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x2新款2024款发动机_新款华晨宝马x2发动机怎么样
两年一届的上海国际车展即将拉开大幕,作为国际A级车展,历年来不缺乏新车和关注度,现在就让我们来抢先了解一下吧。
全新宝马X1
入门级市场一直不是BBA们强势市场,反而是自主品牌在入门级车型市场常具优势,不过这种市场格局或将会再度改变。
全新第三代国产宝马X1的申报图已经在前段时间曝光,车辆预计将会在2023年3月国内投产,随后将在4月的上海车展上正式上市进行销售。
全新宝马X1的牵连依旧是“大双肾”布局,宝马味浓郁,新车的轴距达到2802mm,相比于上一代国产宝马X1还加长了22mm,这也意味着后排空间会进一步提升,可以说宝马真的是把国人的心理拿捏透了。
另外,全新宝马X1也并没有摒弃其运动属性,将会有M运动套装版本,新车会在前包围、侧面装饰件、后包围等部位用更具运动风格的组件。
此外,新车预计还会提供7种轮圈可选。动力方面,该车会提供sDrive20Li、sDrive25Li、xDrive25Li三种版本。sDrive20Li搭载1.5T发动机,支持输出的最大功率可达128kW,而两者搭载2.0T发动机,匹配8AT自动动变速箱,最大输出功率是167kW。
现款宝马的售价为27.98万-34.38万元,出行局预计新款宝马X1的价格或将有1-2万元的涨幅。
大众ID.7
大众所有海外传统车企中对新能源转型最为积极的一个,可以说大众就是海外传统车企转型路上的排头兵。在经过数年的布局后,大众ID.家族系列产品几乎覆盖了全部车型,想必再过几年就可实现对燃油车的全部替换。
2023年上海车展,大众汽车又将带来中大型纯电动轿车ID.7。ID.7将基于大众最新的MEB+平台打造,大众的ID系列、斯柯达、Cupra等平价汽车品牌,以及中高端品牌奥迪旗下的电动汽车都是由 MEB平台生产而来。
ID.7外观将会用贯穿式大灯设计,与中央的可发光LOGO相连在一起。另外,新车在下包围和两侧雾灯区域都配备有通风口设计。
内饰风格将会继续延续ID.家族的内饰设计,中控屏尺寸将加大至15英寸,并内置最新HMI系统。仪表盘尺寸则会进一步减小,挡把依旧集成在转向柱上,在前风挡玻璃上则会继续配备AR-HUD显示功能。而动力电池容量为77kWh,其最大续航里程可超过700km。
值得一提的是,ID.7此次仅是在上车车展进行亮相,正式上市或许还要等到2024年,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产品推进速度可以说是有点慢了。
极氪 ZEEKR X
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转型道路上屡次碰壁,但最终也是成功打造出极氪品牌,极氪001和009不仅成功的将品牌定位夯实,同时也吸引和满足了不少个性化购车人群的需求。
本次上海车展极氪X将正式亮相,作为极氪旗下的第三款车型,ZEEKR X 基于 SEA 浩瀚架构打造,定为紧凑型SUV车型,其中双电机车型零百加速或为3秒级,在性能方面可以说是非常强劲。
外观方面,极氪X与其姊妹车smart精灵#1有一定相似性。极氪X前脸部分造型独特,用封闭格栅,同时其智能矩阵式 LED 透射大灯在隐藏于格栅的造型之中,同时其机盖左右的 LED 日行灯各由 41 颗发光单元组成。
尺寸方面,新车的车身长宽高分别为 4450/1836/1572mm,轴距为 2750mm。配置方面,据悉新车可选装后排隐私玻璃,选装不同材质的车标 LOGO,还可选装隐藏式门把手以及无门把手的配置。
动力方面,据悉新车拥有单电机后驱与双电机四驱版两种版本,其中单电机最大功率200kW,双电机车型最大功率 315kW。
仰望U8
如今提到国产车,那一定离不开比亚迪,比亚迪在去年以186万的销量成绩超过南北大众,夺得中国市场销量冠军,已然成为中国消费心中的国产之光。
仰望U8此前已经亮相,预计将会在本次上海车展开启预售或是正式上市。
仰望U8作为比亚迪高端品牌仰望旗下的一款百万级新能源硬派越野SUV,搭载了“易四方”技术,拥有四轮四电机。在四电机的加持下,仰望U8拥有了应急浮水脱困、原地掉头、高速爆胎稳定行驶等能力,仅在技术方面便已经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
据出行局了解,在交付方面,仰望U8在上半年并不会进行交付,最快将在第四季度正式交付。
新途岳
虽然说南北大众去年的销量有所下滑,甚至是被比亚迪所超越,但是凭借着在中国市场多年的积累,南北大众在中国市场依旧有十足的竞争力。
3月1日,上汽大众旗下的紧凑型SUV—新款途岳正式开启了预售,而新途岳正式上市的时间则将放在上海车展期间。
外观方面,新途岳用了全新家族化造型设计,强化了SUV的大气硬朗,前脸用潮汐式上下格栅设计,两侧的星月叠影双层矩阵式LED大灯,3D波浪线条灵动而有层次感,让你并不会感觉这只是一台紧凑型SUV,反而会感觉它有中型SUV的大气蓬勃。
内饰方面,极具家族化风格,全新造型的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用了10.25吋全液晶数字化仪表与12吋悬浮式中控屏的组合,车机则是搭载了最新的MOS车机系统,能够实现APP应用商店、远程智能控车、无线CarPlay以及车载WiFi等功能。
动力方面,新途岳搭载了全新1.5T EVO II净效发动机。该发动机是大众汽车集团的新款发动机,最大功率118kW,综合工况油耗更下降了8.6%至5.93L/100Km,峰值扭矩为250N·m,其中四驱版本车型提供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达137kW,峰值扭矩320N·m。
除了上述几款车型外,本次上海车展还有望迎来捷途旅行者、红旗H6、比亚迪海鸥、魏牌蓝山、东风标致408X等车型。
捷途旅行者由前保时捷设计总监Hakan Saracoglu亲自操刀,外观还是非常出众,全系搭载鲲鹏动力发动机,i-HEC智效燃烧系统等多项“黑科技”加持。
红旗H6将会搭载2.0T+8AT动力组合,智能配置与红旗H5相当。据悉该车将在上海车展正式发布,将与大众最美CC展开直面竞争。不得不提的是,红旗H6在外观上与此前红旗的产品有了很大的改变。
<p cl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出行局,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日前,宝马公布了其氢燃料汽车i?Hydrogen?NEXT概念车的部分动力参数。该车搭载了与丰田合作开发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配备了两个70MPa的储氢罐,可容纳6kg的氢,而充满氢的时间也只需要3-4分钟左右。宝马氢燃料汽车的氢燃料电池最大功率为125kW,另外配备了一个电池系统,驱动系统综合最大功率可达275kW。
该车将在2022年推出测试样车,并在2025年推向市场,至此,奔驰、宝马、奥迪的燃料电池汽车方案全部完成亮相。
1、平台化思路明显,燃料电池空间问题仍存,总布置同质化严重
从宝马公布的几个参数看,对比丰田Mirai,现代NEXO乃至奔驰的GLC-FC,并没有出众的表现,而且其总布置的设计上也给人颇为熟悉的感觉。
宝马的燃料电池系统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结构清晰,储氢罐使用了一横一纵T型布局,可以通过调整纵向储氢罐的长度轻松地适应不同的轴距设计,显示了一定的平台化特征。
这与奔驰GLC-FC、奥迪h-tron的总布置基本相同,欧洲车企在燃料电池汽车的空间布局上达成了一致。
不过,从宝马发布的结构图可以看出,宝马燃料电池发动机的体积相当小,这也许是来自日本丰田的功劳。
宝马的燃料电池汽车系统仍然未能克服储氢罐对乘坐空间的侵入问题——中间又粗又长的储氢罐很可能将导致车身地板过高、离地间距过小的问题。宝马选择在中大型SUV搭载燃料电池系统,想必是加入了空间布置方面的考虑。奔驰和奥迪在纵向储氢罐上则选择了直径更小的型号,以减小对乘坐空间的影响,但相对的储氢量则受到了限制。
2、BBA齐推氢能汽车仍属提前布局,欧洲车企需提高重视
作为BBA一员的宝马公布氢燃料电池汽车参数情况自然引起了媒体的轰动,外媒上可谓对宝马的燃料电池汽车进行了刷屏。
在纯电动与燃料电池上,宝马是否站了队?
“从长远来看,氢燃料电池技术很可能成为我们动力总成产品组合的第四大支柱。”宝马公司研发部管理委员会成员克劳斯·弗洛里希(KlausFr?hlich)说。“我们将从极受欢迎的X系列中的高端型号中挑选合适的车型作为载体。”
可以看出,与奔驰、奥迪一样,宝马仅仅是为汽车电动化可能的技术方向埋下了一颗,主要的力量仍在纯电动汽车上。仍以宝马为例,在2023年之前宝马将共计推出的25款电动车,而燃料电池汽车的独苗还得排到2025年。
相对于亚洲的现代和丰田,欧洲的车企对于氢能汽车的推广实为兴趣寥寥。BBA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上如出一辙的总布置就显示出车企们的懒惰,大众汽车则更是直言氢燃料电池汽车没有前途。
在电动汽车市场上的落后似乎并没有真正刺激到欧洲车企们的神经。
2、国内车企样车频出,长城奇瑞步伐最快
作为纯电动汽车的主要市场,国内对于氢能乘用车的态度要好于欧洲,各大车企纷纷推出了氢能乘用车样车,包括广汽、东风、奇瑞、长城、北汽、一汽等,其中又以长城、奇瑞步伐最快。
长城汽车是较早布局燃料电池的车企之一。长城汽车副总裁唐海锋曾公开表示,长城汽车将会在2020年展示首款燃料电池样车,在2023实现SOP,推出成熟的燃料电池乘用车车型。目前长城汽车已经在保定建立氢能技术中心,具备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部件的测试、试制,以及整车集成与测试能力。
日前,奇瑞上报了名为“奇瑞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系统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其总投资额达到3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氢燃料电池总成440套。根据官方信息,基于艾瑞泽5打造的氢燃料电池车,续驶可达540公里。
国内氢能汽车领军企业上汽集团在推出了荣威950之后在氢能乘用车上的脚步有所放缓,将更多的力量集中在燃料电池系统开放上。据了解,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期燃料电池项目将于明年8月投产,官方表示,预计到2024年可实现12亿元的产值。
此外,广汽丰田、北京现代等合资车企也正抓紧引进丰田Mirai、现代NEXO等国际先进的氢能乘用车车型。
总体而言,在电动汽车市场取得了先机的中国车企们并没有放松警惕。尽管国内氢能汽车更多地应用在商用车上,但在乘用车领域同样在稳步发展,有望在2022年出现量产车型——这明显快于欧洲车企的步伐。
4、纯电动汽车瓶颈已现,氢能汽车需把握时间窗口
从电动车发展来看,在市场起步时乘用车就占据了市场主要地位,各车企在2012、2013年快速导入了多种车型,乘用车主导了电动汽车的市场发展方向。
图3?国内2012-2017新能源销量结构占比
数据来源:乘联会?玖牛研究院整理
由此可见,乘用车市场对燃料电池汽车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赢得乘用车市场是成为汽车工业大国的必要条件,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绝不能被忽视!
受限于锂离子电池技术,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在产品升级方面,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的潜力已经见底,比亚迪新型刀片电池仅仅是在Pack层面的优化而非真正意义上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更是遥遥无期。因此在续航里程上,纯电动汽车很难继续保持150公里/年的标称续航增长速度。
纯电动汽车为汽车电动化在电机、电控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为氢能汽车发展提供了土壤,电池技术发展速度的减缓则为氢能汽车留下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窗口期有多长?根据丰田的预测,能够解决纯电动汽车续航和安全问题的固态电池商业化时间约在2030年。
十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氢能源在乘用车上并非如崔东树先生所言“没有机会”。目前普遍认为,氢能源汽车正处于纯电动汽车2010年左右的阶段,若继续按照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轨迹,十年之后的氢能汽车正是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发展阶段。十年内能否解决燃料电池系统成本高、加氢站基础设施少的问题,成为氢能乘用车发展的关键。
正如《上海燃料电池汽车规划》所言:“我国是全球燃料电池汽车最重要的潜在市场,若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落后于人,则在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积累的优势将不可持续,错失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战略机遇。”
乘用车代表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发展水平!乘用车占汽车市场80%以上,乘用车市场发展好坏,关系到国家汽车弯道超车产业发展战略的实现与否。
氢云链认为,氢燃料乘用车市场对我国汽车产业崛起具有战略意义。无论是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竞争,或是对国内弯道超车战略的达成,燃料电池乘用车发展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但危中有机,目前的困难也可能为下一波造车新势力入场提供了新的战略机会!希望国内企业能够把握时间,借鉴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宝贵经验,把握住新能源汽车赛道又一个重大机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