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奇瑞建厂时间

2.河南万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3.柳燕(柳燕,长城汽车副总裁)详细资料大全

4.直营店和4s店有什么区别?

5.宁波轿辰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6.奥迪副总-张晓军 是哪里人?

一汽大众加盟多少钱_一汽大众汽车加盟

根本不在一个厂区,一汽大众是长春一汽和德国大众合资的,双方股份各占50%,一汽大众工资高,因为大众效益好。一汽大众厂区和一汽集团和好几条街道,再说一汽轿车和一汽解放等等都不再一个厂区。

奇瑞建厂时间

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对轿车的需求急剧增加,国内轿车产量不足、产品单一的问题逐渐加剧。作为中国最早的汽车生产基地,一汽也终于得到上级指示,重新规划轿车生产。时任一汽厂长的耿昭杰明白,中国的汽车工业不能闭门造车,要掌握中高级轿车的自主知识产权,必须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高档车技术,通过组装生产,将其消化吸收,进而复兴民族品牌。

本着这样的思路,耿昭杰开始与一些国外汽车厂商接触考察,最终选定了引进克莱斯勒的发动机。1987年引进克莱斯勒488发动机项目在人民大会堂签字。

有了克莱斯勒的发动机,一汽本应该引进克莱斯勒车型的生产技术,一面生产克莱斯勒车型,同时着手进行技术转化,设计新款红旗车型。实际上一汽确实这么做了,1987年5月,一款基于道奇600车型改进的红旗轿车已经画在图纸上。

几乎就在同时,远在德国的大众集团也接到消息,得知一汽正在全球范围寻求合作,生产高档轿车。眼光敏锐的大众公司董事长哈恩博士意识到这是奥迪进入中国发展的绝佳机会。1987年9月,两名奥迪公司的高层代表来到长春,尝试与一汽进行合作。二人回国向哈恩汇报后,令哈恩印象深刻。同年10月,哈恩博士在法兰克福车展后直接动身飞往长春。

哈恩博士对当时长春的印象是荒凉,但这里良好的汽车工业根基也让他感到兴奋,双方很快进入洽谈的实质性阶段。在了解了一汽购买的克莱斯勒488型发动机之后,哈恩确认该发动机源于奥迪技术,完全可以适应奥迪100轿车。

在打消了顾虑之后,耿昭杰拨通了电话,电话另一头是正在美国与克莱斯勒谈判的时任一汽总经济师的吕福源。此时吕福源正在与克莱斯勒进行举步维艰的谈判,对方认为中方购买了克莱斯勒发动机后,必定需要再购买一条道奇600车型生产线,进而坐地起价,开出了1760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接到电话后吕福源终止了谈判,只剩下还没搞明白状况的美国人。

一个月后,一台装有克莱斯勒2.2升发动机的奥迪100车型出现在德国狼堡。这让当时担任一汽总工程师的林敢为大吃一惊。经过测试该车平均车速为每小时150-160公里,最高车速达每小时205公里,各种性能都十分良好。德国人的效率和诚意获得了中方人员的肯定。

此时,一汽代表团成员已经倾向于与奥迪合作生产奥迪100。按照林敢为的记录,中方技术专家的理由是:

第一,在产品上,奥迪100优于道奇600。其中,奥迪100的车身设计要比道奇600领先一代;奥迪100的外部尺寸及内部空间均较道奇600大,乘坐舒适;奥迪100在国际是频频获奖,知名度高于道奇600。

第二,大众公司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有合作的诚意。

第三,奥迪100和200可以作为系列化产品生产,奥迪100是中高档轿车,可以作为官员的公务用车;奥迪200是高档轿车可以作为用车。

此时克莱斯勒仍然坚持要收取高昂的道奇生产线转让费。中国人拂袖而去,经高层最后决策,一汽项目将与德国大众合作。此时的美国人才终于明白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只得感叹:我们来晚了。

双方确定合作后,紧锣密鼓得商定了详细的合作。双方约定,前期一汽以许可证方式生产3万台奥迪100车型作为“先导工程”。如果1991年双方继续签订15万辆高尔夫轿车长期项目,奥迪方面可免收1900万马克的奥迪100车型技术转让费。一汽以1000万马克购买美国威斯特摩兰大众工厂的设备用于奥迪100车型的生产。

在耿昭杰看来,这是一笔好买卖。这相当于一汽只花了1000万马克引进了3万台奥迪100车型,同时落成一个15万辆产能的生产线。而最让耿昭杰心动的莫过于为复兴红旗轿车培养了人才,引进了技术。

对大众汽车来说,他们也需要完成奥迪品牌的伟大复兴。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皮耶希的推动下,奥迪在技术水平上飞速发展,一系列新产品在各种车展、赛事中崭露头角。短短几年间,饱经风霜的奥迪品牌终于再一次与奔驰、宝马在同一个舞台竞技。

而引进到中国生产的奥迪100车型凝聚了奥迪全部科技成果。它用流线型设计,是世界上第一款风阻系数达到0.3的量产轿车,且车结构全部用轻量化材料制成,被评为1983年“世界车”,并获得一系列世界性大奖。年,奥迪100荣获“全球年度最佳轿车”称号。奥迪当下最需要的就是将拳头产品打向国际市场,扩大奥迪100的产销量。在中国,奥迪找到了契机。

随着一汽与大众正式签约,在哈恩博士的规划下,大众汽车与中国市场越来越紧密。哈恩博士长远的战略眼光瞄准了未来的中国市场。他深知改革开放的中国将会经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里将会是下一个巴西、南非,成为大众汽车植根的地方。

傲慢的美国人和谦逊的德国人形成鲜明对比,最终美国人错失了进入中国市场的绝佳机会,而德国人获得了一汽的信任,不仅将产品打入中国市场,更为将来大众集团在中国的长远发展布好了局。中德双方这次良好的开局也为将来更加深入的合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989年末,奥迪100焊装线开始调试。一汽的技术人员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生产线的装配调试。1989年4月21日,奥迪100轿车总装线建成投产,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哈恩博士专程前来剪彩。哈恩博士由衷地感叹:“我们同一汽的合作,使大众汽车公司拥有一个最具实力的伙伴。你们的速度不是一辆卡车,而是一辆奥迪200”。

1989年8月1日,第一辆奥迪100轿车下线,当年组装1922辆奥迪100轿车,比上年增长116%。

就是在这条生产线上,后来曾经走下超过10万辆的奥迪100轿车。

根据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1988年签署的技术转让协议,一汽以许可证和CKD组装方式生产奥迪100,期限为6年。

6年后的1995年,这款年的“全球年度最佳轿车”终于完成了其在中国的“特殊使命”,一汽立即将主导轿车产品由奥迪100换成了新一代的红旗轿车,为了与老款的大型红旗轿车有所区别,起名叫小红旗。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外来高档车技术转让的结果。

从1988年开始建设,到19年,一汽共生产奥迪100和基于奥迪100的小红旗轿车123294辆,国产化率分别达到82%和93%;10年间销售收入达到311亿元,实现利税66亿元,相当于总投资的10倍;同时还为奥迪100 CKD进口零部件上缴关税70亿元人民币,也为中高级轿车的进口替出了巨大贡献,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在当时极为宝贵的外汇。

在引进奥迪100项目合同到期后,一个新问题摆在中德双方面前:是否继续合作?如何合作?是保持一定的技术合作,抑或是与中方合资?如果合资,那么与谁合资,怎么合资?

从1993年开始,双方就在合资生产奥迪的问题进行谈判。中方的意愿毋庸赘述,但德方对此有分歧。

此时在考虑奥迪100后继车型的引入方面形成了两派意见。一方面认为当跨过已经进入生命中期的奥迪100 C3车型,直接同步引进全新一代的A6C5车型。但反对者认为,A6C5凝聚全球顶尖的汽车技术和制造工艺,一汽此时并不具备充足的生产条件。

已升任为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的皮耶希和时任奥迪公司总裁戴莫尔在一次与耿昭杰的早餐对话中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最后,双方最高层终于达成了协议,奥迪加入一汽-大众和生产全新一代奥迪A6C5的项目便不可逆转地开始了。

1995年11月13日,在当时的德国总理科尔访华期间,一汽和大众汽车公司及奥迪公司三方在北京共同草签了有关奥迪轿车纳入一汽-大众生产的合同。一个月后的12月18日,三方共同修改了合资合同,将股比结构改为:一汽60%,大众30%,奥迪10%。同时,一汽-大众与奥迪公司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奥迪系列产品将作为合同产品正式纳入一汽-大众生产。

奥迪从此成了第一个在中国合资生产的国际高档汽车品牌。与1988年开始由一汽以许可证和技术转让方式生产奥迪100不同,合资生产意味着奥迪将作为股东一方全面介入国产奥迪的生产管理、零部件购、产品升级换代、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所有环节,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从1995年12月奥迪正式加入一汽-大众,到1999年底新一代奥迪A6C5下线,中间有4年时间,对奥迪和一汽-大众来说,除了对奥迪A6进行“加长”、国情适应性研发及生产和销售上的准备之外,在一汽-大众的生产线上本来没有中的奥迪产品。于是,合资双方决定在一汽-大众先生产与奥迪100C3同一平台的奥迪200。

1996年1月,一汽-大众合资双方签署了“联合开发”奥迪A6C5的协议。根据协议,针对中国市场的加长版车型开发与奥迪A6原型车的开发紧密配合,主要在德国的奥迪总部同步进行,历时3年,参加人员300多人,其中包括中方人员6人;开发费由一汽-大众支付,奥迪和一汽作为联合开发的双方按一定比例收取这笔费用。

然而在A6 C5的本土化工作上,中德双方又产生分歧。矛盾的焦点集中在A6C5到底要不要加长上。基于对中国高档车市场和用户需求特殊性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当时,一汽明确提出,国产奥迪A6必须要“加长”,轴距要加长,整车也要加长,因为这个级别轿车的中国用户特别重视后排空间。但奥迪方面认为,奥迪A6是大众集团唯一的行政级高档车,后排空间也足够用,非要“加长”干什么?

最终一汽方面说服了德国人。加长开发工作基本按照一个新项目的流程进行,历时三年。几乎所有的工作都要做,为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加长对车辆性能和外观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1999年9月6日,奥迪A6 C5在长春的一汽-大众正式下线。它比全球版的轴距加长了90毫米,而整车长度也增加了约100毫米,达到4886毫米。至2005年4月退市,这款车在5年多时间内共销售了20多万辆,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当初为加长而多投入的资金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河南万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目前成长最猛的中国自主开发企业是奇瑞,它经常在媒体报道中被称之为黑马,因为这个生产自主品牌汽车的企业好像是突然从地下冒出来的,一出世就开始了爆炸式的成长。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起源于安徽省芜湖市mop的汽车项目。芜湖地方mop想干汽车项目由来已久。在1992-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芜湖一家村办工厂一年敲打几百台车,就是一个多亿的产值。这个现象引起苦于经济落后的地方mop***的注意,由此产生了干汽车的念头。原来的是和一汽合作,但发现对方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最后决定自己干。回顾历史,芜湖汽车项目演变成为自主开发企业的最大动力来自于无知(把干汽车的困难想简单了),但无知者无畏。今天的奇瑞***早已不是无知者,而无畏的精神却已深入这个企业的组织基因,并且在继续发扬光大。

想上汽车项目的安徽芜湖***在1995年1月考察欧洲汽车工业期间,得知英国福特的一条发动机生产线要出售,于是抓住这个机会把项目干起来。由于国家政策对轿车项目的限制,只能秘密进行,所以这个项目启动时取内部代号为"951工程"(即国家九五期间安徽头号工程),公开则称为"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筹备处)",对外始终保持低调。从这个神秘的代号上可以看出,安徽省方面对这个项目肯定暗中给予了支持。

在芜湖这样一个经济落后地区找到干轿车的人才不是件容易事。1995年,芜湖代表团在参观一汽时发现了一个老乡尹同耀。尹198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此后在一汽工作了12年半,曾任一汽大众的车间主任,当选过一汽的"十大杰出青年",在一汽小有名气。发现这个有地缘关系的人才后,芜湖方面死缠硬磨,力邀尹回芜湖主持汽车项目。为对方的真诚所感动,尹同耀最终接受了邀请。当尹到达芜湖组建班子时,整个项目共有8个人,后来以"八大金刚"之称列入奇瑞的史册。"八大金刚"之后的核心团队是到19年聚集起来的50多人。其中车身部鲁部长、东方之子的项目经理大高是尹同耀在合肥工大的同班同学,是被尹"骗来的"。鲁部长原来在安徽安凯客车公司,尹首先找到他,两人掰着手指头算计同学中谁还在干技术工作,于是想起了一直在石家庄汽车制造厂的大高。他们还记得尹同耀站在长满荒草的空地上,兴奋地告诉他们哪里是发动机厂,哪里是研发中心,哪里是整装厂……虽然这些还都是凭空画的大饼。正如大高所说,到奇瑞的最大吸引力就是能干自己的车。打动他的不是尹同耀在荒地上画的大饼,而是当他被领进工棚时看到的奇瑞样车模型。当时他只觉得眼前一亮,顿感人生的意义不过如此,于是就加入了这支当时还只有50多人的团队。QQ的项目经理小高在19年则是合肥工大汽车专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在招聘会上被尹同耀盯上,被说动后加入奇瑞。利用他在一汽的人脉关系,尹同耀还请来一些一汽的人帮忙。据说至今还有一汽来的100多人在为奇瑞工作。

1996年,"951工程"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英国福特公司的发动机产品技术和一条生产线。起初,英方派来20多个人协助安装,但这些人懒洋洋地不干活,晚上还喝酒滋事。尹同耀干脆让英国人提前回国,同时以他们并未按协议完成任务为由扣下400万美元的货款。赶走了英国人就自己干。当生产线全部安装完毕后,扣下的400万美元还没有花完。

此后,奇瑞提供的履历是:奇瑞汽车公司于19年3月在芜湖经济开发区8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破土动工;由安徽省mop和芜湖市mop下属的5家公司共同投资的、注册资本为17.52亿元人民币的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同时正式成立;同年10月,发动机厂房(建筑面积达75600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经过13个半月的安装调试后,1999年5月第一台发动机顺利下线并一次点火成功;1999年9月CAC478/480发动机一次性通过产品鉴定。

这段报道可能隐瞒了两个事实。第一,这个项目的投资方当时可能根本就掏不出这么多的钱。因为当时的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新建的汽车企业挂靠大集团,这个从安徽芜湖冒出来的新企业有足够的动机把自己往大了说,以免被大集团看不上;另外,产业政策对汽车项目的投资门槛也有限制,投资不足15亿元根本不让上。第二,奇瑞人士介绍公司历史总会说:项目开始只是想生产汽车发动机,但上了发动机,就要找市场,所以自然而然进入整车制造。其实从各个角度分析都足以判定,"951工程"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制造整车,上发动机项目就是为了造整车。所以当时在实施发动机项目的同时,整车项目也已经启动。

事实上,奇瑞的第一款轿车在1995年就开始策划。这个车型(即风云)是模仿捷达轿车的底盘。尹同耀在一汽大众就是干捷达的,对捷达的底盘技术了如指掌。车身也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然后请一家台湾模具制造商福臻公司进行模具开发,奇瑞请了一位一汽退休的老工程师到台湾监控模具开发过程。当模具试验时压制出第一副未喷涂的白车身时,这位为造中国车而再次出山的老工程师当场热泪盈眶。

还在样车出来之前的1998年3月,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的整车厂(包括冲压、焊装、喷涂、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建设项目就已开工(可见"951工程"造整车是蓄谋已久)。1999年12月,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的首辆轿车下线。2000年,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了2000多辆汽车。为了让这个没有生产汽车许可证的企业能够生存下去,在安徽省和芜湖市两级mop的帮助下,指定奇瑞汽车为芜湖的出租车用车,并为其上牌照。

但奇瑞造出来的车无论是否达到安全标准,都因为没有登上国家目录而不合法,被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停产。经过多方努力,在国家经贸委的协调下,奇瑞进行了加入上汽集团的谈判。这是不平等的谈判,因为上汽掌握的底牌是奇瑞的生死牌:不加入上汽集团就没有户口。最后,奇瑞同意将35040万元的资产(注册资本的20%)无偿划到了上汽集团的账下,但奇瑞对上汽提出了"四不"原则,即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风险和不分红。其实还有很多反过来得的"不",如上汽的销售网络奇瑞不能使用;上汽管理经验奇瑞不能学习……很显然,上汽当时并没有把奇瑞放在眼里。

2001年1月,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汽奇瑞。奇瑞轿车也得以上了国家机械局被撤销前最后一次公布的车辆生产管理目录,获得了久盼的"7字头"目录。从此,奇瑞汽车所有的车型在尾部左上角都打上了"上汽奇瑞"的标志,导致很多购车的人曾以为这是上海生产的汽车。"上汽奇瑞"四个字给了这个新企业良好的市场形象,这是奇瑞加入上汽集团获得的最大好处。

奇瑞"风云"确实可以说是"震撼上市"。这是一款造型大方的三厢轿车,配有1.6升的发动机,与桑塔纳、捷达和富康"老三样"属同一档次,但价格却低1/3,在市场一亮相就反响热烈。2001年全年,奇瑞轿车销售2.8万辆车,销售额达20多亿元。2002年,奇瑞轿车销售5万辆,销售额40多亿元。

由于"风云"车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所以奇瑞迅速走上大批量生产的轨道。而奇瑞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利用了已经在国内为引进车型国产化而发展起来的配套体系。媒体上的一些传闻说,由于奇瑞"套用"了大众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惹怒了大众。这个说法不准确。实际上被大众抓住把柄的原因是在早期的奇瑞轿车上曾经出现过印有大众标记的零部件。这并非是奇瑞有意侵犯大众的知识产权,只能说是在初出茅庐之时配套体系管理尚未完善。

奇瑞真正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震撼性影响的是2003年一口气推出三款新车型,即QQ、东方之子和旗云。2004年1月17日,北京亚运村车市公布了2003年北京市场十大畅销车型(对当年在亚市销售的共859种车型按照销量排名,所以当选者都是由消费者用"货币投票"评选出来的),吉利美日和奇瑞QQ都入选。根据翌日《京华时报》报道,"十大畅销车型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奇瑞QQ,在北京上市销售的时间从去年9月至年底不过4个月,却能挤进前十名,成绩十分引人注目"。

同在6月上市的东方之子也赢得了一片喝彩。2004年1月,经过对5万多名读者和网友投票统计,东方之子荣登《北京晨报》"2003我最喜爱的十大家用汽车"行列。

事实上,当风云刚刚投入批量生产时,奇瑞就开始策划新的车型。一个新企业,从2000年干出第一款车型后不到3年就又推出3款新车型:为什么奇瑞的技术能力能够这样快地提高?原来,奇瑞于2003年推出的3款新车,在技术上都是由一支来自二汽的精锐部队开发出来的。

2000年底,十几位二汽技术中心的研发工程师酝酿出走,直接的导火索是下定决心走合资之路的二汽打算撤销技术中心。但这些人当时苦于没有去处,因为偌大之中国,难以找到想自主开发的汽车企业。此事后来被奇瑞知道,便力邀他们加盟。2001年7月,先期人员抵达安徽芜湖;8月,出走的11-12人全部到达芜湖。这批人员安顿下来后,又把他们已经流散在外的原二汽技术中心的十来个同事找回。于是,一支20多人的汽车开发团队组建起来。之所以称之为"团队",因为这些技术人员不仅就个人来说是一批精兵强将,是二汽技术中心开发轿车的骨干,而且他们曾经长期共事,一起干过产品,所以他们不仅各有所长,而且拥有一个团队所必需的默契和配合。无论个人水平高低,这样一个团队是需要多年的合作才能锻造出来的。实际上,其中多人在法国受过培训,是二汽技术中心在轿车开发领域的中坚力量。

为什么这批精锐部队要离开二汽?据这个团队的负责人之一(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1993年毕业生)解释,最根本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对技术人员的漠视"。他列举的理由是:(1)急功近利的国企领导眼睛只盯着外国技术,不认为自己的技术人员有价值,所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2)国企不尊重技术人员的意见。汽车是技术非常复杂的产品,在开发阶段必须尊重技术人员;但国企是长官意志,领导在决策上经常不考虑技术可行性。(3)国企普遍存在腐败现象。图纸需要一轮一轮地改进才能进步,但供应商总是找领导批条子,让不符合质量的零部件蒙混过关;技术人员在有缺陷的零部件上做,只能越做越差。(4)国企中总有一群不干活的闲人,只会说风凉话,让干活的人有挫折感。这些因素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让大家都对自主开发丧失了信心。因此,萌生去意的原因是年复一年不思进取的工作气氛,作为当时二汽研发团队惟一一名30岁以下(28岁)的主任科长,他激动地说:"我30岁时就可以看到我40岁和50岁时会是什么样子。"

这支团队组建后不久就接受了为奇瑞设计新车型的任务。他们随后连续苦干了8个多月,设计出来东方之子和QQ。开发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原因是这些技术人员都憋了一口气,于是大家没有节日,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工作。一位设计人员曾经创造了连续48个小时没有睡觉的记录。完成东方之子和QQ的设计任务之后,这个团队又在"风云"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出来"旗云"。奇瑞即将于2004年向市场推出的第一款SUV越野车T-11以及另一款A系列车的改型也是他们设计的。

2003年4月,这支团队的全体人员曾经在一起吃饭庆祝新车型的设计和试产成功。酒酣之时,有人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还是在二汽,还是这群人,我们是否也能干出两款车来?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干不出来!他们离开后,二汽原有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基本不复存在。那么,二汽是否对他们的离去心疼?是否阻止过他们的离开?这个事实证明,只要不进行自主开发,设计工程师是没有价值的,无论对外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都是这样。

正如那位团队负责人所坦诚表白的:"我们要永远感谢奇瑞。因为当我们原单位的领导认为我们不行的时候,奇瑞给了我们一个能够证明我们自己的机会。当全部图纸做出来后,别人不知道好坏,连我们自己也不敢完全保证,而奇瑞在这样的关头就敢于投下几亿元的资金将产品设计付诸实施。"一个自主开发的企业给了一批中国技术人员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而这批技术人员则为这个企业设计出来"震撼上市"的产品。显然,自主开发企业和本土研发工程师是血脉相连,互为因果。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团队并没有在组织上加入奇瑞,而是与奇瑞成立专门进行汽车设计的佳景科技有限公司(奇瑞占2/3的股份,其余的由来自二汽的人员持有)。原因不在于奇瑞,而是来自二汽的人担心遇上第二个"二汽",所以选择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到2003年年底,佳景公司的技术人员已经增加到60人,新增人员以大学毕业生为主。虽然目前佳景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为奇瑞开发产品,但从理论上讲,它有可能向着专业设计公司的方向发展。

奇瑞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发展出自己的开发团队。事实上,奇瑞已经开始组建汽车研究院,第一期投资是2.5亿元,最终投资10-15亿元。研究院已经拥有500人的队伍,希望在近期发展到1000人。按照公司的,研究院到2006年达到3000人,最终规模要达到5000人。虽然研究院设在芜湖,但将来在北京、上海设分院,最终将其分支机构设到国外。现任院长是从美国归国的徐敏博士(曾在通用和福特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发动机专家)。目前奇瑞人力副总的手中握有200多份中国在美国留学人员的工作申请。为什么他们选择奇瑞而不是合资企业?就是因为这些高级人才只有在进行产品开发的企业才能找到用武之地。

为了学习产品开发技术,奇瑞目前也在走国际合作开发的道路,而且力度很大。奇瑞已经委托意大利和德国的设计公司开发新车型,并明确提出要联合开发。为此,奇瑞已经派遣了数十名自己的技术人员参与开发工作。在奇瑞的战略构想中,国际合作是其发展自主开发能力的第二阶段(以现有4个车型的开发为第一阶段);第三阶段则是要自己设计较小、较低档的产品,然后向设计较高端产品爬升;最后要在第四阶段完全达到自主开发。整个过渡期需要3-5年。

由于掌握发动机的重要性,奇瑞启动了一个令中国汽车业界震惊的:在2002-2003年期间委托奥地利AVL公司设计了从0.8到4.2升的18款发动机,全部达到欧4排放标准;与之相应,奇瑞汽车研究院发动机部件到2003年12月已经建立起一支多达200人的技术队伍。这些发动机正在奇瑞拥有的10个世界一流的发动机测试台架上进行测试,准备从2004年开始逐渐用在奇瑞的车型上。同时,奇瑞还与台湾福臻公司合资建立了一个模具公司以逐渐掌握模具制造技术。奇瑞的发动机和模具正是其迈入高速增长的先期准备。可以预期,奇瑞的车型在3-5年内将会大量增加,其技术水平也将会大幅度提高。

2003年,奇瑞继续高歌猛进,全年销售汽车90367辆,销售额应该至少在80亿元以上。奇瑞实际上是地方mop投资的国有企业,不会受到短期要求回报的压力。此外,据说安徽省mop还出面促成了中国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与奇瑞签订巨额授信担保。就赢利模式来看,奇瑞切入市场的车型比哈飞和吉利的档次都高,赢利性应该明显超过哈飞和吉利。在这样相对有利的条件下,奇瑞的命运更加取决于在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和营销方面的进步。

奇瑞虽然也应该算是起于草莽,但其***是从大型国有企业来的,在生产和管理上从一开始就比较规范,使企业很快就形成明晰的短、中、长各种不同目标,并有成型的企业制度安排去保证这些目标得以实现。

奇瑞的员工总数在2001年10月是2700多人,2002年年底是4000多人,到2003年年底已增加到9000多人,平均年龄23岁,没有退休者。把这支年轻的职工队伍变成训练有素的劳动大军是奇瑞面临的一大挑战(可以看出,奇瑞装配线上的工人现在还不如一汽大众装配线上的工人那样训练有素),但却不存在国有企业传统弊端来阻碍奇瑞的努力。

虽然是国有企业,但奇瑞的体制却完全是新型的。上至总经理,下至每一个普通工人,奇瑞全体员工都实行合同制,那些创业的元老们也只能与企业签订5年的合同。公司没有后勤系统,干部员工自己解决住房。企业决策系统高度集中,令行禁止。

在奇瑞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拼命的企业,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根本就没有节日。尹同耀病倒后躺在医院边打点滴边指挥生产是奇瑞人所皆知的故事。用奇瑞人自己表扬自己的话说,"奇瑞有一群不要命的领导,有一批敬业的专家,还有一支肯学习的员工队伍"。而用一句从奇瑞的高层经理人到工程师都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来解释,正是由于可以去"造自己的车",因此令这个企业充满了奋斗精神。

尽管仍然只能算是个新企业,但奇瑞在管理和技术装备上都向高水平看齐。2002年5月,奇瑞成为中国首例侧面碰撞试验的成功者;9月,奇瑞成为中国首家通过ISO/TS16949国际标准的整车制造企业;10月,经过近一年精心准备的ERP项目正式上线。奇瑞拥有据说是世界最先进的5条涂装线之一,投资7亿元人民币从德国最著名的专业厂家杜尔(DURR)公司引进。据说与此相同的生产线全世界仅有5条,3条分布在欧洲:其中大众两条,宝马1条;两条分布在亚洲:上海大众1条,第二条便落户在奇瑞。

奇瑞的例子还清楚地说明,为什么自主开发不但不是闭关自守,反而是利用国际更有效的途径。

第一,与那些合资企业相比,奇瑞才算得上是全球购,因为它不必看任何外方的脸色。就发动机而言,风云用的是自产的发动机,QQ用的是中国东安发动机,东方之子用的是三菱发动机,而旗云用的是宝马-克莱斯勒发动机。然而奇瑞对自身设计的所有整车拥有设计确认权,因而无论购了什么零部件,从风云到QQ、东方之子、旗云,都是中国车。

第二,奇瑞雇用了20多名外国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德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奇瑞整装厂的一条生产线名叫寺田真二生产线(东方之子的整装线),此线的总长是原三菱的一位日本管理者,现在已经成为奇瑞的一员,被请来帮助奇瑞改进现场管理。

第三,奇瑞比其他任何中国汽车企业(包括合资企业)更加走向国际市场。就在正式上市的第一年,奇瑞于2001年10月向叙利亚出口了第一批轿车。到2003年12月底为止,奇瑞轿车已经出口了14批总计1000多辆,车型包括风云、旗云、东方之子和QQ。虽然总数不算多,但却占中国当年出口轿车总量的90%。据2004年1月19日新华网报道,奇瑞销售公司总经理金弋波透露,2004年奇瑞出口整车10000辆,而到1月18日为止就已经签订出口协议7000多辆,除了传统的中东地区外,奇瑞轿车将首次批量出口中南美洲。

尤为甚者,奇瑞居然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出口汽车整装厂的记录。从2001年7月起,经过对方9次实地考察,奇瑞公司与伊朗SKT公司在2001年年底双方确立合作关系。SKT公司是伊朗两家汽车制造厂的主要零部件配套生产厂家,近年来逐渐向整车业发展。经过一年多的报批、审核,此项目于2002年年底获得伊朗mop的生产销售许可证,也是近20年来伊朗mop第一个批准建设的整车项目。此后,奇瑞与SKT公司于2003年2月签约,由奇瑞提供技术转让和工厂设计,在伊朗东北部马什哈德省为SKT公司建立一个汽车整装厂,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一期工程设计产能为3万辆。2003年11月26日,奇瑞与SKT公司又在芜湖正式签署了设备及CKD件购协议。根据协议,预计到2004年6月,奇瑞公司将批量出口CKD件到伊朗进行组装,主要生产奇瑞A11车型(即风云系列)以及后续改进车型。值得一提的是,奇瑞出口的这个整装厂以中国国产设备为主。继在伊朗合作建厂的项目成功实施后,奇瑞还将在委内瑞拉和巴基斯坦以CKD方式合作建厂。

柳燕(柳燕,长城汽车副总裁)详细资料大全

简介:河南万瑞实业集团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以多元化经营的有限公司;下属公司有平顶山奥迪4S店、平顶山东本4S店、平顶山福特4S店、平顶山起亚4S店、平顶山万瑞二手车综合市场、平顶山汽车物流园、平顶山惠恒工业园、许昌奥迪4S店、周口奥迪4S店、商丘奥迪4S店、开封奥迪4S店、郑州一汽大众4S店、郑州上海大众4S店、驻马店一汽大众4S店;集团注册资金1.1亿元,总资产6.77亿元目前拥有员工1500余名,年创利税1.06亿元。

2014万瑞集团重磅来袭,许昌、开封、商丘奥迪4S即将开业,有能力你就来。

在设计上,“奥迪城市展厅”超越了传统的高档汽车品牌4S店模式,是按照奥迪全球最新统一标准设计建成的集品牌体验、车型展示、新车销售、售后服务于一体的经销商展厅。

万瑞集团认为所有的员工都是领导。员工的领导力并不仅仅定义为工作业绩,还包括达成该业绩的努力过程。

员工是万瑞集团最宝贵的,也是实现公司目标的基本保证。因此,公司管理阶层确信,应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及工作环境。即:

尊重员工的个人尊严和价值

鼓励员工在充满激励、公平竞争以及互相合作的工作环境中发挥最高的工作水平。员工的个益应受尊重,各主管和经理应适时并坦率地与下属员工进行双向交流,而且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和发展负责。

鼓励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公司应为员工提供一个既有导向性又有创作自由的工作环境。冒险的革新的精神为公司成长过程中不可欠缺的条件,故此应在诚挚坦率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加以鼓励和支持。

激发员工的个人潜力

通过对员工合适的工作安排和明确的发展导向,使其潜能得以配合其主管、经理及公司整体的合作而高度发挥。

提供均等机会

表现良好者应得到公司合理的回报。对员工的表现应以审慎的态度及既定的标准加以评估,并且给予适当的表扬、确认和奖励。

公司晋升机制

从内部晋升,这是万瑞集团的基本原则,即在公司出现职位空缺时,首先考虑本公司员工,提供给他们提升的机会。当这样的空缺产生时,我们会首先考虑那些有合适条件和能力的人来接替这个职位。

你会发现在万瑞集团工作,你会得到除了工资以外的许多。公司有各种员工制度,这些制度一起构成了万瑞集团的薪酬体系。

这种联系着你及万瑞集团的投资者以及你们长期的互惠利益。其中一些制度即可生效,而其他的一些将因你的服务年限而定。所有这些都会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定期修改。

公司目前虚位以待,竭诚欢迎有志的才俊加盟!在这里,你将拥有良好的工作氛围,自由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职业前景。因此,为了您的加盟,我们万瑞集团团队已经做好了以下准备:

1.完善而人性化的体系。

2.高标准、全国范围之内富有竞争性的行业薪酬。

3.高效而专业的管理团队、和谐、共赢的企业文化。

4.高标准的办公和作业环境,团结而充满关爱的人际关系。

5.系统专业的培训和资格认证,规划有序的职业发展平台。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万瑞集团团队欢迎您的加盟。温馨提示:

1.简历申请提供近期叁个月照片;

2.应聘方式:邮件形式,邮件主题写上应聘职位;

3.具体时间地点:稍后我们会以电话及邮件的方式通知详细的时间、地点;

公司网址: ://.wr-jt mailto:wrgroup@sina

欢迎电话咨询报名

许昌招聘电话:0374-2287666

平顶山招聘电话:0375-2167798 QQ: 549429872(请写明面试岗位) 传 真:0375-2167767

邮 编:467000

通讯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与开发二路交叉口向东30米路南万瑞集团大厦 人力部

许昌地址:八一路与文峰路交叉口福城名车汇

4S店地址:汽车公园菲亚特4S店隔壁

法定代表人:张长安

成立日期:2009-08-10

注册资本:2100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河南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10400693511099H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批发和零售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人员规模:5000-9999人

企业地址:平顶山市卫东区建设路与开发二路交叉口东50米路南(原东方明珠宾馆一楼)

经营范围:销售:汽车(不含乘用车)、汽车配件、汽车装饰、工矿机械及配件、建筑装饰材料;汽车租赁、房屋租赁: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仓储(不含危险化学品)。

直营店和4s店有什么区别?

柳燕,同济大学汽车工程硕士、吉林大学技术经济管理博士,原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营运长,曾担任吉广国际执行长。

2018年9月,长城汽车正式任命柳燕任职长城汽车专项副总裁兼WEY品牌行销总经理,全面负责WEY品牌的市场、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业务。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柳燕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职业 :副总裁? 毕业院校 :同济大学 性别 :女 工作履历,个人简历, 工作履历 2018年9月,长城汽车正式任命柳燕任职长城汽车专项副总裁兼WEY品牌行销总经理,全面负责WEY品牌的市场、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业务。 2014.09-2016.07 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营运长 2012.09-2014.08 沃尔沃汽车销售(中国)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裁 2006.01-2012.11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 2002.09-2006.01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部部长 1999.07-2002.08 一汽-大众奥迪市场部部长 1999年之前 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任大众品牌售后服务培训师、服务管理培训师、服务组织室主任等职务;一汽集团汽车研究所助理工程师等职务。 个人简历 柳燕女士在汽车行业拥有23年的丰富经验,在曾经服务的汽车公司取得了优秀业绩。 1988年,柳燕女士在一汽集团长春汽车研究所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曾为“一汽与德国大众合资生产轿车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组”成员。 1993年加入一汽大众后,先后任职大众品牌售后服务培训师、服务组织室主任、一汽-大众奥迪市场部部长、一汽-大众奥迪销售部部长、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等职务。 1999-2012,在奥迪品牌任职13年期间,柳燕女士亲历了奥迪在中国的行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作为主管销售的副总,她在任期中带领团队创造了奥迪不断领先的销售业绩,为奥迪品牌在中国的成功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2012年9月, 沃尔沃汽车集团正式任命柳燕女士为集团中国区下辖沃尔沃汽车销售(中国)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裁。 柳燕女士于2012年加入沃尔沃汽车,两年来带领销售市场团队圆满完成了沃尔沃中国成长战略中的阶段性销售目标,让沃尔沃这个“以人为尊”的北欧品牌在第二本土市场获得销售和品牌影响力的双突破。柳燕女士创新的行销力也切实提升了沃尔沃汽车以“安全健康、人文环保、自动驾驶和智慧型汽车”为核心的品牌魅力,助力品牌以高速增长的势头发力“精彩中国年”。2013年沃尔沃汽车中国市场实现销售同比增长45.6%,2014年上半年同比增幅达34.3% 。 2014年8月11日,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宣布,其下辖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裁柳燕女士自9月1日起升任销售公司营运长,她将在推动业务发展新阶段的战略规划与执行中担当更大的职责,并继续向销售公司总裁兼执行长付强先生汇报工作。 2016年,7月11日下午,沃尔沃中国发布官方讯息,宣布柳燕离职。 2016年,8月5日,柳燕女士正式加盟吉广国际,担任执行长。 2018年9月,长城汽车正式任命柳燕任职长城汽车专项副总裁兼WEY品牌行销总经理,全面负责WEY品牌的市场、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业务。

宁波轿辰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一汽大众4S店和直营店有什么区别?在直营店保养 在大包上面有没有记录一汽大众4S店和直营店有什么区别?在直营店保养 在大包上面有没有记录 差不多 ,都是出自4S店 车子都是一样的,都是从4S提出来的车检查外观是否有损伤看轮胎 内饰是否有磨损看底盘 发动机舱是不是很脏看排气口出口处是不是有熏黑和粉状的污渍看空调出风口有没有积攒的灰尘看机油是否颜色发黑粘稠看生产日期 半年内可以要随车手续要齐全 合格证 四联 合格证 保养手册 说明书 一致性证书 环保证书保养 维修都是在4S售后,首保也是免费的 直营店其实就是二级代理商,与4S店这种一级代理商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直营店是4S店的下线,也就是很多人买车都会选择走直营店的途径,因为直营店的车子是从全国各地的4S店调货的,哪里的便宜就拿哪里的货源,购到了相对于4S店的价格就便宜一些。你说的保养这个直营店一般都是不做的,因为没有厂家授权的资质,没法在保养手册上记录,不然也就是像修理厂一样给你做保养了 对于直营店或者4S,我个人主要经验如下的:1.直营店只要是正规的店面一般问题不大的哦,你要注意看看这店是否正规,装修啊、人员穿着啊、店面管理什么的。只要是规范的正规店面都没问题。一般到货时间看汽贸店实力,快则当天,慢则几个月。2.如果本地有4S的最好就是道4S看车买车比较好的哦,最好是现车先买,多试驾多看看。 首先,品牌直营店就是汽车主机厂家自己开设的车辆营销店,没有第二方资本的加盟,理论上讲车价更加便宜,但目前国内开设直营店的几乎没有,只有一些造车新势力是这样的营销模式;然后,4S店的话就是其它资本投入开设的店,但车子直接来自于厂家,也受厂家的监管,可以说能不能赚到钱几乎由厂家说了算;最后,大众品牌貌似并没有开设直营店,至少我们这边我是没见过。 汽车4S专卖店是由经销商投资建设,按照汽车生产厂家规定的标准建造,店内外设计统一只能销售由生产厂家特别授权的单一品牌汽车,能够为顾客提供更低廉的价格、更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更深入的售后服务。这是4S店。汽车直营店? 就是像特斯拉这样的车企,直接经营,不通过授权这种方式,把销售权利也是放在自己手里,把控生产和经营渠道。 不知道你说的直营店是什么情况,只知道汽车厂家授权认可的经销商和售后服务中心就是4S店这一种,也是我们在各地常见到的,直营店没有听说过,是不是就是所谓的二级经销商,就是综合提供各种品牌汽车销售的综合汽车经销店,其实不管在直营店还是4S店买车都是一样的,只要车子不是问题车,是正规车,能够正常合法的上牌上路的车就可以。在直营店买了车,到你当地的4S店是一样的享受三包,质保和保养等各种服务。 4S店是厂商的法定销售终端,通过4S店和厂商之间的代理经销合约,4S店等同于厂商终端,可以提供销售和售后一体化服务。而一般专卖店,只是经厂商授权专营一种或几种品牌汽车,和厂商之间没有固定合约关系,厂商承诺的售后服务无法保障,也没有厂商培训、管理,投资也是良莠不齐。汽车4S店和专卖店的具体区别有以下几点:1、4S店是集汽车销售、维修、配件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销售店,而专卖店一般只负责车辆的销售及部分售后服务;2、4S店是一种以“四位一体”为核心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包括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等(Survey)。而专卖店只卖车,一般不会负责如此多的车辆服务;3、汽车4S店与厂商的合约关系较为稳定,而经授权经营的专卖店不具有此特点。则这也是经销商跟4S店的最大区别。4、只要在规定的公里数质保期内都可以享受全国4S店保养售后。但专卖店的售后服务一般有时间限制。 @2019

奥迪副总-张晓军 是哪里人?

简介:宁波轿辰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销售、售后维修服务、汽车金融、汽车快修美容用品的集团性公司。从1986年开始创业,历经20年的滚动发展,正加速由一个传统家族企业向现代化大型股份制企业转变。2006年1月8日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公司目前代理通用别克、通用雪佛兰、广州本田、一汽大众、一汽奥迪、北京现代等十个汽车品牌,公司员工1000多名、年总产值达到25亿元人民币。集团公司志在打造“轿辰品牌”成为宁波汽车服务业第一个具有真正价值的服务品牌,并努力成为全国优秀的多品牌汽车服务商之一。公司正快速发展,现就以下岗位向社会诚邀精英加盟。;br;;br;有意者请于见信息三日内将个人简历、、学历证书及相关证件发至本公司或者传真至本公司,合者电话通知面试。咨询电话:(0574)27886999

法定代表人:汪杏康

成立日期:1995-06-02

注册资本:3002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浙江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经营状态:注销

所属行业:批发和零售业

公司类型: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控股或私营性质企业控股)

英文名:Ningbo Jiaochen Group Co., Ltd.

人员规模:100-500人

企业地址:兴宁路178号*

经营范围:汽车修理;室内外装饰服务;家具制造、加工;汽车(除轿车)、摩托车及其配件、五金、交电、百货、金属材料、建材、机电设备的批发、零售、代购代销。

应该是四平人

一汽“黑马”张晓军修炼20年接力奥迪中国

2006年07月13日 09:58:12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大 中 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Email推荐:

接力奥迪

虽然,一汽四平专用车在远离一汽总部长春,很不知名,但张晓军的成绩还是引起了一汽集团高层的重视。2004年年中,张晓军从四平调入有一汽“干部培养中心”之称的一汽规划部,没有具体的职位,对外的说法是,大众项目协调办公室高级经理。

“在那里并没有给分配负责具体的项目。”张晓军说,在规划部的半年,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熟悉一汽大众。

现在看来,从集团调他进入规划部起,在一汽集团高层心中,已经有意把一汽大众奥迪的销售工作交给他了。但即便是在规划部熟悉了半年环境,张晓军相对一汽大众的人来说,还是个完全陌生的人。在他正式上任后,记者曾访时任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李武,李武表示,他与张晓军并不熟悉。

那时,2005年的钟声刚刚敲响。酝酿了几年的一汽大众奥迪项目正准备大干一场——全新奥迪A6L和全新A4都在当年推出上市。

“那天到很晚了我还不放心。”张晓军说,2005年4月7日,他几乎一夜未眠。第二天,全新奥迪A6L将在上海亮相,一汽大众花费1000万元策划了这次亮相仪式,张晓军是那次活动的总指挥。其实,那次也是张晓军第一次以一汽大众销售副总经理的身份公开露面。

张晓军穿着一身蓝西装出现在活动现场,戴着厚边眼镜的他从此给媒体留下了学者型的印象。

“我和晓军的交接很顺利,几天就全部交接完毕。”原一汽大众销售公司负责奥迪品牌的副总经理付强说。付强现在已经离开一汽大众,加盟上海大众负责斯可达项目。

很快进入角色的张晓军,在去年6月份奥迪A6L上市后,虽然,遭遇了媒体质疑价格过高的危机,但在张晓军的带领下,危机顺利化解,2005年后半年,奥迪A6L取得了2万多辆的销售业绩。

见证成绩

其实,一汽集团高层安排张晓军负责奥迪销售的同时,奥迪与一汽集团就有关奥迪在华业务的变革谈判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到一汽大众负责奥迪大约半年后,开始参与谈判。”张晓军所说的谈判就是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成立的谈判。在张晓军接受奥迪销售之前,国产奥迪在中国的销售工作基本上由中方完全负责,奥迪集团的外派管理人员主要是技术上的支持,销售基本不过问。

但随着奥迪在中国业绩的增长,以及中国市场对奥迪集团的利润贡献的加大,奥迪集团希望与一汽共同管理奥迪在中国销售。谈判的结果是,2006年元月,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成立,上任正好一年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的张晓军,岗位再次变化,成为奥迪事业部副总经理。

“这是一个顺利过渡。”张晓军说,从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到奥迪事业部副总经理的过渡,没有感觉到特别的压力。但实际上,张晓军的职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奥迪事业部基本上按照一个全新的合资工作在运作,张晓军的搭档安世豪直接向德国奥迪董事会汇报。张晓军称,整合之后,奥迪销售事业部的主要工作有三项:品牌建设、丰富产品线、网络管理。半年来,事业部先后实现了奥迪国产车和进口车的并网销售;把国产奥迪的售后服务从大众体系中分离出来;并且调整了区域管理划分,提升了对于不同区域市场用户需求的响应速度。

6月30日,在奥迪事业部成立半年后,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发布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产奥迪A6L和A4对终端用户销量分别为27925辆和9242辆,进口奥迪A8为1281辆,总销量38448辆,同比增长108%,成为国内产销量、增幅双双第一的豪华品牌。

此时,张晓军的儿子刚刚参加完高考,并且顺利考人他的母校吉林大学汽车系。“我们家很快就会从四平迁到长春。”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