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技术就业方向及前景

2.我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策略有哪些

3.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4.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发展史?

5.汽车人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

6.新能源汽车发展

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排名_新能源汽车研发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1881年,第一辆使用铅酸电池的电动汽车出现

燃油汽车出现之前,纯电动汽车早就开始应用。1900年,欧美出售的4200辆汽车中,40%是蒸汽机车,38%是电动汽车,剩下的22%才是燃油汽车。当时燃油车还在用外燃机技术,开起来噪音大,而且冒着黑烟,对于欧洲上层消费者来讲并不是首选。原来燃油车也有黑历史!

第二阶段:20世纪初期,内燃机的发展,让纯电动汽车退出市场。

随着发动机技术发展,启动机的发明以及生产技术的提高,燃油车在这一阶段形成了绝对的优势。再对比电动汽车的充电的不便性,这一阶段纯电汽车退出了汽车市场。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石油危机使人们又重新重视纯电动汽车

此时欧洲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由于石油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反思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人们重新审视纯电动汽车。受到资本的推动,在那十几年里,电动汽车的驱动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纯电动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型电动汽车开始占据固定的市场,如高尔夫球场代步车。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电池技术的滞后,使用电动汽车制造商改变发展方向

这一阶段由于电池技术发展滞后,没有重大的突破,使电动汽车制造商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制造商在市场压力下,开始研发混合动力汽车,以克服电池和续航里程短的问题。

第五阶段:21世纪初期,电池技术有所突破,各国开始大规模应用电动汽车

这一阶段电池密度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水平也以每年50公里的速度提升,电机的动力表现已经不弱于一些低排量的燃油车。我国更是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和产品落地,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量最高的国家。

新能源汽车技术就业方向及前景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主要是指电池、电机和电控,即人们常说的“三电”系统。

电池,即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它主要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和充电速度。维信关注”优能工程师”,教你学会专业全面的新能源汽车维修,让你的成长看得见。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主要包括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两种。2018年起,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基本上开始使用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从300公里步入如今的500公里时代,三元锂电池功不可没。目前,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在世界上是领先的,据2017年资料显示,全球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占了7席。

电机主要影响新能源汽车的车速以及加速性能、爬坡性能与负载能力。电机一般可分为永磁同步电机和交流异步电机,我国新能源汽车一般使用的是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强、体积更小的永磁同步电机。目前,我国有五个电机品牌名列全球前十。电控系统是连接电机与电池的神经中枢,主要是对整车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反馈调整各项技术参数。电控系统主要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电机管理系统。北汽新能源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第三代超级电控技术EMD3.0,能够检测全车260个部件数据,对电池实时监控调节,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进行安全防护,异常情况自动预警以及低充电温预加热,可实现在零下35度环境正常启动和充电。而比亚迪去年分布的IGBT4.0则是电机控制系统的核心元件,它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技术,其好坏直接影响电动车功率的释放速度:直接控制直、交流电的转换,同时对交流电机进行变频控制,决定驱动系统的扭矩(直接影响汽车加速能力)、最大输出功率(直接影响汽车最高时速)等。比亚迪IGBT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中国芯”,它的研发成功,打破了欧洲和日本对此芯片的垄断,有效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造车成本和整车能耗。

我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策略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技术就业方向及前景很好。

一、就业方向:

电动汽车制造与研发: 包括电动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等,涉及电池技术、电机技术、车载电子等方面。

电池技术与储能系统: 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以及储能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

充电设施建设: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涉及充电站、充电桩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智能交通系统: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结合,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系统设计、数据分析等工作。

汽车电子技术: 包括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传感器、芯片等有着较高要求。

二、就业前景:

政策扶持: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将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市场空间。

技术需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升级和发展,相关领域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产业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广泛,涵盖了电池、电机、充电设施、智能系统等多个领域,将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全球趋势: 全球对环保意识的提升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为行业从业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电池技术、充电技术、智能化技术等方面需要不断创新,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智能化发展: 未来汽车将更智能化,涉及车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产业升级: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升级换代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材料、电子、智能制造等领域。

四、就业建议:

加强专业

知识: 新能源汽车技术在不断更新迭代,保持学习的状态,跟上行业发展步伐。

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行业,对于有志于从事汽车、电子、能源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

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与环境问题的日趋恶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未来产业,我国也确立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但由于我国起步晚,且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甚少,必须着眼于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有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

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开始于21世纪,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该计划制定了以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的全面发展计划。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的规划,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计划初步量产,并在2020年达到全面产业化,市场推广覆盖率将成为世界领先。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更是被列为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政策引导和资金倾向方面继续重点扶持但是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在发展新型能源汽车产业必须首先认清我们存在的问题。

1.1 科技创新能力低下

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核心,作为动力提供的动力电池,其造价高、循环寿命较短、能量密度较低,许多核心技术我们仍未掌握,须依靠进口来获得部分材料,而且缺乏相关的技术团队,虽然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但可以看出后续的人才供应不足,很多技术已经被市场淘汰,大大影响了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混合动力整车的核心集成能力、动力系统优化和匹配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已被整车企业所接受,但推广工作尚需进一步磨合,电池、电机、燃料电池等零部件的产业化转型正在进行,研发过程中可靠性和耐久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系列化和标准化设计应更加关注。

1.2 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技术攻关、示范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较大投入。针对目前各单位已研制出的新能源汽车的各种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还有试验考核、技术调整完善、生产工艺准备、市场推广以及技术标准制定、政策引导等大量的工作都需要资金作保障。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也比传统汽车高出很多,要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度过艰难的市场导入阶段。与传统汽车开发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仍处于产品的初级阶段。要真正实现其产业化,尚需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等方面。

1.3 消费缺乏对电动汽车的认识

尽管纯电动汽车较传统燃油车具备用车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势,但是截止2013年底,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不足5万辆,2013年全年销量1.76万辆,同比增38%,低于全球平均增速。目前纯电动汽车主要是公交、出租等政府公共领域应用为主,私人领域消费量占比很小,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缺乏理解,不愿意轻易尝试新事物,所以需要借助营销模式创新,让消费者更多的来体验纯电动汽车,形成消费的示范效应。

1.4 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科技人才相当匮乏,尤其在基础研究和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研发方面。同时,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车型开发、试验验证等技术能力与传统汽车相比,仍然很不完善,也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存在严重的科研人才瓶颈。在管理人才方面,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的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需要配备专业化的人员队伍,从管理的角度弥补技术方面存在的局限,形成对技术故障的高效、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管理能力,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以建立高效的运营管理系统等,推动新能源汽车从示范工程走向产业化。随着新能源汽车示范工作即将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大规模的铺开,相关管理方面的人才将出现较大的空缺。

1.5 相关配套设施严重缺乏

新能源汽车能否在市场上普及,除了汽车技术本身因素外,还取决于社会配套设施跟进的程度。比如是否有足够的燃料、是否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燃料;是否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如加氢站、加气站;是否有足够的车辆维修网点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和加以解决的问题。我国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是新能源汽车不能快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对于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电动汽车而言,专业充电站的设置缺乏就是一个很大的软肋,这也是电动车商业化运营面临的最大问题。一位从事电动车研发的技术人员说,专业充电站的成本不低,一个专业充电站要花费30万元。如何让新能源汽车达到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如何降低成本、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

2.1 我国拥有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天然优势

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天然气资源,在水电、风能、太阳能方面存在较大潜力。同时,而生产锂电池所需的锂、稀土等资源都可以通过得到充足的国内供给。而且中国的资源能源状况更适合发展新能源汽车系统。中国目前油气资源相对缺乏,制约了传统的交通能源可持续发展,但其他资源的多种替代性又可充分发挥资源多样性的优势,为因地制宜发展各类型新能源汽车打下基础。

2.2 我国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力度巨大

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我国政府花费的功夫远远大于其它国家。事实上,中国目前是全球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最高的国家。在较高补贴之下,新能源汽车的售价已经接近同型号传统燃油汽车,以比亚迪F3为例,比亚迪F3DM(混合动力车)低碳版豪华型市场价格为16.98万,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双重补贴后的价格为8.98万元,仅比比亚迪F3豪华型的售价高了1.3万元。另外,以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为主的供电企业已经建造了充/换电站近100座,充电桩4500多个,在数量上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欧美日等主要汽车生产国。也就是说,补贴已经到位,充电设施也已基本到位。如果需求量大,充电站、充电桩的数量仍会迅速增加。

2.3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城市化水平不到46%,距离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距离。我们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可能到55%,到2030年在65%左右,2050年可能会达到中国城市化高峰。这样的城市化看似一年不到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但是其中内含的问题非常巨大,意味着一年有1200万到1300万人走入了城市。这样对中国的城市化而言,我们带来的问题就非常多。就汽车而言,随着中国老百姓消费结构的升级,去年增长了46%,这样的态势还要持续下去。我们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乘用车总量将近2000万辆。而伴随着汽车需求量的增加,带来的环境问题会更加紧迫,这无疑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机会。

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3.1 完善市场标准体系和准入机制

各地区应具备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执行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市场监管。过去不少地方实施地方保护政策,差别定价,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二次检测,对汽车企业建厂以及零部件采购设置了众多地方性规定,这虽然有利于保护本地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但不利于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资源浪费严重,不利于企业危机感的提升,无法刺激企业的危机意识和创新力。从准入制度着眼,从源头上进行一些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形成一整套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改变一些陈旧观念和做法,舍弃一些权力和利益,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带来强大动力。

3.2 推进技术创新和关键零部件研发

企业必须把注意力放在技术创新上来,努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同时避免技术侵权,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加电池循环周期是未来我们科技创新的重要目标,同时应该努力降低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不能忽视传统汽车技术的研发,把传统技术的研发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吸收外来技术,长期以来我们还难以在市场上形成主导地位。

3.3 政府应制定完善的支持政策

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对于购买者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强制性采购,形成消费示范效应等。在税收政策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给予关税优惠,降低其生产成本,对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对购买者按其所购车辆的等效节能指标给予一定的购置税减让。在金融政策方面,鼓励、提倡逐步建立以政府信用、投融资实体为平台,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债券发行为手段的开发性金融信贷政策体系,解决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研发资金来源。

3.4 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认可度

大部分消费者关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更高。但是大部分消费者仍处于观望阶段,车市叫好不叫卖,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仍存疑虑,尤其是对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补给问题十分担心,当然这也是新能源汽车研发的难点,新能源汽车不善于长途旅行,偏远地方充电困难,充电时间长都是未来销售过程中的巨大难题,厂家如何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吸引消费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5 加快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科学规划城市用地,完善相关设施布局,尤其是着手高速公路配套工程的开展,以便给予新能源汽车更高的活动范围,且必须做到数量合理,布局科学,同时对新能源汽车用电实施优惠与补贴,并增加充电桩的设施的安全性与可靠度的基础上提高充电效率。把相关配套设施纳入到新建社区、楼盘、写字楼的规划中,尽可能的满足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要。

4总结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且长远看来潜力巨大,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细化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机制,为长远发展制定合理的计划,努力实现科技创新和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生产能力,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竞争力,抓住机遇,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大众的认可度和消费者满意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记得采纳哦,希望能帮到您!

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发展史?

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1. 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未来,新能源汽车将继续推进动力电池、充电技术、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其中,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未来将着重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也将不断进步,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提高充电桩的智能化和便利性。此外,自动驾驶技术也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2. 多元化发展: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包括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车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燃料电池汽车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应用领域也将逐步扩大,包括公共交通、物流配送、城市出租车等。

3. 智能化发展: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新能源汽车将越来越智能化,包括自动驾驶、人机交互、车联网等功能。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一大亮点,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人机交互技术将改变人们与车辆的交互方式,车联网技术将为车辆提供更多的智能化服务。

4. 能源互联网: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与能源互联网相结合,形成能源互联网+交通的新模式。能源互联网是指将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智能电网、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的能源系统。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交通的智能化协同,推进能源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技术创新、多元化发展、智能化发展和能源互联网。这将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选择和便利,也必将为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

汽车人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 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 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第一阶段是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燃料电池车等新能源汽车为辅的发展方向,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二阶段是在纯电动汽车技术成熟的基础上,纯电动汽车逐步替代混合动力及燃料电池汽车以至于完全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零排放的阶段。据相关统计,截至2013年上半年,在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比上年同期有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销售达到5889辆,比上年同期增长42.7%,其中纯电动汽车为511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达到775辆。“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幅提高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初步形成与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充电设施体系和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行模式。到2020年则实现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规模化商业运营。

新能源汽车发展

此次政府启动对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工程,实际上是全面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应用、政策环境营造,启动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进程。

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赵英

2020年9月2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颁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通知指出,将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示范期暂定四年。示范期间,五部门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群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形成布局合理、各有侧重、协同推进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新模式。

笔者认为,这一文件的颁布,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文件的颁布,意味着在波澜壮阔的汽车产业新技术革命中,中国政府在对电动汽车进行了10余年政策扶植后,逐步把政策支持重点转向燃料电池汽车;意味着中国政府的新能源汽车扶植政策逐步从电动汽车领域撤出,逐步加大对燃料电池汽车的政策扶植力度;意味着对燃料电池汽车扶植政策的具体化、系统化;意味着燃料电池汽车扶植进入产业化初级阶段;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革命中,政府对燃料电池汽车这一技术路线的重视;意味着今后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政府政策将日益丰富,并且随着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的进展,发生变化。

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于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通过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启动了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此次《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颁布,将掀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序幕。

从文件中看,这次政府政策对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推动,有如下特点:

首先,着眼于全产业链条,以及产业与市场的互动,“促进链条各环节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要依托龙头企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组织相关企业打造产业链,加强技术研发,实现相关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和整车产品研发突破及初步产业化应用”,通过全产业链条的整体推进,加速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

在此之前,政府虽然也顾及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在电动汽车财政补贴退坡的同时,保留了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但是由于缺乏全产业链条推进,缺乏市场与产业的互动,因此难以起到有效推动作用。此次文件颁布,将从产业链条的完善、技术的研发、市场的使用等方面,全面、整体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的实际开发、应用进程。

其次,这一文件对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重点做出指引:“重点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在中远途、中重型商用车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要运用信息化平台,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全过程、全链条监管,积累车辆运行数据,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相关技术指标、测试标准。”应当说,这一指引是符合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初期最适合进入的领域的,同时指出了示范应用的技术积累目标与要求。

再次,这一文件对燃料电池汽车急需重点完善的政策环境给予了指引:“要建立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加氢站建设运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等方面较完善的支持政策体系。要明确氢的能源定位,建立健全安全标准及监管模式,确保生产、运输、加注、使用安全,明确牵头部门,出台加氢站建设审批管理办法。”由于燃料电池汽车自身的技术特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初期需要制订的相关政策、规则,较之电动汽车要复杂。此次文件把优先制订的政策确定于氢的来源、生产、运输、加注,是非常必要的。确保安全是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能否成功的关键。

最后,这一文件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实施做出了具体部署。部署要求很具体:“产业链上优秀企业之间签订合同或合作意向书,企业所在城市(地级以上)本着自愿组合的原则组成城市群,协商产生牵头城市,牵头城市与其他城市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编制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其他城市向牵头城市提供示范任务承诺函,形成产业链条各环节环环相扣、强强联合态势,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打破城市间的区割,围绕形成产业链条,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是具体部署中的亮点。

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措施,也颇具新意:“每年中央财政以结果为导向,根据年度考核评价结果拨付奖励资金。中央财政设定示范期预算总规模,示范期间将根据进展情况适度调整奖励标准。示范实施2年后,五部门将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对未按序时进度完成目标任务的城市群,将视情况采取要求调整实施方案、扣减或暂停奖励资金、暂停参与城市甚至取消城市群示范资格等措施。”这种以奖代补,根据绩效事后补贴的政策设计,能够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监督示范运营的实际效果。这一政策创意,显然是总结了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初期出现的“骗补”一类问题的教训。政府产业政策总是在实际探索中,逐步改善。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此次政府启动对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工程,实际上是全面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应用、政策环境营造,启动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进程。

前一阶段,中国在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商业化方面,成就斐然。通过十余年政策推动,打造了全球规模第一的电动汽车产业体系。然而,在全球汽车新技术革命浪潮中,仍然是多种技术路线并行,未来何种技术路线能够成为主流,尚不清楚。日本、韩国在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运用上,已跑在我国前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及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做出重大调整,非常及时、必要。在全球燃料电池汽车的角逐中,中国不会缺席!(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赵英,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发展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对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历年两会均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作了明确指示,将新能源汽车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未来十年仅中央财政就投入上千亿元用来支持以纯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推广。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跨国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相互赋能、协同发展、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发展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随着近几年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积极推动,同时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张。有机构统计,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就会达到五千万到八千万,2030年将会达到八千万到一亿辆。可以预见,纯电动力、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以及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新能源的融合发展,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会爆发式发展,市场空间有望成长到10万亿元量级,因此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世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主战场。本届展会将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和充电桩技术等领域,通过“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展区”、“汽车电子元器件展区”、“关键零部件展区”、“汽车轻量化技术展区”、“新能源电池技术展区”、“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展区”、“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展区”、“充电桩技术展区”等八大特色展区,全面展示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最新成果。我们将以全新的理念为广大中外参展商提供一个拓展业务、技术交流、展示实力、获取资讯、结交客户、推广新产品、寻找合作伙伴的“高水准、高品味、高质量”国际商贸平台,更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全面进入全球采购体系,与世界各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协调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