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发生碰撞,电池会爆炸吗?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2.新能源退补,自燃屡发,新能源车还考虑买吗?

3.四川一新能源车型被曝上牌仅3天自燃,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4.开了3年以上新能源车的人,能说一下新能源车的缺点和真实用车感受吗?

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案例_新能源汽车的事故

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涉嫌过度宣传,面对商家诱导消费,消费者可以根据消费者保护法去与厂商协商拿回自己的钱,协商不成时可以通过起诉这种强硬的法律途径解决。

新能源汽车在不少方面往往设计过度宣传,除了最典型的续航以外,目前过度宣传的还有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方面。新能源汽车的过度宣传为什么能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损害?终其原因,这是因为过度宣传会让消费者产生对产品的错误认识,从而导致消费者在驾驶过程中产生各种麻烦。例如去年就有某新能源品牌汽车车主在启用驾驶功能之后在沈海高速发生交通事故,车主当场死亡!为了维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我们从两个层次去讲怎么维护自己的权利。

与商家协商

与商家协商是有必要的,而且也能够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当车主购买汽车以后,一定要保留好相关凭证,某些汽车与宣传不一致的地方我们也可以请求公证。等待证据齐全之后,我们就可以心平气和地找商家协商赔退适宜,而关于赔退其实也是有相关规定;万一商家态度强硬,直接将证据拍出来,同时将商家曝光给媒体,利用公共监督的力量实现自我权利救济。

起诉商家维权

走到起诉这一步,最起码也能够证明商家态度相当强硬,这就死鸭子嘴硬那种,此时我们必须拿起法律武器维权。有了刚才已经提到过的证据,我们可以委托律师全权代理,通过正经渠道维权。此时其实商家还会有协商的过程,通过专业人士点对点打击才会让商家害怕,此时的协商对于消费者更有利。但如果自己只想要一口气,也可以起诉到底拒绝协商;当然,有时候还得看看自己的利益,在协商与起诉到底之间作利益衡量。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发生碰撞,电池会爆炸吗?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当中,但是它在发展的同时,也依然伴有许多不好的新闻,比如新能源汽车起火、自燃等新闻,很长一时间能够占据首位。而新能源汽车起火最终原因就是动力电池所引起的,不管是在行驶还是充电过程当中,由于热失控导致电池自燃的事例,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可能许多人并不知道,纯电动汽车之所以起火,最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第1个方面是充电起火,第2个方面是非充电起火。

1.充电起火。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电池在充电的情况下,由于大电流的充电,从而导致电池内部电流过高、过重、过热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BMSs管理系统的管理控制不足的情况下的,就容易导致火灾发生。

新能源汽车在平时充电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智能充电桩,同时我们需要经常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保养和检测,如果发现电池一旦有任何的异常问题,马上到正规维修点上进行维修处理

2.非充电起火。这个原因也很简单,最重要的场景是底盘被磕碰之后,动力电池包发生碰撞,或者车子发生交通事故之后,电池包受损也是有可能导致电池起火的。

因此新能源汽车车主在遇到发生之时,不管底盘有没有磕破,我们就需要到正规4S店进行查看,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着想。

如果以上两个方面都做到位了,但是依然会发生汽车起火。此时大家不用惊慌,我们要冷静处理这些事情,如果发现车上有灭火装置的话,我们首先考虑自行灭火,如果确实无法灭掉火源,我们要自动远离电动汽车,同时拨打119进行报警求助。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将损失减少到最少。

在夏季的时候,经常会发生暴雨、冰雹等,导致许多地区容易造成积水。当出现下雨时,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车最好不要经过积水路口,在遇到积水路面时,我们最好要绕道而行,因为很容易生电池漏电的现象。

汽车自燃事故的频繁发生,给不少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担忧。其实也不必过度担忧,新能源车型在生产时,都有着一定的“考验”,我们只需要注意日常安全使用,勤保养就可以大程度降低事故几率。

新能源退补,自燃屡发,新能源车还考虑买吗?

新能源 汽车 的电能来源是锂电池,目前大多数车型都用了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这种电池遭遇外力破坏后会剧烈燃烧,但是因为车上并没有油箱,没有燃油的情况下车辆也只是自燃而已,而不是爆燃也不会发生二次爆炸。

虽然不会爆炸,但是燃烧的速度非常快,

几分钟就可以把一辆车烧毁。因此新能源 汽车 一旦燃烧,没有任何救下来的可能。

但是新能源汽并没有事故引发爆炸的案例。原因就是锂电池没有爆炸的条件,事故中锂电池会剧烈燃烧,把整辆车烧毁为止。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特点就是容量密度高,而且容量密度还在不断刷新,只有密度上去了续航能力才能提上去。因此锂电池发展的方向就是不断的提高容量密度,那么锂电池为什么会自燃呢?我们看一下锂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锂电池结构与电解电容高度相似: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中间的隔膜以及电解液、绝缘片构成。正极材料与负极材料紧紧的卷在一起,就像电容一样一层层的缠绕在一起,层与层之间由隔膜绝缘,外壳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电解液外漏,电池芯整体泡在电解液中。我们再看一下锂电池工作原理:

充电时

锂离子从正极脱出,通过电解液进入到负极板中,此时负极材料富锂,正极材料脱锂,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到负极,以确保电荷的平衡。 放电时正好相反,锂离子从负极逸出,经电解液进入到正极内,正极富锂。当电池有异物刺破后,例如针刺。这时候就相当于在电池内部直接把正负极短路,锂电池短路电流非常大,因此会从电池内部开始剧烈的燃烧:

电池刺破

后剧烈燃烧是锂电池固有的缺点,目前比亚迪的铁锂电池做的比较好。

其他的诸如三元锂电池只能从别的地方想办法,例如提升外壳硬度、为电池做一个坚硬的外壳避免电池被异物刺破,降低爆燃的几率。或者想办法把电池装到不容易碰到地方,但是电池组体积非常大 、只能把电池放在底盘上,仍然有被异物刺破、挤压破裂的风险,这也是大多数新能源 汽车 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即使是特斯拉也没有解决的办法。

其实传统燃油车爆炸的几率也是非常低的,虽然汽油是易燃易爆

的危险品,但是现实中很难看到 汽车 因为事故而爆炸的例子。

上图中这种爆炸往往是**里为了烘托气氛而刻意制造出来的爆炸。 汽车 想要爆炸也很难的,油箱破裂时往往伴随着剧烈燃烧、汽油消耗完毕后也就结束了。

事故导致油箱破损汽油泄露,这时发生爆炸往往都是空气中油气浓度足够高的时候导致的闪爆。但是油箱内燃油有限、户外有足够多的空气,汽油很快就挥发掉或者燃烧掉,空气中油气浓度很难达到闪爆的临界点。所以 汽车 爆炸只发生在**里,或者战乱地区用引爆,而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 汽车 爆炸!

可以肯定的和你说,新能源 汽车 一定会发生碰撞爆炸。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至于那些说不可能的人,麻烦你们仔细的想一下,只要关于电子产品之类的东西,就一定会爆炸。更何况是 汽车 ,你见过哪款 汽车 不爆炸?我指的是在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

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有超过五辆的新能源 汽车 因为充电而导致爆炸,当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什么东西充电过多,也会导致爆炸。

在今年的六月份,特斯拉的一辆 汽车 发生了自燃现象,整辆 汽车 烧的只剩下 汽车 的架子,左香并没有人员伤亡。而像特斯拉自然这样的事情发生并不在少数。

在上海有一个特斯拉的客户,将自己的爱车停在地下车库的某一个位置,从监控可以看出,车子是慢慢的开始冒烟,然后开始走火,最后烧的只剩下一副骨架。而 汽车 公司露出官方回应,是这位用户的电池,由于自己的原因,使得电池变形,维修人员没有检查到,导致事故的发生。虽然这些事情都是小概率发生的。但是也会发生。

先说答案:不可能

再说原因

你可以去百度一下关于爆炸的4个前提条件:可燃物、助燃剂、封闭空间、火源

再不考虑新能源车(这里仅限纯EV车,不包括燃料电池)自身的一些防护手段(例如BMS等),就单纯电池自身以及其使用的工作环境而言,封闭环境是一个最难以满足的条件

当电池包装破损,电解液流出,电池发生自燃的时候,由于电池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所以热量不会出现蓄积,所以即便会有明火,但也不会出现因压力增大而爆炸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燃油车,燃油车爆炸的条件也很苛刻,就一个封闭环境就限制住了

大部分车辆自燃的结果就是一把火烧了,出现爆炸的可能性非常低

目前唯一有可能出现爆炸的车,就是包括天然气、氢气(燃料电池)在内的燃气能源动力车

气体压缩本来就是一个封闭且高压的环境,所以一旦出现碰撞破损,压力瞬间释放遇到明火,爆炸是极有可能的

不过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常温常压储存技术也很成熟,所以未来包括氢气在内的大部分燃料电池车都可以做到安全性和普通电动车一样

不可能

近几年能源车起火事故让消费者非常紧张,新能源车主担心自己的车容易起火,其它车主也害怕新能源车起火而不敢将自己的车停在旁边,那么到底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安不安全? 现阶段用不同形式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车都是如何保证电池的安全性的?

两大阵容PK,谁能登顶?

● 常见的三元锂电池形式

目前新能源乘用车主要用三元锂电池,而传统的磷酸铁锂电池主要是商用车以及一些低端的微型车(比亚迪最新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暂不讨论)。

将上述表格解读一下:

1、硬壳电芯(方形电芯)的最大优势是安全,毕竟铝合金/不锈钢壳子本身硬,而且厚度大,甚至连针刺试验的钢针都无法刺穿,但是硬壳电池的整包能量密度普遍不高,太多重量被用来保护电芯本身。这是大部分主流新能源车企的选择。

2、软包电芯的本体大家都见过,不少数码产品的电池就是它,软包电芯重量较轻,单体电芯一致性非常好,问题是加上温控系统之后的轻量化优势不多了。目前主要有通用、爱驰、前途等车企选择使用。

3、圆柱电芯的运用最广泛,而且散热好,能量密度较高。除此之外圆柱电芯的供应商特别多,中日美韩都有成熟的圆柱电芯生产企业,而使用圆柱电芯最出名的车企就是特斯拉。

●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锂离子电池主要产生的安全性问题就是燃烧甚至爆炸,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电池内部的热失控。

一般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在25℃左右,即使车辆在静置状态,电池也不会完全断电,电池管理系统会根据情况自动调整动力电池的输出功率。当电池包发生不可控的外力撞击或者内部短路时,电芯本身会不断发热,若无法及时将热量控制在合理温度,便会导致由内到外的燃烧。由于锂电池本身自带氧化剂,所以使用干粉或泡沫灭火器隔绝氧气的传统方法对其完全没用,只能用大量的水降温等它自己熄灭。

热失控的源头可以分为三大类:

1、电芯受外力挤压;

2、电芯内部短路;

3、电池管理系统(BMS)失控。

想让电芯不受外力挤压比较容易解决,只要在车体以及电池包的外层设计出有效的防护结构,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时候就能抗下所有冲击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冲击,就能很好地避免出现电芯受到外力的挤压。

动力电池普遍安装在乘员舱的正下方, 汽车 原本的结构就能够对前、后方的冲击起到有效的缓冲防护,一些车型甚至还额外进行了加固。例如奔驰的首款纯电动车型EQC就在车头设计了由多条钢管组成的安全笼结构。

而当面对来自侧向的冲击时,除了依靠车辆的B柱以及车身框架作为缓冲之外,电池包外壳的两侧还会额外设计有类似防撞梁的吸能结构,能够抵御对电池包本体的冲击。 但光应付外部的冲击还不够,内部也需要有框架来进行固定,即使冲击已经传到内部,也能保证电芯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以蔚来70kWh的电池包为例,用尺寸规格为PHEV2,容量50Ah的VDA方形电芯,4P96S电芯排列方式,即96颗电芯为一个模组,4个模组组成蔚来电池包,共计384颗方形电芯,每个电池模组内置有3个电芯温度传感器。

液冷恒温系统对纯电动车来说非常重要,蔚来将铝制液冷板铺于模组下,在模组与液冷板之间加入一层导热垫,并在液冷板与壳体底部之间再铺设有隔热和绝缘材料,进一步确保电池整系统的恒温和安全。工作时, 电芯的温度传递到模组与冷板接触的底部,再通过导热垫传给液冷板,液冷板外壁再把热量传导到冷却液,而在电池温度过低时也可以反向给电池加热。

通用旗下别克VELITE6使用的则是软包电池,内部的一片片软包电芯如同牌一样竖直排列在一起。两个软包电芯、一片冷却片,再加上一个模组框架和一片隔热泡棉组成一个完整的“MINI堆垛单元”,而一个电池模块总成由26个“MINI堆垛单元”组成。此外,也可以通过线圈加热冷却液,使电池升温,即使在极端寒冷环境下,也能确保电池处于最适宜的工作温度。

虽然软包电芯的电池一致性相比硬壳要稍差,但可以通过良好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来解决。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特斯拉了,由数千颗21700锂电池组成的电池包拥有超高的能量密度,散热能力也更强,但过多的单体电池导致一致性非常不理想,这对电池热管理系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过这正是特斯拉的强项。

在特斯拉的电池包内,所有圆柱形电池都被灌注水乙二醇的导热铝管所环绕,铝管外还有一层橘**的绝缘胶带,更大的散热面积加上强大的电池热管理系统让特斯拉在实际用车中很少因为电池过热出现问题。

过度充电是使用锂电池包方法不当行为中危害最高的一种。由于过量的锂嵌入,锂枝晶会在阳极表面生长,有刺穿SEI膜的风险。其次锂的过度脱嵌也会导致阴极结构因发热和氧释放而崩溃(NCA阴极的氧释放),并加速电解质的分解,产生大量气体。由于内部压力的增加,排气阀打开,电池开始排气。电芯中的活性物质一旦与空气接触,就会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引发锂电池的燃烧起火。

所以好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同样会设置好最高以及最低电池SOC,并实时监测每个电芯以及模组的电量、温度等,避免过充过放,从源头抑制热失控。一些搭载高容量电池的中高端车型也会选择将部分电量隐藏,例如奥迪e-tron搭载的电池包容量为95kWh,但为了保证充电效率和电池寿命,在正常情况下的可用容量只有83.6kWh。

● 我国电动 汽车 首批强制性标准

即使已经做了如此多的努力,但事实证明我们还是不能100%确保纯电动车不会发生起火事故,但通过电池内部的阻燃材料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发出的预警,我们可以尽量将电池从升温到最终燃烧的时间延长。

在5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电动 汽车 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 汽车 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标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其中《电动 汽车 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试验项目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特别是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足够的逃生时间。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关于新能源 汽车 碰撞后是否会爆炸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是从概率上分析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爆炸的。

大家看到过很多新能源 汽车 自燃,但据我所知国内还从未发生一起新能源 汽车 碰撞后导致人员死亡的,虽然说电池在受到冲压、碰撞、变形后会存在短路自燃的风险,但是电池包的抗击打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并且国家对动力电池还有相应的国标,下面看看威马 汽车 的电池包测试。

1、高空跌落

把威马 汽车 电池包直接从 3米的高度跌落到水泥地面上。据说3米大概是一层楼的高度,很多立体车库也差不多这么高,跌落后的电池包,外壳出现了轻微的凹陷,但是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异常情况。

既然从3米的高低跌落的电池包没有问题,那好奇实验室就把高度翻倍——提升到了6米。6米的高度大概是两层楼的高度,也是一般高架桥的高度。令人“失望”的是,摔下来的电池包外观仍旧正常,没有起火、没有爆炸,触摸时也没有漏电现象。

2、挤压。

把电池包抵在破碎机的率带上,然后用机械臂进行挤压,将电池包挤压到变形量超过30%的时候停止。据说挤压威马电池包的这台破碎机,平时是用来拆房子的。

挤压后的电池包一侧已经完全塌陷了,而变形最厉害的一面就是电芯所在的位置。虽然被挤得很惨,但是整个电池包也没有漏电的现象。

既然机械臂不行,那就换破碎锤的金属尖头(没错,就是拆房子的时候用的那个很粗的金属头),直接挤压电池的上壳体。挤压过后,电池包凹陷得很厉害,但是仍旧很稳定,没有起火,没有爆炸。

3、浸水

搭建了一个泳池,在泳池中倒入粗盐,使得泳池中NaCl浓度高于国标浓度。然后把威马 汽车 电池包直接浸入泳池水中三小时。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涉水的情况,如果电池包遇到积水,会不会短路起火?观察在盐水中浸泡三小时后吊起的威马 汽车 电池包,发现电池包外壳完好,没有冒烟、起火,也没有漏电的现象。

4、高温灼烧。

在油桶里倒入汽油,点火。然后在火焰燃烧最大的时候,把全新的电池包放在火焰上方烧烤。火势慢慢变大,窜起的大火把电池包完全包在里面,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电池包表面的温度达到了217℃。

150秒后,把电池包移开,底部依然有零星的火焰,待火完全熄灭后,可以看到底部的涂层有些烧化。除此之外,电池包的外形结构依然完好,底部也没有烧穿,也没有出现起火、爆炸的现象。

不论是跌落还是挤压,是水泡还是火烧,经过这样摧残后的威马 汽车 电池包,都没有出现起火、爆炸、漏电的现象,可以说在安全性上是非常的利害了,所以说新能源 汽车 在发生碰撞之后爆炸的可能性非常小。

你担心多了,国家有严格规定

四川一新能源车型被曝上牌仅3天自燃,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充电桩的普及,新能源汽车由于其便宜的售价和更低廉的使用费,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然而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坡,很多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已经上涨不少,价格已不再向以前一样具有巨大优势。

同时,由于近来发生了大量新能源汽车自燃,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又开始担忧起来。

价格优势不再显著,安全性能广受质疑。很多人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到底还值不值得买?

补贴退坡 新能源车价格大多上涨

6月25日,新能源补贴新政过渡期正式结束。

从6月26日开始,新能源汽车整体补贴力度退坡50%,地方补贴取消,同时续航里程低于25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完全取消补贴,续航在300-400公里之间的车型补贴减少了近5万元。

在补贴如此大幅度退坡的情况下,如今各厂的新能源车价格有何变化?

对此,三言财经查询发现,部分造车新势力价格有所上浮,传统车企则大多减少了优惠,其实与涨价无异。

具体而言,蔚来汽车近日宣布,ES6车型的补贴从3万元降至个人最高2.5万元,而ES8的补贴则从4.05万元降至个人最高2万元,而且都需要在今年12月31日前上牌照。

小鹏汽车在6月26日宣布旗下G3车型的价格保持不变,但事实上其在在2月份就曾上调过售价,从原来的13.58万-16.58万元调整至15.58万-19.98万元,增加幅度为2万-3.4万元。

威马汽车在6月25日宣布,旗下EX5的多款配置车型在过渡期结束后保持价格不变。同时还新增了一款400 Mate威盟版,补贴后价格为13.98万元。

零跑汽车价格则有所上调,6月26日起S01全系产品售价上调1万元,调整后的补贴价格为11.99万-15.99万元。

传统车厂方面,吉利新能源在售的帝豪EV、帝豪GSe和几何A三款车型中,GSe的优惠从1.7万元减少至7000元。

荣威旗下纯电动车指导价不变,各车型优惠均减少。Ei5从1.5万变成5000元,ERX5从6.8万变成5万元,而Marvel X将原有的8000优惠取消了。

而北汽新能源旗下的EU5则在7月1日将指导价增加了3000元。

只有比亚迪全系新能源车价格均没有调整,同时优惠力度也与此前持平。

自燃屡发

特斯拉调查结果引不满 蔚来召回受争议

近来,电动车自燃屡次发声,令公众对其安全性能开始产生质疑。

4月22日,在上海某小区地库,一台静止停放的特斯拉Model S在极短时间内自燃起火并引发爆炸,并引燃了旁边车辆,最终两辆车皆被烧得面目全非。

同日,西安蔚来服务中心一辆维修当中的蔚来ES8发生自燃。

5月3日,据外媒报道,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旧金山一个私人车库中发生自燃。

5月12日,据港媒报道,一辆特斯拉公司电动汽车在香港一个停车场突然起火,现场有爆炸声响起,消防员花了45分钟才扑灭大火,特斯拉车头被烧毁。

5月16日,上海某小区停车场一辆蔚来ES8冒烟。

6月14日,武汉某建材市场停车场一辆蔚来ES8发生燃烧。

6月27日,一辆蔚来ES8在石家庄自燃。

对于上述多起自燃,特斯拉方面在2个多月后的6月28日才公布了第一起的调查结果,表示没有发现系统缺陷,是个别事故,具体原因则“初步判断”是由于车辆前部的单个电池模组故障引起。

同时,特斯拉还表示将通过软件升级向Model S及Model X车辆推送有关充电和热管理系统的更新,进一步保护车辆电池并提高电池寿命。

两个月才公布调查结果,还称是个别事故、“初步判断”,并表示将通过软件升级方式解决电池组故障,这些答案并未令消费者满意。

有消费者表示,今年,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发生多起自燃,用“个别事故”显然不能解释自燃频发的原因。同时,消费者对软件升级的方式解决电池问题也存在疑问,质疑这是“治标不治本”的选择。

但此后特斯拉官方并未公布进一步公布调查结果,或对质疑进行回应。

相反,同样在两个月内发生四起事故的蔚来汽车在调查速度上比特斯拉就快很多,而其最终给出的解决方案也显得更有诚意。

4月30日,在第一起事故发生后8天,蔚来汽车即在微博公布了调查结果,表示该事故系底盘撞击电池短路所致。与特斯拉相比,该结果公布相对及时、详细,因此并未受到太多质疑。

此后,蔚来又于6月27日宣布,部分蔚来ES8的电池模组存在安全隐患,并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备案,召回4803辆ES8车型。

但召回之举却颇受争议。

有些人认为,召回是负责的表现,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短,有问题在所难免。另一些人则指出,蔚来总共才卖了几万辆,就召回了4800辆,召回比例高达28.2%,不得不怀疑其技术是否过关。同时,部分未被召回的ES8车主也对自己的车是否安全表示担忧。

其实,不论特斯拉和蔚来汽车如何解释,近来屡发的自燃已成既定事实,大众对电动车安全性的质疑一时也难以消去。

因此,他们此时最应该做的,或许就是实实在在地调查原因,改进技术,防止自燃再次发生。

毕竟,事实胜于雄辩。

虽然特斯拉和蔚来汽车都在近来屡次发生自燃,但三言财经发现,从统计上来看,电动车发生自燃的频率其实并不高。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以纯电动车为主)保有量已超过160万辆,而截至2018年10月21日发生的电动车起火仅40余起,比例还不到万分之一。

因此,整体上来说,电动车的安全性仍是可靠的。如果有消费者实在担忧,又非刚需,放缓电动车的购买,观望一段时间也未尝不可。

新能源仍是大势所趋

限购被取消 多地已响应

虽然退补政策开始实施,自燃事故的阴霾暂未散去,但新能源仍是大势所趋,各家车厂也都看清了这一点,仍在不断研发和推出新能源汽车。

据新华社报道,2019年上半年,在汽车产销整体下降的趋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稳步增长,产量为61.4万辆,同比增长48.5%,销量为61.7万辆,同比增长49.6%。

同时,6月6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和商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对此,广东省广州市和深圳市已率先响应,增加了新能源汽车新增指标的数量,而海南省也于近日跟上。

虽然北京、上海等交通拥堵地区一时难以响应,但这并不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全国范围内的更进一步推广。

此外,目前亦有厂商在研发非电动新能源汽车,该类新能源汽车并不存在电池起火问题。

其中,以氢能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已推出多款车型,甚至已在不久前的上海车展亮相。虽然目前氢能汽车的售价仍相对高昂,但相信不久的将来价格必将越来越亲民。

而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相信电动车的安全性能也必将越来越高。因此,将来电动车仍很可能成为主流,而新能源汽车完全替代燃油车的时代也必将到来。

开了3年以上新能源车的人,能说一下新能源车的缺点和真实用车感受吗?

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已经不是第一起了,四川一辆买了7天的新能源汽车,在路边停放的时候就发生了自燃。幸好在车辆自燃的时候,周边以及车内没有人员和其他车辆的存在,进而没有人员和车辆的损失和伤亡,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是汽车的起火原因并不明确。

汽车在碰到线路老化或者漏油以及出现设计缺陷等问题的时候都有可能会导致其发生燃烧的现象,对此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的消息要比其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多很多,尤其是在碰到猛烈的撞击之后,极大可能就会导致汽车内部的电池出现严重的变形以及泄漏。并且在高温的天气的炙烤之下,就很容易出现燃烧的情况。

除此之外在给新能源汽车充电等时候,如果充电时间过长或者所处的环境比较热也很容易发生燃烧的现象。对此四川的这辆新能源汽车发生燃烧的原因也可能是这其中的一种,但具体情况还是需要等鉴定结果出来之后才能够有明确的断决。毕竟这辆汽车是刚刚提了车几天的新车,车主也没有发生过一些碰撞甚至严重的交通事故,在没有外界因素的作用之下而发生的自然原因,极大可能就是由于设计问题或者是高温天气的影响而导致的。

在面对此种情况的时候,我们也不必要过于惊慌,更不应该做的就是应对自燃之后的消防以及及时的撤离,而该辆新能源自行车在燃烧的时候,其车主去干其他事情了,而且周围也没有人员的存在,进而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所以该辆说的自燃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只不过就是车主需要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进而维修自己的新车了。另外,建议在车辆出行的时候,建议大家要将汽车停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这样也能有效的避免自燃。

我开了3年比亚迪,又开了1年特斯拉,新能源车有3大缺点,奉劝想买的人要三思,不然后悔都来不及!

其中减少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使用和发展新能源,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最重要的一步。

新能源车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孕育而生,造车新势力出现在了大众视野,2018年是造车新势力从PPT造成到实际交付的元年。

如今3年过年了,你们还能记住多少造车新势力的车标,其中又有几家新能源车活了下来?

我们现在能在路上看见的造车新势力车,可能只有小鹏、蔚来、理想ONE、威马,这些新能源车活了下来,一方面是它们的车型足够优秀,另一方面它们本质上还是资本的产物。

说得通俗易懂一点,新能源车虽然是未来发展方向,但是它在目前这个阶段,还是有自身的不可避免的缺点,还没有完全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仅靠卖车还养不活自己。

我自己开了3年的唐DM,还开了1年的特斯拉,前一段时间试驾了小鹏P7和蔚来ES8,对新能源车有较深的感受,接下来将具体介绍我在使用新能源车过程中发现的缺点和实际的用车感受,以及买新能源车是否要注重品牌?

缺点一,担心电池安全

我担心的第一个安全问题,发生交通事故时,电池可能遭受挤压变形发生短路自燃。

我们以新能源车使用最多的三元锂电池为例,这种电池能量密度非常大,一旦在交通事故中遭受外力挤压破坏,就有极大的可能出现剧烈燃烧,一旦电池出现短路燃烧,基本上几分钟就可能烧毁一辆车,几乎没有救下来的可能性。

车子烧毁我是能够接受的,但是在交通事故中车辆出现变形,人一旦被困车中,这时要是出现电池自燃问题,这样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我担心的第二个问题,充电时发生自燃,危及其它车辆或造成不可承受的财产损失。

新能源车在充电时发生自燃的可能性是有的,所以就非常担心车在充电时发生自燃,如果仅是自己的车烧了最多自认倒霉,但要是危及周围车辆,那么事情就大了。

其中最让我担心的还是在地下停车场充电,如果在这个半封闭的环境中出现自燃,那么危及的车辆将更多,造成的财产损失将更大,甚至会危及人生安全。

这两个关于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也许是我太过于杞人忧天了,很多人可能会说燃油车也会同样的问题,是的,没错!但是燃油车出现自燃,只要发现及时,是可以被扑灭的,而新能源车发生自燃很难扑灭!

好在我所担心的问题都没有发生,而且现在的车企也非常注重电池安全,比亚迪推出了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广汽埃安推出了三元锂“弹夹电池”。

虽然刀片电池和弹夹电池并不是动力电池的一次发明创造,但是这两种新的电池安全解决方案,成功的降低了电池在发生挤压受损短路出现自燃的概率。

这两种电池安全解决方案都成功的完成了电池穿刺实验,在这种极端的测试中,两款电池虽然都出现了短路冒烟现象,但是都没有出现明火,这就大大的增加新能源车的安全性,让准备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更加的放心。

缺点二,充电难,耗时耗力

关于充电难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前几批新能源车主经常遇到的问题,现在随着充电桩的普及,想要充电已经没有那么困难了,但是这个还要看具体城市。

深圳和太原的充电桩就非常普及,我所在的芜湖市充电桩普及率就稍微差点,我一开始就经常出现满城找充电桩的情况,好在芜湖市不大,对我造成的影响有限,但是也浪费了我很多时间和精力。

如果想要购买新能源车,首先就一定要对自己所在城市的充电桩做一个简单的调查。

可以查看小区和公司3公里范围内的充电桩数量,至少能够保证在每个时间段都能够随到随充,如果无法做到这样,那么就证明充电桩数量是不够的,对你之后用车会造成影响。

其次是自己所在小区是否能够安装充电桩

我之前住在老小区,连个固定车位都没有,所以更不可能安装私人充电桩,而且当时我开的还是二代唐DM,充满电要6个小时,这就更加造成了我充电不方便。

如果自己所在小区无法安装充电桩,自己所在的城市充电桩又不是很普及,那么我建议你暂时别买纯电车,可以考虑混动车型,比如比亚迪DM-i超级混动,对充电桩的依赖就没有那么大。

缺点三,无法避免的里程焦虑

很多人说新能源车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了650公里,甚至有的车宣布续航1000公里,我们不应该再把里程焦虑作为新能源车的缺点来说了。

其实这句话很好反驳,我们看看这些长续航新能源车的售价就知道了,最少23万以上,有的还在35万左右,这些车根本就不在大众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内,大多数人购买的还是在10万元左右的新能源车,这些车的续航里程普遍在300公里左右。

300公里的巡航能够干什么?跨市还可以,跨省就难了点,所以正在担心续航里程的还是这些10万元左右的新能源车。这些车稍微出趟远门,首先查询的就是沿路的充电桩位置,其次祈祷自己不要排队,只有成功到达目的地才能长舒一口气。

想要购新能源车的朋友注意了,如果你预算有限,无法购买长续航的纯电车,那么奉劝你三思,即使你一年也不出一趟远门,但是长续航能力不能没有!

如果你还是想买新能源车,我建议你考虑一下秦PLUS DM-i,这款车13万左右,满电满油续航800公里以上,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我建议买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

首先我对造车新势力的车是非常欣赏的,它们的造型设计、内饰做工、智能配置都是顶尖水平,可以说新能源车在国内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在小米、创维、360等 汽车 都宣布跨界造车。

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随着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车转型,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能够留下来的车企目前未知,但是可以确定造车新势力的未来生存压力很大。

我们不知道哪些造车新势力可以一直生存下去,所以购买它们的车就有了一定的隐患,其中最大的影响是更换电池!

电池是昂贵的,一款50kwh的动力电池,市场价在6万左右,如果车主自行更换,那么将是一笔巨大的经济负担!好在一些车企承诺电池终身质保,还有一些车企承诺对三电系统8年或12万公里质保。

我们先不讨论电池质保需要什么条件,就讨论一条,我们的新能源车可以开8年,那你的车企可以运营8年吗?

这就是我建议大家购买传统车企新能源车的最主要原因,这些传统车企有燃油车作为销量保障,还有实体厂房、有技术积累、有财力支撑, 它们的生存能力是优于造车新势力的,我们买它们的车,至少能够最大程度避免车还在,车企没了。

新能源车的用车感受

燃油车有好的体验也有不好的体验,动力强,油耗就高,动力弱,起步就顿挫,新能源车肯定也有好的体验和不好的体验。

好的体验有:起步快,动力足,超车行云流水,有不错的操控感,并且用车成本低,保养便宜,有着好看的造型和不错的回头率。

不好的体验:首先总是在充电的路上和考虑是不是要充电了,其次是乘客的乘坐体验不好,容易出现晕车现象,最后是保值率低,二手车难卖。

对于这些不好的体验,我还是能在接受的范围内,买来新车又不是当二手车卖的;平时不出远门,所以里程焦虑慢慢减轻了;只是乘客容易晕车的现象,目前一直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式。

写在最后

虽然新能源车是未来的趋势,但还是有一些缺点存在着,对于想买新能源车的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再做决定,如果盲目追赶潮流,没有考虑实际情况,那么就容易因为一时冲动而感到后悔和自责。

我很喜欢新能源车,但是还是想要奉劝一下人在购买之前要三思,毕竟车是奢侈品,更是消费品,只有自身真的需要,才是最适合购买的。

电车确实像数码产品一样,一年甚至半年就会有明显的更新换代,所以永远是买新不买旧。个人认为电车真正的"优势"是与政策限制密不可分的,比如北京这样严格摇号、限行的地方,电车指标意味着你能尽快拥有车辆,获得一定的补贴并且节省购置税(8年摇号大概率不中和两年摇号大概率中签的差异)。

现在10-20万的电车普遍是500+的续航里程,北方冬季大概350-400,日常使用甚至非高峰期出行没什么问题。今年新出的电车20-40万价位里程普遍1000+,出行压力更小。

但是既然你问缺点,说明还没做好准备接受电车,或者说没有迫切性——那么如果可以选油车,不妨先买了用着。传统的意味着更高的性价比和更好的通用性,就像上面说的,主流的经济型新能源车也要10-20价位,主流的燃油车一般在10万以下就有很多选择,10-20可以选中档以上的进口车了。而且电车虽然故障率低,但是配件维保通用性不高,基本上正经的毛病都得厂家4S店修理。

总之,结合国家政策和全球趋势,电车代表未来,如果3-5年以后买车,直接电车、或者其他动力类型的新能源车吧。如果现在买而且当地没有指标压力,不妨买个性价比高的油车,先开个3-5年

2017年买的北汽EX260,续航里程250公里,家里有车位安装了充电桩,跑了43000公里。家里还有一辆油车,整体电车用车感受:

1、很香,在市内上班用电车很方便,用电成本相当于油的十分之一,连续几年的电费每年大概1200元左右。保养了两次大概四百元左右。

2、电池也没感觉衰减,充满电还是显示250公里,基本没在外面充过电,晚上回家充上,第二天满电,可能一直是在家用慢充,电池保护的比较好吧。

3、电车操控性很好,加速很快,现在基本上不愿开油车了。当然,跑远一点的话还是开油车。目前再换一辆600-700公里的电车。

4、如果家里有一辆油车,第二辆上电车绝对没毛病,如果有家用充电桩就更香了。

5、目前除了里程短一些没有其它什么缺点。现在市面上新车都600-700公里了,里程焦虑应该缓解很多了。

只要你喜欢,现在完全可以选择购买新能源 汽车 。

但是最近先不要考虑入手特斯拉,其他的新能源品牌你可以考虑一下;毕竟这段时间特斯拉的刹车失灵真的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新车还涨了价,这个时候显然不是购买特斯拉的最佳时间,你可以先看一下别的品牌。

然后早期的新能源车最大的问题就是:省下油钱换电池;新能源车的油耗的确很低,但是车价高,二手车保值率极低,电池如果出现故障维修成本相当高,这个也是很多人不建议购买新能源 汽车 的原因。

但是新能源车子的优势也很大:首先这个电车的提速是比燃油车快的,而且加速非常平顺,油耗非常经济,如果不考虑油耗的问题保养也很便宜;但是这个缺点也很明显:纯电的车子冬季续航里程偏低,夏天一开空调这个续航刷刷的往下掉,充能也不如燃油车方便快捷,燃油车加油最多几分钟,电动车充电就是快充也得一个小时左右。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救援:燃油车没油了你可以选择拿个铁桶去加油站加油(不要用塑料容器装汽油,容易引发火灾),电动车没电了你八成只能叫拖车,或者来个柴油发电机给你现场充电;反正这一块上,燃油车的表现要比新能源要好一点。

可以随心所欲的开,又不能随心所欲的开!

这个问题我有发言权,保证不捧不黑,我会完整介绍纯电动车的驾驶体验、乘坐体验、后期费用、保值对比、续航能力、缺点感受仅供参考。

我第一款车,比亚迪G6,燃油车,手动档,2011年上牌,2014年过户给小舅子。悲剧的是刚过完户深圳限牌,15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买到一辆比亚迪工程部测试的比亚迪E6纯电动车,5万块钱,那辆车被我兼职跑滴滴不到一年就赚回来了。17年办理营运证之前免费更换一次电池,续航回到400,之后挂靠到租赁公司,每月可得租金4000,后来三千,明年可能就两千或者一千了,无所谓,那个车跑到现在已经36万公里了,早已完成了他的使命。

2017年5月,我又落地一辆比亚迪纯电动E5,当时比亚迪纯电也的确没什么可选,其他的品牌我也信不过,这辆车买的也贵了些,落地接近15万,续航300公里。买这辆纯电我就是用他来兼职赚钱的,好像不到2019年吧,我就连本带利赚回来了,之后因为赚职单也比较少,再加上赚回来没什么动力了我也就没怎么跑,目前总里程是十万八千公里。

接下来我从六个方面解析纯电动车究竟值不值得买,会不会后悔买。

首先谈谈驾驶体验,车身重,稳,加速快,我的e5官方表显0——100需要16秒,但是我依然可以很自信的告诉你,以经济模式起步100码时速以内我可以秒杀40万以下任意一款燃油车,当然这并不代表100以上就会提速慢,而是燃油车速度起来了动力也强劲了,这个的确要承认的。所以我现在看到有人买比亚迪汉EV在纠结7.9秒和3.9秒的百公里加速,我就感觉好笑,其实不用纠结,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我纯电动一脚电门踩下去,发动机转速直达10000转,而这个10000转是直接转化为动力的,而油车就不行,你一脚踩下去油门是到底了,但是,燃油要转化动力还需要一个燃烧的过程,所以还是会慢很多。

其二,乘坐体验,相信很多人有听说乘坐电动车会晕车,坐燃油车不会晕车,这个我也不否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就是电动车起步或者加速都是直接提升动力,没有一个动力转化的过程,再一个就是动力回馈调至过大,时速过高丢开电门会导致车辆自行急剧减速,我们都知道,急加速或者急减速都会导致乘坐人员晕车,无论你是电车或者是燃油车。但是,车是死的人是活的啊,我开这么多年的电动车,一直开的就是电力回馈最大模式,却极少有人说晕车的。首先,急加速是可以控制的,和燃油车一样,你只要不猛踩油门,一样可以很平缓加速的,这种情况下你再晕车那我就没办法了。同理,电力回馈也是一样啊,你可以慢慢丢弃电门啊,没人规定你一定要把电门一下子丢掉啊,或者你可以调成电力回馈标准模式啊,不急加减速怎么会导致乘坐人员晕车呢?很多无知之人说是辐射造成晕车的,这里我就笑笑不说话了,自己去查去。

其三,使用及维保费用;众所周知,纯电动车是没有发动机的,所以保养方面是不需要有换机油、换滤芯这些东西的,以我的E5为例,我的车保养手册是要求12000km保养一次,我每次大概是14000km左右去做保养,保养项目就是洗车,保养目的就是怕出现什么故障4S店甩锅,保养费用是120元一次。我的E5行驶里程是108000km,除去头两次免费,总保养费用是600元。再来看充电费用,由于我是有公司免费充电,极少在外面公共充电桩充电,据我了解,夜间23:00——次日早上7:00是充电费用最便宜的时候,这个时候充电好像每公里不足1毛钱,白天稍微贵点,咱就按平均价吧,每公里0.12元应该是够了,以我车里程为例,总充电费用应该不到13000元。咱们做一个对比,燃油车同里程送两次保养情况下,后续每5000公里保养一次,一次保养费用400元,燃油费用按每公里0.5元计算,算上保养燃油车比电动车多出29600元。

其四,算完使用费用当然要算保值率,我不知道15万落地3年半十万八千公里的燃油车现在还能卖多少钱,我也没兴趣了解,我只知道我的车卖了3.8万(我现在买了比亚迪汉EV),加上29600元的使用差价,实际对比燃油车等于卖了67600元。我认为那些单纯说电动车不保值的就是在耍流氓,实际是电动车使用越久,越能凸显他的保值率,而且不用担心其他问题,比亚迪电池是终生包换的,这就是我为什么依然选择比亚迪的原因。至于我为什么要换车,首先是我觉得这个车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本钱捞回来了,再一个这个车空间的确小了点,想换个更大的,最重要的是汉EV的长续航可以足够我长途行驶了,省得每次还要同亲友换车。

其五,续航能力,上面有说过,需要换一辆续航能力更强的,这个主要看自己需要,我也见过一个跑货拉拉的面包车续航能力只有200km,疫情期间从深圳送口罩到安徽的,只是如果是我是没那么大胆的,但实际是以我的车跑一千多公里也是可以的,现在高速上到处都是充电桩,只是要充五六次电着实也太麻烦了。换汉EV的话路上我充两次电就可以回老家了。可能我的车一直是使用慢充的原因吧,三年多来我的续航基本没变,上次实测是2020年5月份,冷空调一档的情况下,满电续航270往上,和新车差不多了,这个结果我也挺满意的,慢充是比亚迪标配的7KW的桩,实际电流是5KW,充满需要8个多小时;身边也有免费换电池的车友,最高数据是充电能力下降到29.6KW(新车标可充43KW)即免费更换了一次电池,也就是说电池续航下降32%左右,具体更换标准建议问下4S店。

其六,电动车缺点,首先就是续航焦虑,买电动车你首先需要定位好买来是干什么的,如果只是作为城市代步用,不经常远途,还是很省事的;再一个就是北方地区真不建议买,我实测过开3挡暖风,车辆不动的情况下每分钟耗电约2——3km,什么概念?就是一辆续航300KM的车,车辆不动的情况下,开3挡暖风,约2小时就能把你车里的电放完。所以电池取暖的成本相当高。另外一个就是充电,如果你没条件安装自己的充电桩,或者你居住的周边5kM范围内没有公共充电桩,建议你还是不要买了,否则你会后悔的。

如果常出远门建议插混,如果生活圈不出省,纯电足以了。有充电桩和没充电桩是一天一地两种体验。另说开过电车是不会换回纯油车了。

车马上就三年了说下感受。

350的续航,冬天200出头,其他300+,家里有桩。

北京用车,确实很省钱,无论是电费还是保养。而且车也好开,不限行,不用费脑子记尾号轮换。

600+长途开过两次,300+长途开过四五次,长途用时要比油车费时。

但是这是三年前的车,现在再买续航应该普遍500+了。500的续航,高速冬天怎么也能开到300+,这样无论是长短途,都没问题。即使一辆车也可以满足多用途用车。

建议买续航600+以上的车,按电量买,80度以上的。用起来绝对值!

荣威,3年,跑了1万多,续航由420变成402啦,车也有点儿松的感觉,其他都好。都是自己家里充电,没用过快充。北京的冬天,续航到过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