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节能_新能源汽车节能车上位

一个对汽车行业影响深远的决定,在10月底敲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指出,不仅要坚持纯电驱动发展战略,还提出了六大总体目标。其中,到2035年要实现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各占50%这一目标,引起了行业热议。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50%以上,其中纯电动占新能源汽车的95%以上,这基本上堵死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出路。而节能车,被提上了从未有过的重要地位,也将深刻的改变车企的发展路线。

01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没有未来?消费者用脚投票

基于一步从燃油车跨越到纯电动的现实考虑,各大车企纷纷选择轻混路线、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增程式等过渡方式。加上前几年政策对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倾斜,比如在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限购限牌城市,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可作为新能源汽车,无需摇号即可上牌,吸引了很多对汽车有刚需的家庭购买。加上插电式混合车型不像纯电动汽车般有续航焦虑,确实可以在购买习惯上更容易打动消费者。

但市场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接受度并非想象中那么高,甚至是远远低于油电混合动力车型。一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续航里程较短,大多是50km公里左右,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另一方面,在只依靠汽油驾驶的时候,由于多了一套电力系统负重较大,插混车型的油耗较高。不仅如此,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售价还高出燃油车和油电混合动力车型许多,以丰田卡罗拉为例,其燃油车与油电混合车型的售价相差1万元左右,但其双擎E+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售价则要高出6-7万元,这会大大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有不少购买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消费者坦言,如果不是上牌难,基本不会考虑这一车型。也正是因为市场反映如此,新政策的开始向节能车倾斜。

02

节能车地位被提升,油电混合车型成香饽饽

节能车的比例将占到50%,毋庸置疑,这又将大大刺激各大车企转向油电混合路线。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国车企没有在油电混合车型上花费太多功夫,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的技术专利都掌握在丰田手中,所谓“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一种是其它”,可见丰田在这一领域拥有的绝对话语权。而本田绕过丰田所研发出来的i-MMD系统,同样是拥有专利的,这就导致实力尚显薄弱的中国车企无从插手油电混合动力领域。

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新政策下,市场的最大赢家还是丰田和本田?其实答案很可能是广汽集团与一汽集团。

近日丰田旗下子公司BluE?Nexus与广汽集团达成协议,将转让丰田引以为傲的THS(THS即ToyotaHybrid?System是丰田研发的双擎混动系统)混动技术给广汽集团,而广汽集团的自主板块已经在2021年推出用丰田THS系统的混合动力产品。消息一出,汽车圈为之震动。此外,作为丰田在华的另一合作伙伴,一汽集团也将获得丰田混动技术的转让。

凭借丰田汽车多年来在油电混合动力领域的造诣和领先的技术实力,广汽集团与一汽集团相当于获得了武侠中的“内功“,无需花费数十年的努力,即可享受到强大的技术支持。即便丰田也愿意向国内其它车企无偿分享丰田持有的关于电机、电控(PCU)、系统控制等车辆电动化技术的专利使用权(包含申请中的项目),但其它车企还需独自完成软件上的调试,与广汽、一汽所获得的“名师指导”有着天壤之别。

当然,对于丰田而言,混动车型在市场普及开发,也有利于其继续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同时,更多的混动车型入场,也将进一步扩大混动车型在汽车市场的话语权,也就间接为丰田旗下的混动车型提升了行业地位。正如特斯拉、大众等车企为摊平制造成本、纯电动汽车的基础建设成本等,愿意通过分享技术而促进行业共同发展,丰田此举更多是着眼于未来。

03

电动化大趋势不变,全靠技术实力一决雌雄

哪怕纯电动汽车如今仍有充电难、续航里程虚标、电池安全问题、价格高昂等购车、用车痛点,但在环保、节能的大趋势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电动化大趋势不变,全球车企都将在转型电动化的路上继续深耕。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谁将实现领先,往后仍是技术实力的较量。纵观全球各大车企,如今已打造出电动车专属平台的车企已在悄悄打好基础。

比如大众MEB?平台,将电池及轮毂电机融入其架构中,可配置不同容量的电池,使电动车的最大续航里程数达到550公里,覆盖车型从A级到D级,涵盖轿车、SUV、MPV?等。

比如通用汽车在今年年初发布的搭载Ultium专属电池的第三代电动车平台,可支持高达640公里的续航里程,覆盖广泛的细分市场,包括皮卡、SUV,跨界车、轿车、商用车等。并且,通用汽车自主研发的电机将提供前驱、后驱、四驱、性能四驱等丰富选择。

比如CMF-EV平台架构,它是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合力打造的新产物。日产在不久前发布的纯电动车Ariya,便是用了其全新CMF-EV架构。此外,日产还推出一款基于该平台打造的中型SUV。

除了传统车企在努力,造车新势力包括特斯拉、蔚来、小鹏等,都是纯电动、长续航的代表,它们也很可能在新一轮汽车革命中掌握主动权。此外,率先起步的自主车企也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比亚迪、广汽新能源、奇瑞在新能源领域闯出一片天,甚至是刚刚跃居新能源销量排行榜第一的五菱宏光MINI,都已做到行业领先。

一款又一款的新能源汽车陆陆续续上市,既考验车企的造车功力与对消费者的需求了解程度,也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不断提升之路。买或不买,新能源汽车就在这里。燃油车轰鸣的时代即将远去是无可争议的现实。作为消费者,只能在步入电动化时代之时,重新选择可靠和值得信赖的品牌车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之家?行业]?“禁燃”的话题又热了,但对“禁燃”的理解,我们应该有更清楚的认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简称“技术路线图2.0”)于10月27日正式发布,其中最关键的一个信息是关于2035年的一个目标,即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各占50%,届时汽车产业将全面实现电动化转型。

10月27日,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举办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正式对外发布了路线图2.0版本。

路线图2.0延续了“总体技术路线图+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框架,并将此前1.0版本中的“1+7”研究布局深化拓展至“1+9”,形成了“总体技术路线图+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的“1+9”研究布局。每条技术路线都有相应的研究小组和面向2035年的阶段性目标。

『每个技术发展方向下又包含多个细分领域』

■?千人参与编制?历时1年5个月

2015年,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行业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并于?2016年10月26日正式发布第一版。经过几年的摸索,技术路线图1.0版本迫切需要调整,汽车产业需要对未来15年的技术重点方向及关键核心技术走势进行准确研判。

路线图2.0从2019年5月启动编制工作,历时1年5个月,1000多位涉及汽车、能源、材料、化工、信息与通讯、人工智能、大数据、交通、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产业的专家参与了编制工作。李骏说:“路线图2.0将有力支撑我国面向2035新能源汽车规划研究及十四五科技规划的研究工作。”

路线图2.0重在梳理技术短板,提出面向2035年汽车产业发展愿景,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引领性的技术发展路线,凝练近中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需求,确定近期优先行动项。

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蔡蔚说,“过去五年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现在的逆全球化更要重视,路线图2.0就是为了补短板,为上游企业预判未来市场的阶段性目标,提供技术参考路线和市场需求量。”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路线图组长、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蔡蔚』

■?当前汽车产业有喜有忧

宏观来看,能源、互联、智能革命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能源革命带来汽车传统动力向新能源汽车转变,“三电”成为汽车核心,围绕“三电”的全新产业链及新能源车配套基础设施、运营服务体系相继出现。互联革命与智能革命相辅相成,推动汽车产业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

当前,我国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已接近2020年5L/100km的目标值,本土汽油机热效率逐渐接近40%的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变速箱占比已经达到70%以上。纯电动汽车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全面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纯电动汽车在整车能耗、续航行驶公里、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进步。此外,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和规模都进入世界前列,驱动电机与国外技术水平同步发展。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路线图组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说:“内燃机产业可以被看作为正值壮年期,随着材料更加轻量化、耐热程度更好,内燃机的效率的还能继续提升。”对于混动技术路线,没有哪一种技术是终极的,任何技术都需要与市场结合。丰田、本田的混动技术都是不一样的,还有不同类型的插电、增程技术的出现,也让混动市场更加多元化。

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进入示范导入期。氢燃料电池客车在续航里程、百公里氢耗、最高车速等方面都已经实现了2020年目标,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功率密度、冷启动温度、寿命等,均实现或超额完成2020年目标。同时,实现了电堆、压缩机、DC/DC转换器、氢气循环装置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但在催化剂、炭纸、质子交换膜等核心材料和部件的基础方面还比较薄弱。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整车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已在部分场景展开示范应用,同时我国V2X通信技术发展与国际领先水平保持同步,高精度地图、定位技术进展也与国际水平保持同步。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从2016年至今国内相关汽车产业研发投入攀升,研发占营收的比例达到了3.5%左右。

我国汽车产业基础薄弱环节依然存在。汽车研发用设计与模拟的软件平台、车规级计算芯片、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高精度传感器等严重依赖国外技术。高品质电工钢、非晶合金铁芯等关键材料尚待突破。

■?2035年实现六展目标

李俊介绍,我国汽车技术发展有四大社会愿景和五大产业愿景。

围绕这些愿景,路线图2.0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第一,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到峰值,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第二,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第三,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基本成熟,产品大规模应用;第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第五,建立汽车智能出行体系,形成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第六,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完善,原始创新水平具备全球引领能力。

路线图2.0提出,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商用车实现氢动力转型,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国内广泛运行,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另外,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预计到2035年将建成慢充桩接口达到1.5亿端以上,公共快充接口达146万端以上,支撑1.5亿辆以上的车辆充电运行,同时实现城市出租车、网约车共享换电模式的大规模应用。

轻量化技术方面,近期以完善高强度钢应用为重点,中期以形成轻质合金应用为方向,远期形成多材料混合应用为目标,不同于传统技术路线把整车整备质量作为衡量标准,路线图2.0引入了整车轻量化系数、载质量利用系数、挂牵比等衡量依据。到2035年,预计燃油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25%,纯电动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35%。

编辑总结:

参与编制路线图2.0的专家透露,提交给国家相关部门的材料远比路线图2.0所呈现出的内容复杂的多,目标也更详细,希望这些内容能给产业各方提供参考。实际上,2.0版本的路线图是业界期待已久的,它可以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更加市场化。未来,各类构型的混动等节能技术在一定时期内将是市场主力,从全球来看,各国家和企业的电动化战略转型都会提速,而氢燃料电池产业化预期将会提前。(文/汽车之家?刘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