疗效,这一年录得销量45.12万辆,同比下滑13%,受补贴退坡影响,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21.93万辆,小幅下滑,将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之位拱手出让攻势正猛的特斯拉。

2019年11月,比亚迪和丰田官宣将合资成立纯电动车公司,各出资50%。双方合资公司将开展纯电动车及其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新公司由双方从事相关业务的人员组建。这是比亚迪的另一个高光时刻,也从侧面反映比亚迪电动化技术实力达到国际水平。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会奇怪,从比亚迪发布云轨方案至今,已3年过去,为什么以建设投入小、周期短为优点的云轨还没有投入使用的消息?我查了一下,网上有消息说云轨建设项目在国内有段时间被全面叫停,原因未明,有消息指向中车抢单。不过最近消息是,比亚迪云轨部分城市项目建设工作已重新启动。最近,比亚迪又在巴西连下两城,签下云轨项目。

小结:

16年对于一个汽车企业来说,是很短的历史,奔驰造车超过130年,福特117年,丰田63年,更何况自主品牌是在中国工业发展落后西方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比亚迪在这16年间,进步很快。走得太快,难免犯错遇到问题,值得肯定的是,比亚迪在解决问题,不断改善的路上,反应很快,调整到位后再次冲高。相比迅速膨胀,波段式成长的结果更可期。

2019年比亚迪汽车销量45.12万辆,居全年自主品牌销量排行第五。新能源仍然是比亚迪坚定不移的方向,其电池对外开放后将使整体业务更健康,有望抵销补贴退坡带来的财力冲击。与此同时比亚迪相比早几年更重视仍然是市场大头的燃油车发展,这是一个更成熟的体系化表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基本知识有哪些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风往哪边吹

欧美国家加大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出台了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在促进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将有针对性地完善国内相关政策,特别是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全面取消之前,加快完善相关措施,争取政策精准落地,有利于巩固我国产业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领域,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政策着力点在哪

以财政购车补贴激发终端用户需求

2019年以来,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多国延长或增加了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和范围。

德国2020年补贴政策将补贴金额提高50%。对于价格在4万欧元以下的电动汽车,单车补贴高达9000欧元。同时,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为4000欧元。

法国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对于碳排放量低于20克/公里的车辆,根据车辆价格划分6000欧元和3000欧元两个补贴梯度,并加大以旧换新的补贴力度能源汽车。

意大利于2019年5月批准了“生态奖金”。该包括2019年6000万欧元、2020年和2021年各7000万欧元用于电动或超低排放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充电的补贴。

日本自1998年起对纯电动汽车实行最高40万日元的单车补贴,对续航超过40公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行20万日元的补贴。 2019年,日本发布《加速载货汽车和巴士电动化事业》,开始鼓励公交车和卡车电动化,拨款10亿日元,对电动汽车与燃油消耗标准水平的燃油汽车之间的价差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电动客车占新车销量的8.6%。

以税收优惠缓解车企经营压力

早在2008年,美国联邦就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消费税抵免政策。消费者可以获得高达7,500 美元的税收抵免。同时设计了信贷政策自动退出机制。 20万辆后,补贴金额将减少50%,随后每6个月减少50%的税收抵免,达到门槛后18个月后,最终取消车企的税收抵免资格。

例如,特斯拉成为美国市场上第一家达到20万辆汽车销售上限的公司。 2019年1月,税收抵免降至3750美元,目前特斯拉税收补贴已取消;同样,通用汽车用户的税收抵免也于2020年10月终止。

2019年11月,新的税收补贴条例草案《2019年可再生能源增长法》提出放宽补贴总销量限制,并首次提出对二手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进行补贴,鼓励重型汽车电动化,但该法案仍处于谈判阶段。

从2012年开始,德国将对2020年12月之前购买纯电动汽车免征10年机动车辆税,同时对2011年至2026年注册的纯电动汽车免征拥有税。从1月1日到12月31日,增值税将从19%降至16%。

以减排监管促进传统车企转型

美国《零排放汽车(ZEV)》法案于2009年实施,2018年修订,要求汽车企业销售一定比例的环保汽车,根据车型制定“积分”系数,建立积分交易市场机制,并制定处罚措施。对不达标的车企将处以每分钟5000美元的罚款,并且逐年提高零排放汽车的年度销售目标。

欧洲电气化发展的核心因素是高度的环保意识。各国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实现这一目标,衍生出车辆减排、政策规划、奖惩机制等一系列因素。促进行业发展。 2019年12月11日,欧盟公布应对气候变化《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50年,欧洲将在全球率先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将减少到零。 2020年1月1日,欧盟正式实施最严格的碳排放法规。从长远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欧盟车企的唯一选择。

以战略规划和技术投资促进产业发展

世界多国纷纷出台各类战略规划,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日本2010年发布《新一代汽车战略2010》,提出了以混合动力和多种技术同步开发为重点的产业愿景,并分别设定了新车销量和普及率目标。有人提出,到2030年,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新车销量市场将超过政策目标的近70%。

英国提出的“零之路”战略配备了2.9亿英镑的预算,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卡车行驶条件等

2009年,德国颁布了《国家电动汽车发展》号文件,确定了汽车产业的电气化转型战略,提出到2020年实现100万辆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目标。

西班牙于2017年推出首个替代出行激励,2018年第一季度电动汽车销量几乎是2017年全年的两倍; 2019年推出替代交通“MOVES”,旨在推广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多国纷纷出资支持短板技术研发。 2019年,美国能源部宣布拨款高达5900万美元,用于支持先进电池和电驱动系统、节能系统和高效电力系统的研发和创新。

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许权利方便用户使用

荷兰对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提供税收减免,在有需要的街道上免费安装充电桩;德国2017年拨款3亿欧元建设1万个普通充电站和5000个快速充电站,充电站的建设根据充电站的功率大小而定。法国“ADVENIR”法案对每个充电桩补贴2160欧元;英国对购买和安装充电桩提供75%的补贴。

与此同时,欧盟国家也在规划更多的充电桩。例如,法国到2022年在3000套公寓安装充电桩,德国到2030年实现10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目标。同时,德国、挪威、法国等许多欧洲国家都给予免费停车、新能源汽车专用道路使用、专用停车区域,增强用户便利性。

我国如何把握政策方向

进一步完善调整“双积分”政策

我国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正在有序推进。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新版“双信用”政策调整出台,框架结构和调整机制显着完善。“双积分”政策要不断完善和调整。

一是继续研究和完善核算方法,探索在以产量为核算依据的情况下引入其余核算参数,提高核算依据的科学合理性。

二是继续完善积分结转,进一步论证和明确油耗正负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的结转比例、结转期限和条件,以及与油耗、电耗、成本的关系。

三是考虑建立类似“积分池”的措施,获取部分企业尚未交易出去的新能源积分,减少积分浪费,解决部分企业积分购买的顾虑。

四是建立政策跟踪评估体系,实时组织开展行业内第三方对“双积分政策”实施效果的跟踪评估。

加强对关键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

美国、日本、德国主要注重资助企业攻克关键技术。例如,美国资助特斯拉研究纯电动汽车、日本支持丰田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德国引导电池公司瓦尔塔开发固态电池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业成就。

我国不断加大投入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并取得一定突破。但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项目分散,资金集中度不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因此,突出企业在行业重大技术攻关中的主体作用,加大对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的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奖励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利用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资助资金的作用和方向。类似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吸引龙头企业参与关键共性技术科研项目,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健全新能源汽车使用与流通环节优惠

英国、法国、德国、挪威、意大利、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给予新能源汽车免费停车位、免费通行费、专用道路使用等优惠,美国、德国、荷兰等国近年来研究探索对新能源二手车购车进行补贴。

我国新能源汽车面临充电停车费贵、残值低等问题,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体验与流通,继而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

为此,应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停车、通行等使用环节优惠政策,探索对新能源二手车交易税费的优惠,支持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基本知识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的种类

新能源汽车鼻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包居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测料电池汽车、氨动力流车等。

国家2012年6月领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属规划(20122020角)》明确增出新能源汽车是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加的汽车,本规划所智新源亮车主要包活纯电动济车、插电式霜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国内没有产品,目前国内可以享受财改补贴,免征车购税新能源汽车车型主要是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动汽车和增程式电动汽车,车型除了用车还有商用车许多纯电动和插电用动大巴都可以享受国家财政补贴。

纯电动汽车指完全用可反充电的动力用电他胞动加的汽车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比亚油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在纯电动汽车方面,比亚迪推出的产品有读航里程达400公里的e6聊用车,续航里程300公里的腾势折车,续航里程250公里的电动大巴K9,还有纯电动清扫车北汽新能源推出的系列纯电动汽车统航里程从150公里到260公里,江准,奇瑞、东凤日产众素、知夏等国内汽车厂家都推出了自已研发的纯电动汽车,国内在售的进口纯电动汽车主要有特斯拉和宝马3,宝马3还以加装一个小型燃油发电机就成了增程式电动汽车。

插电式霜合动力汽车在一辆车上塔载了两套服动程序,一套是纯电动那动程序,一套是有点混合动力驱动程序。目前国内在售的国产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主要有比亚迪秦和比亚油唐、以及上汽荣减的一款车型.国内销售的插神式荒合动力汽车还包活一进口汽车,有宝品8,碑时捷也有一款插电混动车型进入中国市场销售。

增程式电动汽车在纯电驱动系统外,增加了一个燃油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当电力用完后启动发动边机发电补充电力,以提离续航里程,通用汽年研发的雪佛曲沃蓝达是现阶段最成功的一款增程式电动汽车,充满电可以行驶80公里电力耗尿后燃油发动机发电以继续行壁450公里,目前国内企业只有广汽集团研发从一款传GA5增程式电动汽车,进口的宝易3有一种增程版充满电加漏油续航里程可以北比吨电动版提高一倍达到320公里

混合动力属于节能养车。

在百度上检素新能源汽车,会就出一个买新能源汽车选混合动力凯美瑞”的标缅出来,其实包括刚啊上市的混合动力卡罗拉和混合动力雷液以及混合动力普悦斯,都属于节能汽车,而不属于新能源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今年有望达到20万辆,将胡过美国戒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今年国产汽车产销总量有望达到24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还不到1%,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新能清汽车在汽车总量中的比例仍然很低。发展先进适用的节能汽车,对于中国汽车领城的节能减和技术进步,十分迫切。

先进适用的节能汽车技术,包括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变速箱技术汽车轻量化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没有里程焦虑、不用充电的油电混合动力技术,

需合动力汽车节能减排效果显菁,不用外接充电,不要更换电池,也设有里程焦虑是一种非其有前的节能汽车,但是混合动力汽车不属于新能源汽车而属于节能汽车不能享受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和优通。

低速电动车不是新能源方车

所谓低速电动车是指主要用相酸蓄电池丽动,用服区观光车标准生产的车辆这种车辆按规定不能上牌、不能上路,只能在特定区城内行驶。低阳速电动车不是按汽车标准生产的,其碰撞标准无法达到机动车安全标准,因此不能在机动车道行驶。同时,在技术上,低电动车也不具备对于新能源核心技术的支持。因此任速电动车连汽车都不是,更峡不上是什么新能源汽车了,

最近一些低速电动车厂广家把自己的产品改称为微型电动车,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微型电动汽车,是在微型汽车基础上,利用纯电驱动的新能源汽车,是依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设计生产、符合《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合法产品。

目前,国内在售的微型电动汽车车型,主要有康迪、欧联、知遵d1和d2.奇瑞qqev和奇瑞eq,以及众有云100等,。这些微型电动汽车可以合法上牌照,合法上路行驶,

电动汽车首先是汽车,必须满足汽车的一切标准,而微型车是尺寸最小的一种汽车类型,微型电动汽车由于车身短,重量轻、停车占地面积小,同时又设有污染,是非常适合家定使用的一款代步工具,但是,低速电动车不属于新能源汽车,也不是微型电动车。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

(1)2009~2012年:推广期,推广期以为主导,通过To B和ToC端(ToB即面向企业,To C即面向普通用户),率先使用新能源作为试点,逐渐向大众推广;

(2)2012年~2018年:扶持期,特斯拉专利开放,蔚来、理想和小鹏等品牌陆续成立;

(3)2018~2021年:过渡期,补贴进入退坡期,疫情影响下退坡期放缓,双积分机制落地宣告市场化交易来;

(4)2021年往后补贴退出,完全市场化补贴退出,市场将进入完全市场化的竞争,ToC端将成为未来增长的主要动能。

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链:

传统汽车产业链中,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等核心技术成为整车必不可少的环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以分离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车企,整车厂可以外电池、电控和电机新能源。

产业性具体可组分为:

(1)上游:关键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中游整车制造和下游的流通及服务。其中,上游零部件的“三电系统”是新能源汽车区别于传扰燃油车的核心零部件,约占整车成本的5096,中国的“三电技术”整体实力较强,但与国际顶级技术水平仍有差距。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地区。福建将依托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和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助推福建汽车业“弯道超车”。

(2)中游: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根据新能源汽车动力类型的不同,可将新能源汽车划分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当前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空间分布与汽车工业基础有较强的关系,在长三角地区、华南地区、成渝地区、环渤海地区、中部地区的分布较多,其中长三角地区尤为突出。

(3)游:通及服务。随着市场和造车技术的不断提升、完善,新能掉车的销量也是逐年上涨的。2021年截止至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54.2万辆,同比增长1.8倍,其中纯电动汽车210.5万辆,同比增长1.9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43.7万辆,同比增长1.4倍;燃料电池汽车953辆,同比增长44.8%。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的产业链:

1.矿业。新新源汽车主要使用锂电池为主,目前银矿受益最大的产业,多数矿业公司约军理矿开。

2.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是电动,尤其以三元理电池为主体的研发、生产和铁生为主,中国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理电池生产企时代股价从发行时的60元上升到了75元。而老牌的电池厂及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比亚迪受益最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助力度空前。

3.充电桩。电动汽车需要充电,为了方便充电服务,各大城市纷纷布局充电视等设施,带动了充电性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站在电动汽车的风口,充电柱也餐飞起来。

4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必须要充电,需要消耗源源不断的电能,而国家电网作为垄断性的产业,获益非常明显。

5.电统。充电时需要电统线,电绩厂家比原来多了一个市场,电动汽车质要和电绝厂家合作,在充电过程中,电缆也会有损托,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充电柱需要电缆作为延长线

6电池回收。电动汽车电池用了3年左右损托约2096,还有80%的使用率可以通过回收加工再利用到别的行业。

新能源汽车对比传统汽油车的优势:

1.新能源汽车性能高,比传统汽油车更能满足消费者;长久以来,百公里加速都是消费者十分看重一项参数,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体现汽车的性能,百公里加速8秒以内,就尼以在传统汽油家用车中处于领先地位。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让百公里加速破8秒成了常态,特斯拉的几款新能源汽车百公里加速均为3-6秒,足以与一此跑车抗街。

2.新街源汽车的使用成本比传济汽油车更低:传统汽油车实施的质保政策是3年或5万公里,而新能源汽车直接将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质保周期提高到8年成12万公里,甚至是终身质保。传统汽油车保养需要更换机油机温、火花塞、燃油滤清器等配件,新能源汽车完全不需要,且只需要每年或1万公里保养一次,减少了消费者的后期使用成本。

3.新能源汽车冲击着燃油车的造车技术;

4.新能源汽车影响着传统汽油车的销售。新能源汽车行业链,格局初定,三电系统超同,各家产品相似度较高。核心零部件电池已经形成了中、日、韩三足鼎立的局面,特斯拉就是智能手机时代的“苹果”、比亚迪类比“三星”,宁德时代,LG等都是重要玩家,英伟达就是智能汽车的“安卓”,中国涌现了一批汽车“新势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自主企业代表,1995年诞生于深圳。2003年正式进入汽车行业,开始布局新能担汽车,业务相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研发方面的龙头企业。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介绍说:“既能做电池,又能做电机,还能做电控,目前全球也就是比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