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180亿!吉利打造的浩瀚架构,牛在哪儿?

2.吉利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3.吉管解读2022年业绩:不尽人意,反思检讨

4.汽车大观|内有隐忧 外有强敌 吉利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

5.吉利的现在,写在大众汽车的过去里?

6.吉利四君子是谁?

7.12月车圈人事变动一览 | 汽车产经

吉利汽车总裁的老婆个人资料_吉利汽车总裁

车东西

文?|?James

车东西2月24日消息,今天下午,吉利汽车用5G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了吉利ICON车型的上市发布会,并公布了这款车的售价。吉利ICON分为i7和i9两个版本,起售价分别为11.58万元和12.58万元,加装BSG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的ICON-i7和i9分别贵3000块,价格也十分划算,起售价分别是11.88万元和12.88万元。

吉利ICON是一款紧凑型SUV,整车外观用吉利全新的设计语言。在外观设计上,吉利ICON偏向极简风格,面向未来;内饰当中也充满了科技感与未来感。

其中,吉利ICON标配车规级CN95空调过滤网,同时还搭载了L2级自动驾驶技术。驾驶员可使用三指滑屏控制车机,同时也可用语音控制车内系统甚至家中的智能家居。

据了解,吉利ICON标配搭载一台1.5L涡轮增压发动机,BSG版本仅需增加3000元还可加装一台48V电动机,搭载电动机之后,系统综合功率可以达到140kW,系统综合扭矩可以达到300N·m,百公里加速仅需7.9秒。底盘用前麦弗逊食,后多连杆悬架,有多种驾驶模式可供选择。

一、吉利ICON?11.58万元开卖?全新设计打造吉利新面貌

受肺炎疫情影响,原定于2月14日上市的吉利ICON推迟到2月24日上市,原定线下发布活动也改为线上进行。今天14:00,吉利ICON上市发布会通过5G网络对外直播。此次吉利ICON上市发布会由车内智能语音助手“主持”。

吉利品牌销售公司代理副总经理、产品市场公关总监王博做主题演讲,对吉利ICON的造型、安全、健康、驾控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吉利ICON上市发布会直播

吉利ICON是第二款基于BMA架构的吉利汽车。虽然基于同一个车辆平台,但吉利ICON与第一款BMA架构的吉利缤瑞完全不同,两款车型各有特点。

未来,吉利也将在AMA、BMA、CMA、SPA四大平台以及PMA纯电平台制造汽车。王博表示,与其他车企不同,吉利基于同一平台的车型会赋予车辆车独特的灵魂,每种型号的车都与众不同,各有特点。

他还表示,基于平台打造汽车是目前汽车制造的大趋势,而模块化也将动力总成、底盘系统、电子电气架构重新定义为汽车的“新三大件”。

此外,吉利还在发布会上介绍了首个车规级CN95空调过滤装置。据介绍,吉利汽车从3年前,也就是吉利ICON设计之初,就开始重视车内空气质量。此次肺炎疫情爆发后,吉利汽车加紧研究空调滤芯,并于2月21日获得了中汽研颁发的车规级CN95空调滤芯证书。吉利ICON也是吉利首款全系搭载这一空调滤芯的新上市车型。

据吉利发布的消息,吉利其他车型的车主也可以在今年3月31日前向当地经销商申请,吉利将免费更换CN95级别的空调滤芯。

随后,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总裁、CEO安聪慧通过录制的方式,对吉利ICON以及未来汽车行业发展作出展望。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总裁、CEO安聪慧

他表示,目前吉利ICON已经有3万多名意向车主。当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新四化”变革,这几乎重构了汽车供应链。同时,汽车制造企业也需要不断向创新型科技公司和智能出行公司等领域转变。?此外,吉利汽车的四大造车平台和PMA纯电动平台将助力吉利汽车面向未来发展。

发布会结束前,吉利控股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吉利品牌销售公司总经理宋军公布了吉利ICON的新车售价和优惠政策。

吉利ICON共分为四个版本。ICON-i7起价11.58万元,ICON-i9起价12.58万元,加装48V?BSG电机微混版本的ICON-i7和i9分别贵3000块,价格分别为11.88万元和12.88万元。

▲吉利ICON售价

此外,吉利还向订购ICON车型的车主提供六大“能量包”。

▲吉利向消费者提供六大“能量包”

其中,面向所有消费者的“能量包”有全系标配CN95高效复合空调滤芯,车机所用流量5年内免费,同时还有换车补贴、分期免息、8年或30万公里超长质保的服务。

此外,吉利汽车面向全国医务工作者提供第六大“能量包”。今年6月30日之前购买吉利ICON的医务工作者,将获得终身免费保养的服务。

二、1.5T微混系统改进低速表现?百公里加速7.9秒

在吉利汽车产品线中,吉利ICON无论在设计、配置、还是智能化系统,都能代表吉利目前的标杆。而ICON这个单词的意思正是偶像、标签。

吉利最初于2018年北京车展发布吉利Concept?ICON概念车型,并于2019年10月30日正式发布ICON。今天召开的5G网络直播发布会后,吉利ICON正式上市。

吉利ICON的长宽高分别为4350/1810/1615mm,轴距为2640mm,属于紧凑型SUV。

▲吉利ICON

整台汽车外观用面向未来的设计语言。

吉利ICON的大灯用分体式双远光灯设计,左右各三颗全LED组合大灯分布在格栅两侧,同时还有一颗超薄智能LED日间行车灯。而尾灯则容纳了118颗灯珠,同时还融入了大量光导技术,可以发出更加明亮、柔和、均匀的光照,让车辆尾灯的警示作用更强。

▲吉利ICON尾灯

车辆还用了大量圆角矩形设计。车头格栅用多重圆角矩形设计,车顶天窗同样是一个圆角矩形,整体面积达到1.7平方米。同时,隐藏式门把手同样是圆角矩形,外观上更加有未来感。

▲吉利ICON可隐藏式门把手

吉利ICON的动力系统也不输同级其他车型。整车用1.5L涡轮增压发动机,并辅以48V电动机,系统综合功率可以达到140kW,系统综合扭矩可以达到300N·m,百公里加速7.9秒。

吉利ICON用7速双离合变速箱,百公里油耗仅有5.7L。低油耗得益于用了BSG轻度混合动力技术,车辆启动时,利用48V电动机能够实现车辆快速起步;在车辆停止时,能够及时熄火节省燃油,在车辆行驶中也能通过回收能量为蓄电池充电。这样一来,整车的油耗可以降低10%-15%。

三、L2级自动驾驶之外?还有多项科技配置

作为未来吉利SUV的标签,吉利ICON的智能化和科技配置一个都不少。

自动驾驶方面,吉利ICON用1颗广角毫米波雷达、5颗摄像头和全车12个超声波雷达,其核心功能是ICC智能巡航系统。具体用途就是在单一车道里,车辆可以自行居中向前行驶,并自行控制加减速。

此外,这套L2自动驾驶系统还能够实现LKA车道保持功能、LDW主动偏航警示以及APA全自动智能泊车。

这套系统在低速时,也能实现TJP交通拥堵功能,这项功能就是在没有车道线的时候,也能跟着前车的轨迹自动前进,车辆自行控制加减速和转向。

悬架方面,车辆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悬架,让整车乘坐体验更加舒适。

如果不出意外,ICON跟其他吉利车型一样,其L2级自动驾驶系统还是来自博世。

▲吉利ICON?L2级自动驾驶系统示意

除了L2级自动驾驶,吉利ICON整车的智能系统也让人眼前一亮。

首先,这辆车可以实现“无忧熄火”功能。当吉利ICON熄火后,车辆会自动挂入P档并自动拉起电子手刹。如果是驾驶员解开安全带打开车门后,也会自动挂入P挡并且拉起电子手刹。

这个功能能让车辆更加安全,同时也帮助了粗心大意的驾驶员。

在驾驶体验方面,吉利ICON标配360度四向行车记录仪,可以记录整车的行驶状况;同时,还有180度底盘功能,全车监控可以达到540度。因此,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刮蹭、碰撞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进入车内,也是满满的科技感。矩形的全液晶仪表、中控屏幕还有电子档杆,大幅提升了车辆的数字化程度。车机可以实现三指滑屏,同时也能通过智能语音控制车窗升降,还能调节空调温度、风量。

▲吉利ICON三指滑屏功能

同时,吉利ICON车机也可通过车机的“车控家”功能控制家中的智能家居设备。例如,打开或关闭车内的照明、空调系统,或是与家中智能设备联动,让智能家居有更优质的体验。

▲吉利ICON车机的“车控家”功能

此外,吉利ICON还配备了车规级CN95空调滤芯。

近期,由于肺炎疫情蔓延,有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安全。不少车企也在研发新型车内空气过滤技术。吉利汽车、广汽集团都相继研发了新型车内空气过滤系统,让车内空气更加安全。

吉利汽车在2月21日获得中汽研颁发的车规级CN95空调滤芯证书后,也将在吉利全系车型逐渐普及车规级CN95空调滤芯。

▲吉利汽车获得我国首个车规级CN95空调滤芯认证

吉利ICON当中配备的车规级CN95空调滤芯是吉利汽车最新研发的过滤系统。据了解,CN95这一级别对应的过滤等级是针对空气动力学直径0.3微米的颗粒(试验用的A2灰)过滤效率大于95%,此外对粒径2.5微米和10微米也有相应过滤效率的要求。

同时,吉利ICON用环保材料制造座舱,从根源上减少苯、甲醛等物质在车内扩散。

此外,吉利ICON还能够进行有效的车内空气质量管理。汽车可以在45秒内进行车内空气净化,除了达到CN95的净化标准外,还能实现对甲苯、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99.%的过滤。

结语:自主车企正快步向年轻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合资品牌越做越强,自主车企对人们的吸引力正在逐渐降低。不过,自主车企正在努力,让旗下车型在外观、内饰和科技配置面向年轻用户,整体更加年轻化。

吉利正是在年轻化方向上做出了更多努力。此次发布的吉利ICON,原型车是在2018年北京车展上展出的Concept?ICON概念车,此次正式上市的吉利ICON保留了Concept?ICON90%的元素。这也体现出吉利研发团队紧密配合,吉利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在科技含量上,吉利ICON同样非常年轻化。语音控制、L2级自动驾驶系统让整车科技感更加强大,同时这些功能也面向年轻群体,让更多人能体验科技带来的便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年180亿!吉利打造的浩瀚架构,牛在哪儿?

国内车企高管年薪,最高的超千万,最低的还不到1万元,你信吗?

这不容你不信,因为这些数据都有权威来源。

随着上市车企一一发布2019年度财报,车企高管们的年薪以及企业的薪酬支出全部公之于众。

在困难的2019年,这些车企高管的年薪,有的逆势增长近300万,有的下降460万,高管薪酬和员工平均年薪都发生了些变化。

最牛的是比亚迪,薪酬排名前20的高管占据了13个席位,前十名有7位都来自比亚迪。销量最好的吉利汽车,高管收入却远远不如比亚迪和长城。

另外,让人意外的是,在员工平均薪酬方面,最高的既不是比亚迪和吉利等民营车企明星,也不是上汽这个巨无霸,而是北汽系。

比亚迪豪横霸占高薪榜

高管的薪酬,向来是百姓热衷讨论的话题。

2019年,中国车市下降8.2%,自主品牌市占率跌破40%,自主车企销量大部分出现大幅度下滑,高管是不是全部跟着降薪?

答案是没有。

《一句话点评》根据上市车企年报,统计出近400位车企高管的薪酬情况,其中降薪人数为113人。从年薪破百万的87位高管的情况来看,降薪的只有30位,涨薪的却有48位。可见,虽然车企们纷纷通过节衣缩食来过冬,但对高管薪酬动刀子的只占少数。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在众多车企中,比亚迪一枝独秀,车企高管收入排行榜前十名,有7席出自比亚迪。

年薪过百万的87名高管中,比亚迪占了16席,这个数据不算多,但惊人的是,这16名比亚迪高管,全部排在前25名。由此可见,比亚迪高管薪酬在国内车企中遥遥领先,什么吉利、长城、上汽、长安,统统远远落在后面。

不过,收入最高的不是比亚迪掌门人,而是副总裁廉玉波,2019年年薪1056万元,比上一年度增加299万元。王传福只排在第11位,年薪为543万元,比上一年度减少190万元。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最有名气的吉利掌门人李书福,年薪只有35.9万元,还比上一年度下降了0.8万元。吉利汽车总裁安聪慧年薪只有0.9万元,下降了24.8万元。

同样是赫赫有名的民营车企,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资料显示,比亚迪的主营业务不仅仅有整车、动力电池,还有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甚至还有城市轨道交通业务。这其中,汽车及相关产品的营业额,只占总营业额将近一半,手机部件及组装服务占了43%。这或许是解释比亚迪高管为何薪酬如此高的一个理由。

(比亚迪2019年不同板块营业额)

需要指出的是,比亚迪去年也不好受,受2019年汽车销量下滑11.4%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影响,其去年净利润大跌42%,只有16.14亿元,而公司24名高管的薪酬支出达到了8555.5万元。

因公司收入锐减,比亚迪高管的薪酬降幅也是最大的。在降薪榜上,比亚迪霸榜前三,其中,副总裁、财务总监吴经胜降薪460万元,而董事长王传福降薪190万元,副董事长吕向阳降薪180万元。

民企和国企高管薪酬悬殊

与其他行业相似的是,汽车民企和国企的收入,相差悬殊。

排在2019年薪榜前20位的高管,除了第二名是出自国企(华晨中国董事会吴小安)外,其余全部出自民营企业。其中,比亚迪13席,长城4席,吉利2席。长城的魏建军和王凤英分别以574.52万和551.15万,排在第9和第10名。

与民营企业相比,地方国企和央企就逊色多了,尤其是央企,可谓行政级别越高,高管薪酬越低。

国内的汽车巨无霸上汽集团,年薪最高的是277.06万元(副总裁王晓秋);广汽集团年薪最高为207万元(总经理冯兴亚);福田汽车最高为182.2万元。

而三大央企中,东风集团股份年薪最高的为196.90万元(监事何伟),党委书记竺延风的年薪只有93.7万元;一汽系年薪最高的为128.11万元(一汽轿车董事兼总经理柳长庆);长安汽车党委书记朱华荣年薪不足百万,只有83.63万元。

北汽系员工平均工资最高

看完高管薪酬,员工平均工资又是哪家车企最高?

这个答案出乎所有人意料——不是比亚迪、吉利、长城、也不是上汽、广汽,而是北汽系。

北汽蓝谷员工以30.58万元的平均年薪霸占榜首,这个数字已经比上一年度下降3.22%。第二名依然来自北汽系,为北京汽车,员工平均年薪为23.7万元。

在22家上市车企中,有3家车企的员工平均收入超过年薪20万元,除了上述的北汽蓝谷、北京汽车,还有一汽轿车,为21.19万元。

年薪在1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有15家,东风、长安、上汽、吉利、长城、江淮、海马等规模较大的车企都位列其中。

让人震惊的是,比亚迪、广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这三家赫赫有名的大型车企,2019年员工平均薪酬都不到10万元,比海马、江铃还低。

此外,虽然2019年车市一路向南(难)开,但大部分上市车企的员工薪酬同比上一年度有所增长,仅6家车企员工平均薪酬下降。

汽车行业进入存量市场竞争时代,在电动化浪潮的带动下,车企电动车研发支出大大增加,既然员工薪酬没有降低,车企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缩减成本的呢?

答案是裁员。

这22家上市车企,有14家去年员工数量减少,多则近万人,少则数百人,比如吉利汽车的员工数量少了9000多人,只有6家企业员工数量有所增加。

看完国内上市车企的高管薪酬和员工平均薪酬,你是否感到意外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文/腾马丁博士

车图腾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日前,吉利正式发布全新智能纯电架构——SEA浩瀚。同时,基于该架构的首款纯电豪华轿跑概念车——?领克ZERO?concept首度公开亮相,预计将于2021年下半年量产上市。

浩瀚架构引起了业内的强烈关注。

一个问题是,几年前原定由沃尔沃、吉利联合研发,将归属于领克体系的PMA纯电平台,为何会升级成浩瀚架构,由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亲自主持,以集团层面发布?

这可能是个明显的信号。

2020年6月,在基于CMA架构打造的产品销量已达60万辆之际,安聪慧对外表示,科技吉利4.0时代开启,吉利迈入全面架构造车时代。到目前为止,CMA架构由沃尔沃、领克、吉利三个品牌共享,所谓“架构时代”,不仅不会稀释各个品牌之间的个性化边界,反而将成为吉利汽车整个大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浩瀚架构也是如此。

根据现场信息,浩瀚架构虽然刚刚发布,但早在四年前就着手研发,并且目前已经确认,浩瀚架构将引入包括领克在内的7个品牌,也包含沃尔沃,甚至还包含吉利集团之外的其他品牌,目前已展开研发的车型,超过16款。

这意味着,科技吉利4.0的转型,将随着基于浩瀚架构新车型接踵而至的2021年,正式步入全速之年。

-1-

同样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大架构,有必要比较一下CMA与浩瀚。

首先,浩瀚架构不纯粹是一个技术平台,而是一个体系,它包含了传统意义上的硬件层(既物理平台),更重要的,在于系统层和生态层。

我们说,未来是软件定义汽车,那么软件的依托在哪儿?这就是浩瀚架构的作用:“承载软件,孕育生态。”从这个角度看,浩瀚不仅不同于CMA,甚至也不同于大众纯电专属架构MEB。

这就注定了浩瀚是开放的。吉利要做什么?最基底的硬件层,吉利会坚持自我开发;而对于系统层的搭建,架构的设计,则会进行相应的开放,可以类比安卓与ARM。

其次,浩瀚与CMA各有分工:浩瀚专注于纯电,CMA则涵盖多种能源形式,但重点放在节能车型。

目前来看,纯电动时代的到来不可能一下子占据所有市场,从传统汽车到节能汽车,再步入到纯电动汽车有一个过程。

安聪慧在发布会后接受访时表示,吉利汽车现有的CMA等架构,都会重点发展节能汽车,“不会放弃在节能车的发展”。而相比之下,浩瀚架构是吉利汽车面对特斯拉等纯电智能品牌的崛起,所做的抢先一步的举措。

这里涉及到一个细节,浩瀚架构发布会在9月23日举行,而前一天,正是特斯拉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和电池日。这样的时间节点选择,不能不说有所暗示。

最后,浩瀚既然是纯电架构,底层逻辑必然不同于传统造车方式,它有一个显著的标签,即用户思维主导。事实上,浩瀚的英文名称SEA,全称Sustainable?Experience?Architecture,翻译过来就是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基于用户需求是核心。

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胡峥楠说,之前的架构开发,思考方式是以产品竞争、技术竞争、法规符合性为主,但在开发浩瀚架构时,是基于用户体验需求去思考的。比如,在浩瀚的开发过程中,一开始就要考虑未来智能生活和电动场景,车辆的使用权变化,先有场景再有产品,而非用一成不变的产品去符合所有场景。

当然,实现这些技术理想,首先就对组织架构提出要求。

车图腾了解到,吉利内部很早就有用户经营组织,组织的任务就是围绕用户需求,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针对浩瀚机构的开发,吉利专门进行了更扁平化的组织变革,为此,总裁安聪慧的title都从“首席产品经理”切成了“首席用户体验官”,力度可见一斑。

-2-

看完不同,要看亮点了。

浩瀚架构的最大亮点主要有二:

一是全球最大带宽。

这个带宽指的是,作为一个纯粹新能源架构,浩瀚涵盖了1800-3300mm的轴距,覆盖A级车到E级车的全部规格。包括轿车,SUV,MPV,旅行车、跑车、皮卡等全部车身造型。

二是全球最高效。

浩瀚架构之下,软件开发周期可以缩短50%,迅速响应市场需求,迭代速度比肩手机。用安聪慧的话说,汽车以后就是手机那样的智能终端。

以上是两个全球之最。浩瀚架构历时4年,投资超过180亿元,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既然是面向未来竞争的基石架构,浩瀚的能耐还不止于此。

三电方面,浩瀚架构全球首发20万公里无衰减,200万公里的长寿命动力电池。其中,110kWh无模组CTP集成电池包的NEDC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最大轮端载扭矩可达8000Nm。

有趣的是,前一天特斯拉的电池日备受诟病,就因为承诺过的“百万英里电池”并未露面。而这一边,吉利发布的两百万公里的动力电池,比特斯拉电池的寿命更长。

在充电速率方面,浩瀚架构所能搭载的最大800伏高电压系统,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120公里。值得强调的是,这个技术目前为止,只有保时捷一家是用户。

自动驾驶方面,浩瀚架构已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

按照吉利汽车的规划,基于浩瀚架构的个人车辆,将于2021年在结构道路实现高度自动驾驶。2023年之前,在开放道路实现高度自动驾驶。同时,浩瀚架构上开发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等智能交通工具,将于2022年,率先在结构道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并于2022年亚运会核心区域,提供智能出行服务;2025年之前,在开放道路上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浩瀚架构下的首款车型ZERO?concept虽然是概念车,但是预计在明年量产上市,届时将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此外,ZERO?concept性能爆表:超过700公里的NEDC续航,百公里加速时间小于4秒,麋鹿测试成绩大于80km/h。

-3-

在专访会上,安聪慧再一次谈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危机以及思考。

事实是,尽管2019年行业才感到“寒冬”,但吉利汽车有更早的准备。2018年,吉利汽车销量超过150万辆,达到巅峰,市场占有率从2017年的5%,提升到6.3%。而就在那个时候,安聪慧就说,要思考“吉利怎么活下去”。当时行业以为这是过分谦虚。

如今,2019、2020年的市场日渐艰难,叠加今年疫情的影响,汽车行业加快进入调整期。

从全球范围来看,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原来都有很多品牌,比如日本由原来的100多个品牌,缩减到现在十几个,这就是市场本身的自我调节。

安聪慧表示,“我相信中国未来不可能拥有现在这么多品牌。”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

但是,面对严酷的挑战,安聪慧对未来仍然表示乐观:“吉利对于中国汽车市场长期向好的判断保持不变,但是要经过一个阵痛期与调整期。在这一阶段我们要坚持战略定力,按照原有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

我们知道,近十年,吉利在研发上的总投入超过1000亿元,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超过300亿元,这是技术变革时代下,吉利汽车始终保持竞争优势的最大底气。

“今天浩瀚架构和概念车的展出,是吉利这些年持续投入的结果,有些企业会在困难时期少投一点,但吉利研发费用没有减少,我们争取能够活得更长。”安聪会如是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管解读2022年业绩:不尽人意,反思检讨

“汽车主机厂必须掌握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就是架构开发能力。未来行业竞争是平台架构之间的竞争。”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访时表示。

继CMA架构之后,吉利汽车集团在北京车展前夕发布了以纯电驱动为核心的智能进化体验架构SEA浩瀚。安聪慧认为,SEA架构是吉利从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科技转型的重要成果。

基于对未来出行的长期考量,浩瀚架构将重点科技创新集中在六个领域,包括空间、三电、智能、自动驾驶、安全和性能。以三电为例,浩瀚架构用了电驱动、电管理、电生态的新三电理念。全球首发NEDC工况下20万公里无衰减,200万公里长寿命动力电池。

扩展资料:

智能驾驶方面,浩瀚架构已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安聪慧表示,基于浩瀚架构的个人车辆,将于2021年在结构道路实现高度自动驾驶。2023年之前,在开放道路实现高度自动驾驶。同时,在浩瀚架构上开发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等智能交通工具,将于2022年在结构道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2025年之前,在开放道路上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电气化是所有车企要面对的,吉利在这点上走在了前列,旗下很多车型搭载了PHEV混动以及48V BSG轻混动力,吉利研发了P2.5架构混动,电机内置于变速器内,通过动力耦合策略,传动最高效率可达%,0.6s内就可以实现燃油动力和电驱动力的连接。

即使不是混动,1.5T以及2.0T发动机(与沃尔沃T5同参数)也都满足国六排放,并且在参数调教和驾驶感受上都是国际领先水平。

汽车大观|内有隐忧 外有强敌 吉利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

2022年,吉利汽车(HK.00175)干得好不好?财报数据和高管评价,有点反差。

先看财报数据。

3月21日下午,吉利汽车发布2022年财报,公司全年销量达到143.3万辆,同比上涨8%;营收148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45.6%,创下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长8.5%;

更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汽车新能源渗透率从2021年的6.2%上升到22.9%,增加16.7个百分点。

单从数据来看,吉利在2022年不管是财务数据的基本面,还是新能源转型的速度,都堪称硕果累累,无可指摘。

同时,资本市场也对吉利去年一年的业绩给出了正面的反应,21日收盘时,吉利股价报9.5港元/股,较前一日收盘价上涨3.8%,截止到22日收盘,吉利股价仍然维持走高态势,收盘价报9.76港元/股,累计增长幅度近7%。

毫无疑问,吉利拿出了一份让用户和资本市场都比较满意的答卷,但就在随后的业绩发布会上,吉层却给外界传达了一种截然相反的态度:“2022年的表现不尽人意”。

不满意的点有两个: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的速度和布局。

抛开财报上那些令人振奋的数据,其实吉层的忧患之心并非没有道理:

一方面,作为国内较早布局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之一,吉利早在2015年就提出了第一个“蓝色吉利”,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总体销量的90%,然而2年过去,目标依旧遥不可及;

另一方面,作为自2017年以来就长期霸榜的“自主品牌一哥”,吉利在2022年被异军突起的比亚迪赶下王座,股价也一落千丈,从2021年最高的36.45港元/跌到如今的9块多,巨大的落差让人唏嘘。

所以,在整个业绩发布会的发言和问答环节,吉利在场的高层的态度非常明确:“反思”和“求变”。

反思的是,过去在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从产品到销售渠道的混乱;

变革的是,从组织架构到市场差异化布局。

01

财报基本面向好,吉利管理层人间清醒

2022年国内汽车市场几经动荡,车企的日子似乎都不是很好过,所以仅从数据来说,吉利给出的2022年经营成绩单,并没有太多可以指责的地方,甚至还有不少亮点。

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吉利累计总销量为1432988辆,较2021年上涨8%,其中吉利品牌(含几何)销量为1124780辆,领克销量180127辆,极氪销量71941辆,睿蓝销量56140辆。

具体到动力形式,2022年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354471辆,较上年增加超过30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由2021年的6.2%上升到22.9%。

营收方面,吉利2022年营收规模达到1480亿元,同比增长45.6%,创下历史新高。

毛利率受到去年电池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吉利2022年毛利率为14.1%,较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但单车毛利润有所增加,上涨11.1%至1.75万元。

单车毛利上涨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品牌向上带来的溢价所致,数据显示,去年吉利单车销售收入达到10.3万元,较上一年增加近3成。

2022年吉利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5%,达到52.6亿元;总现金水平上升20.4%至337亿元,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以上,就是吉利2022年业绩的基本情况,无论是销量还是营收,抑或是盈利水平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都呈现出正向增长的态势。

所以,财报发布之后,资本市场迅速给出了正面的回应,21日收盘时,吉利股价报9.5港元/股,较前一日收盘价上涨3.8%,截止到22日收盘,吉利股价仍然维持走高态势,收盘价报9.76港元/股,累计增长幅度近7%。

所有的表象都给人一种皆大欢喜的局面,但显然,对于吉利本身来说,这一切好像并不那么美好,相反,在财报发布之后的业绩发布会上,吉层对2022年公司的表现,给出的定义是“不尽人意”。

多位吉利汽车高管参加业绩发布会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在会上直接揭掉财报数据这块遮羞布,痛陈吉利2022年失去的一切:

“2022年吉利丢掉自主品牌第一的地位,被同行拉开了距离(比亚迪此刻可以骄傲一下),股价也从2021年36块的最高点跌到现在的9块左右,原因是新能源转化的速度和布局让人不满意,也让外界看不清楚。”

所以他认为,吉利尽管去年取得了成绩,但现在更要做的是检讨过去的不足,在未来改正这些错误向正确的方向走。

而与桂生悦一同出席的安聪慧、淦家阅等其他高层,对于这样的反思有着同样的共识。

事实上,吉层这番人间清醒的态度,并非出自谦逊,因为在2022年,吉利确实失去了太多。

02

吉利增长背后,失去的更多

桂生悦所说的并非虚言,从市场地位到资本市场,吉利的2022年是灰色的。

从市场地位来说,2017年,吉利以124.722万辆的销量成为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第1名,而当年,比亚迪的销量才刚刚突破40万辆,排在榜单的第7名。

自此之后,吉利便长期霸榜自主品牌龙头地位,到2021年,吉利的销量增长到132.8万辆,第一次超过上汽大众,历史性的将国产自主品牌的地位带到了车企年度销量榜单前三,可谓风头无二。

这一年,比亚迪的销量为73万辆,双方的差距仍然明显。

但2022年的市场竞争态势,显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其中最大的变数,就是比亚迪。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的销量猛增至186.35万辆,增长超过155%。

归根结底,比亚迪异军突起既合乎大势,也有自身战略的因素。

资料来源:中汽协

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态势在最近两年开启加速度,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5.8%,到了2021年,增长到13.4%,而去年,这个数据是27.6%;

另一方面,比亚迪自身因为在电池领域的先发投入,新能源汽车技术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有非常深厚的积累,再加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整合,技术和成本对比竞争对手,优势明显。

但显然,在过去的几年中,包括吉利在内的很多车企,对于市场这种快速的变化并未有充分的准备。

单就吉利来说,在新能源汽车转型规划上的动作起步并不晚,早在2015年,吉利系掌门人亲自拟定第一个“蓝色吉利”,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总体销量的90%。

但到了目标兑现之日,吉利当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仅有6.8万辆,渗透率为5.2%。

于是,到2021年,吉利又祭出”蓝色吉利“2.0,有了前车之鉴,这次的方案,相比之前也更为详细,简单来说,有两大抓手:

其一,是主攻新能源汽车,在长期的销售目标上,混动车型与传统节能小排量汽车的比例为9:1;

其二,在高端纯电智能汽车上,组建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品牌,正面参与到智能电动车的市场竞争中去。

现在来看,极氪就是这个大战略下的产物。

目标清晰动作明确,但梳理吉利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给人的印象始终是有点看不懂。

吉利帝豪L雷神混动

第一个看不懂,是产品和渠道不明晰。以吉利去年上市的帝豪L雷神混动为例,上市之初并未开辟单独的销售渠道,而是和燃油车摆在同一个店,互相形成倾轧,同样是这款车,都2022年了,还没有配置快充功能……

上面这个例子,也是业绩沟通会上桂生悦拿来反思的一个典型案例,我们也能从这款车上,对吉利在新能源系列产品思维窥一斑而知全豹。

第二个看不懂,主要体现在其相关领域尤其是智能化的布局上。单拿智能座舱来说,吉利布局也相当久,2016年,李书福与沈子瑜一同成立亿咖通,为吉利打造车机操作系统,之后这家公司的研发业务还扩展到自动驾驶以及座舱芯片等领域。

但从结果来看,无论是哪个领域,亿咖通好像都没有做出太大成绩,极氪车机系统时至今日仍被人吐槽,自动驾驶也没有什么眉目,传出的消息反而是部门裁员,反倒是极氪智能驾驶抓紧Mobileye,路特斯一直在强调自研……

这零零总总,都应该且亟需成为吉利内部反思和调整的点。

03

吉利转型,怎么搞?

在业绩发布会的问答环节中,吉利后续的转型框架,逐渐清晰,我们分几大板块来阐述。

首先,在产品的市场划分上,吉利、领克和极氪,各司其职互不干扰。

分品牌看,吉利主要盯在20万元以下的大众化市场,其目标是依托于吉利目前的平台化优势,为这个市场提供“高价值”的产品,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走性价比路线。

配合这一大的战略,吉利内部在组织架构上将分为3大相对独立的事业部,其中吉星事业部维持燃油车业务;几何事业部则主攻15万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近成立的吉利,定位稍高端,主打15-2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开发混动和纯电市场。

系列将推出7款车

同时在渠道方面,参考过去的经验教训,3大事业部将拥有相互独立的渠道。其中未来将用直营+代理的方式,在一二线城市成立直营店,建立品牌的用户中心,除了销售功能外,具备线下用户和品牌沟通的功能。

而在下沉的四五线城市,则用代理经销的模式。无论代理还是直营,整个销售模式都将线上化,通过APP下单,以保证销售政策与价位的透明。

领克品牌主要面向20-30万元区间的市场,依托于已有的渠道,打造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在领克转型的步伐上,淦家阅表示,要突出一个“快”字:

“未来领克品牌的研发,燃油板块将停止弹法投入,全面转入新能源”。

极氪方面,已有的渠道的团队已经建立起来,目前的势头正好,从现场吉利给出的信息来看,未来的重点将侧重在智能驾驶的研发上。

目前,极氪的智能驾驶系统主要还是购Mobileye的软硬一体黑盒方案,自主性非常不足,今年一月才上线高速领航功能。

极氪即将推出第三款车极氪X

但在这之后,极氪将猛补智能驾驶功课。

安聪慧透露,现在极氪的研发团队有6387人,其中软件开发人才比例77%,工程设计23%(包含欧洲研发中心)。

在研发投入方面,吉利并未有明确的数字,但此前《电动汽车观察家》在去年广州车展上获悉,极氪在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每年将达到百亿元级别。

这么大投入放在极氪身上,按照目前吉利品牌技术、平台共用的战略,未来极氪的智能驾驶研发成果,很大可能将平移到其他品牌。极氪自身的定位,除了作为吉利迈向豪华纯电市场的尖兵之外,也承担着其智能化转型试验田的角色。

另外,安聪慧还表示,极氪自研的智能驾驶方案,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极氪对于当下市场上的智能驾驶产品的态度比较明确:“智能驾驶还有很大的挑战,还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对用户负责”。

极氪自研的智能驾驶方案能否达到“为用户负责”的门槛,我们拭目以待。

一套组合拳下来,吉利转型的框架大体清晰,也能看出,吉利转型的改革,已经上探到组织架构和人事这样的“大脑中枢”,不可谓不深彻。

从具体的步骤来说,也是条条切中要害,也算是对过去的经验教训的深彻反思。

态度是诚恳的,步伐也是有的,能否奏效,我们现在不好说,毕竟的执行需要靠人,企业也要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进行灵活调整。

最后,我们也看到,吉利过去的问题,其实也是所有传统车企面对的问题。所以在最近一段时间,包括吉利、长城在内的许多车企,纷纷在组织架构、产品渠道等方面做彻底的调整。

这个过程必然痛苦,这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界活下去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但当新世界来临,进化成功的那部分玩家,总会在生态圈中找到优势位。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吉利的现在,写在大众汽车的过去里?

作者?|?凌云?杨梦丹

来源?|?汽车大观

整体销量风光无限的吉利,在新能源市场的表现并不如意。

2015年,吉调发布“蓝色吉利行动”,在自主品牌当中率先宣布向电动化转型,并定下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品牌整体销量的90%以上”的目标。

如今5年过去,虽然旗下已有6家新能源品牌,但吉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节奏,却并未如当初设想的那般“一切顺利”。2019年吉利汽车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销量为11.3万辆,仅占总销量的8.3%。

进入2020年,吉利新能源汽车的“病情”依旧没有好转。

统计数据显示,在上半年前5个月车市“停摆”的情况下,吉利汽车前三季度的总销量达到875,472辆,其中,9月份销量为126,365辆,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11%,整体表现亮眼。

然而,整体销量成绩的优异,更加映衬出吉利汽车在新能源市场上的悲惨。

据统计,1-9月包含几何A、几何C、帝豪EV、?帝豪GSe等车型在内,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足5万辆,9月份更是仅卖出新车6,092辆,连同比或环比数据都未敢公布。从今年前9个月的数据看,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总销量的5.5%左右。

在2020年剩余的时间内,如果没有奇迹发生,那么吉利汽车“蓝色吉利行动”的落空已是事实。

与此同时,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产之后的特斯拉加速攻城略地,头部造车新势力蓄势而发,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留给吉利的市场空间和时间,已然不多。

2015年,“蓝色吉利行动”发布,吹响了吉利汽车向电动化转型的号角。

在吉利的新能源战略中,兼顾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三种技术路线,同时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甲醇汽车。战略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吉利整体销量的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

然而,吉利汽车的高调并未持续多久。

在“蓝色吉利行动”发布之后的三年中,除以极慢的速度推出帝豪EV、帝豪PHEV、帝豪GSe等“油改电”车型外,吉利在新能源市场上再无较大动作。

直到2019年4月,新能源子品牌——几何汽车发布,才让外界看到吉利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决心。

作为与吉利品牌、领克品牌并行的吉利旗下一级子品牌,几何汽车发布之初被冠以“东半球最美新能源车”的头衔。不过,从随后几何汽车的市场表现和产品规模来看,外界再次高估了吉利。

截至目前,几何汽车旗下仅有瞄准13万-18万级别市场的紧凑型SUV几何C和瞄准15万-25万级别市场的紧凑型轿车几何A两款车型,其中几何C还是最近才推出的新车。

由于几何品牌的销售业绩不佳,挂帅吉利新能源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郑状也“被迫下课”。

反观与几何汽车几乎同时成立的广汽新能源,目前已有Aion?S(埃安S)、Aion?V(埃安V)、Aion?LX(埃安LX)、传祺GE3四款产品,涵盖小型SUV、紧凑型轿车、紧凑型SUV以及中型SUV,完成了对13万-35万元价格市场的覆盖。

与此同时,同属吉利新能源阵营的电动高性能汽车品牌Polestar极星,与其对标的特斯拉之间,差距也是越来越大。具体而言,凭借着国产model?3,当前特斯拉已经开始展现较强的市场统治力,而Polestar极星的市场焦点——国产Polestar?2,不仅在品牌知名度和价格上不占优势,而且才刚刚开始交付。

除了产品推新缓慢以外,吉利新能源的线下渠道规模也大幅落后竞争对手。

公开报道显示,以北上广为例,几何汽车在三地共有不到20家经销商,而广汽新能源则有经销商近30家,其中大部分还是专营店。正因如此,目前包括几何汽车在内的吉利新能源汽车销售,只能依托吉利品牌4S店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处处慢半拍的吉利也正在错过“年内有关部门多次提到的新能源车下乡”等一系列风口。

2020年7月15日,工信部联合农业部、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显示,共有16款新能源车型可以享受2000元-8000元不等的优惠,但受惠车型中未见有吉利的产品。

究其原因,与吉利新能源产品规划的落地迟缓不无关系。受惠下乡新能源车大部分属于10万元以下的微型、小型纯电动车,而吉利并无该类型产品。

虽有产品和市场布局迟缓之过,但深究之下不难发现,品牌布局混乱、核心技术缺失,才是吉利折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根源所在。

业内有声音指出,相比广汽、比亚迪等品牌,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显得“极不专一”。

公开资料显示,吉利控股集团组织架构颇为复杂。截至目前,旗下共有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吉利科技集团、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铭泰集团五大业务分支。若再加上枫叶汽车,其整车品牌更是多达10余个。

而在新能源方面,从几何、极星、枫叶,再到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旗下的远程汽车、伦敦电动汽车和未来的smart,吉利控股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已经有6家。

值得一提的是,这6个新能源品牌分属于不同的集团。

从2014年以前因当时的帝豪、英伦、全球鹰三个品牌之间相互掣肘,导致品牌发展受阻的前车之鉴来看,很难说,当前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败局,没有受到其多品牌战略的拖累。

除此之外,核心技术的缺失是吉利兵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又一重要因素。

纵观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新能源车企,不管是在“三电”等硬件领域,还是在智能驾控等软件方面,几乎都有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

以体量小于吉利的比亚迪为例,后者不仅拥有自主的电芯研发、生产和制造能力,而且研发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与刀片电池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较之下,吉利还在集中力量试图在内燃机等传统燃油车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更为打脸的是,剔除沃尔沃的技术支持之后,吉利自身在传统燃油车技术方面,并未取得较大突破。

也正因如此,几何的GE平台并不是脱胎换骨的纯电平台。这也进而导致,不管是早已上市的几何A,还是刚刚上市的几何C,均被业界诟病是帝豪系列电动车产品的“换标换壳”升级版。

与此同时,受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掣肘,吉利新能源产品不仅定位一直处于中低端水平,而且相比广汽新能源和比亚迪等品牌而言,在产品力和溢价方面也在逐渐落后。

“吉利旗下新能源品牌发展缓慢,主要是现在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吉利顾不过来。”工信部培训中心汽车专家张翔分析指出,“目前吉利对领克品牌的市场投入最大,对于其他子品牌,只能先布局,然后再谋发展。”

言下之意,即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吉利定会“卷土重来”。

事实也是如此。自2020年6月份以来,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动作频频。

2020年北京车展前夕,吉利汽车旗下领克品牌发布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据吉利方面介绍,该架构更新和扩宽了纯电动汽车的“三电”范围,即在原有BEV车型所强调的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和电控系统“旧三电”的基础上,扩展更新至电驱动、电管理和电生态“新三电”,并且在智能化上有较大突破。

随后,吉利又积极布局“换电”市场。目前,吉利科技集团智能换电站已在重庆、杭州、济南、淄博等地逐步落地,在全国签约的换电站超过1000座。

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吉利也在不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资料显示,2019年度,吉利汽车研发投入为54.56亿元,其中,用于节能车型和相关前瞻性基础技术的经费支出近50亿元,占吉利汽车研发总投入的90%以上。

而在不久前,吉利汽车科创板首发过会,成为“科创板整车第一股”。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登陆国内科创板,吉利汽车将募集资金204.25亿元,其中80亿元用于新车型产品研发项目,30亿元用于前瞻技术研发项目,30亿元用于产业收购项目,6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也就是说,研发投入将占募集资金的大头。

在“一片大好”的形势面前,吉利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再次表露出十足的信心。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表示:“按照现有规划,2021年开始,多款基于浩瀚架构的新车型将陆续投放市场。2021年将成为吉利的科技转型与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全速之年。”

愿景虽然美好,但现实却很堪忧。

据EV?Sales统计,在2019年全球新能源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中,吉利排第八名,销量远落后于特斯拉、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企业。

而一年时间过去,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更加“热闹”。尤其是以蔚来、理想、小鹏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近来的表现更是高歌猛进、销量连涨。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9月,蔚来交付新车4709辆,环比增长18.7%,小鹏汽车交付3478辆,环比增长31%。就连频繁断轴、质量问题频发的理想汽车也交出了销售新车3504辆,环比增长29.3%的成绩单。

面对造车新势力的步步蚕食,2020年吉利还能否守住新能源汽车市场前八的位置,还不得而知。

此外,特斯拉或许将是吉利新能源市场突围之战的又一拦路虎。

目前,国产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售价已降至24.99万元,这对于主打15万-25万区间价格战的吉利新能源车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威胁。而且,随着特斯拉model?Y的即将国产,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内的空间或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可以说,在“机会之窗逐渐关闭”的背景下,如果依旧拿不出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技术与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吉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突围之战,终将是一句空话。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四君子是谁?

吉利为自己铸造庞大的商业版图,但汽车不再是唯一的亮点,从某种意义上看,吉利的路线越来越向大众靠拢。

长期以来,大众对于吉利的理解总是模糊的,新品牌的发力、多元业务的延展、略显疯狂的并购、频繁的IPO……吉利的行为和动向似乎总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吉利的成长速度,我们同样有目共睹。

在吉利3月21日交出的“成绩单”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组数据:

2022年,吉利汽车营收为1479.65亿元,同比增长45.6%,归母净利润达到52.6亿元,同比增长8.5%;

2022年吉利的单车销售收入达到10.3万元,同比增长29.6%,平均单车毛利约1.75万元,同比增长11.1%;

2022年吉利汽车技术授权共实现营收16.57亿元,同比增长29.9%。

对此,吉利控股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在3月21日的吉利财年沟通会上表示,“过去两年吉利的表现不是那么靓丽,现实的情况是吉利已丢掉第一的宝座,在新能源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被优秀的同行拉开了比较大的距离。”这样自省和自谦的态度令人倍感意外。

但必须承认的是,在经济动荡、供应链极不稳定的2022年,这样的成绩已经来之不及。与此同时,在这之中,我们也瞥见了吉利行进道路的另外一丝意味:吉利似乎越来越像大众了,无论是业务表现还是决策思路上,吉利都正在向大众靠拢,或许我们也可以按照大众的过往轨迹去看懂今天的吉利。

因此,本文试图以大众汽车作为参照,从吉利刚刚发布的这份财报切入,解读近年来在整个新能源转型巨变时刻吉利所付诸的行动及其战略得失。

45.6%营收增幅从哪来?

在去年国内市场两头承压的复杂环境中,吉利汽车整体依然保持着较为稳健的增长势头,约1480亿元的总营收也创下了历时新高,同比增长45.6%,无疑是这份财报中最亮眼的一组数据。

这45.6%的大幅增长从哪来的呢?

具体来看,在吉利1480亿元的营收当中,汽车销售业务依然是绝对的主体,达到1227.83亿元,占据总营收的83%。

其中,来自极氪和“中国星”系列的贡献不容小觑。数据显示,极氪001的平均订单金额达到33.6万元,极氪控股全年营收达到317.9亿元;而吉利品牌的“中国星”系列占据吉利品牌比重的约23%。此外,几何、领克和睿蓝也分别实现了14.94万辆、18.01万辆和5.6万辆的成绩。

可以看到,吉利在稳固燃油板块基本盘的同时,以极氪为代表的新能源产品也在开始发力,为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去年,吉利新能源产品(包含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等)的总销量为38.87万辆,占比22.9%,整体增速超过300%,且单月新能源渗透率多次突破30%。今年2月,吉利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正式发布,补齐了吉利在新能源市场的空缺。进一步加快了吉利向着新能源转型的步伐。

除此之外,随着吉利汽车海外销售网络和售后网店的持续拓展,和在国际市场上品牌形象、影响力的提升,吉利的汽车出口业务也开始迸发出亮眼的表现,成为新的增长极。财报显示,吉利汽车2022年出口销量达到19.82万辆,同比增长了72.3%。

目前,吉利已经在东欧、中东、亚太、欧洲、拉美、非洲等多个地区深化布局,在全球共开发了销售和服务网点379个,中东、亚太、拉美和非洲的终端实销同比增加超48%。Coolray(缤越)、Azkarra(博越PRO)、Tugella(星越)三款车型占据各国的细分市场排名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宝腾品牌实现总销售量达到141,432辆,并实现连续第四年业绩增长。期间,宝腾在国际市场销量增加至5,406辆,成长79.1%,成为当地行业的出口领导者。

此外,凭借着领克“欧洲战略”“亚太战略”的进一步推进,领克的出付量增长了300%,全年出口整车3.5万辆,位列中国品牌25万元以上车型出口第一。截至2022年底,领克欧洲“订阅制”会员已经超过18万。

利润向上的“底气”

在另一方面,吉利的销售、研发等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据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吉利的销售成本为1270.69亿元,同比增长50.92%;研发成本为67.65亿元,同比增长22.6%。

成本在增加、销量在放缓,那么,是什么支撑吉利的利润依然保持向上的趋势呢?它的底气又来自哪里?

具体来看,一是多元化业务板块的开花结果,二是规模经济的初显。

首先是业务的多元化倾向。在核心业务——汽车销售之外,吉利以此为基础所延展出的其他业务板块在近几年开始遍地开花,收入来源变得越来越多元。

如果关注吉利的财报就会发现,从2019年开始,吉利几乎每年都会新增一项非整车销售的收入项,如2019年的知识产权许可业务收入,2020年的研发技术支援服务业务,2021年的动力电池包销售业务收入。

再到今年,技术授权业务又成为了吉利整车销售之外全新的业绩增长点。与此同时,从整体来看,吉利在非汽车业务上的营收占比已经达到17%。

事实上,这并非无迹可寻。自收购英国锰铜开始,吉利的投资和经营版图已开始遍布整车、供应链、未来科技等方方面面。

2009年,吉利收购澳大利亚变速器制造商DSI的全部股权,填补了国产高档自动变速器的空白;2015年,吉利以2.8亿元收购了位于冰岛的碳循环国际公司的股份,助力吉利甲醇汽车的研发;在软件与芯片领域,李书福与沈子瑜共同创立了亿咖通;在汽车出行领域,吉利又推出了首个共享出行定制车品牌——曹操出行。

此外,卫星、手机、教育、金融等领域,吉利也均有涉猎,可以看到,除了对于汽车制造供应链的构建,吉利还正在跨界打造基于用户的生态链条。

如今,这些汽车业务外所延展出来的业务板块逐渐上扬,对于吉利汽车来说,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可喜的信号。

此外,近几年,吉利的单车盈利水平也正在逐步上升。从整体上看,2022年吉利汽车的单车销售收入达到10.3万元,与去年的8.77万元相比,增长了29.6%;据估算,2022年吉利的单车净利润已经达到3244元,在行业中位于排名前列。

一个显著的信号是:吉利的规模效应正在一步步靠近。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认为,基于吉利成本供应链体系的强大,公司自身核心产品动力轴承、电机、电控、电芯等陆续量产,还可以通过供应链整合控制成本,形成汽车产业链红利,进而为客户带来价值优势。

正如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所说,汽车业是需要规模的,只有规模才能产生利润。

吉利在全面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规模化将逐渐显现出巨大优势。一旦规模效应成型,将构成较强的差异化优势,这也是吉利有信心在新能源赛道“迎头赶上”的底气所在。

吉利与大众为什么像?

回到文章的开头:我们如何用大众的思维来理解如今的吉利?吉利和大众又为什么相似?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吉利与大众的相似之处,那就是“母体化思维”,通俗来讲,就是所有的子品牌、子业务都背靠母体,以一种集团化、体系化的方式去发展。无论是单车盈利水平的提升,还是多元化业务的拓展,都离不开这一思维的贯彻。

如何理解?

以极氪为例,作为吉利旗下风头正盛的造车新势力,极氪开创了纯电发展的第三赛道。区别于“蔚小理”这样单打独斗的选手,极氪在体系力的展现上非常彻底。

背靠吉利,就决定了极氪先天可以吸收吉利在技术架构、造车底蕴、供应链体系管理等多方面的积累,此外,沃尔沃的安全保障和路特斯的性能调教同样给予了极氪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可比拟的相对优势。

前不久,极氪还完成了7.5亿美元的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30亿美元,这也是今年以来整车领域的第一笔大额融资,充分体现出产业资本对其综合实力和市场潜力的认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笔融资背后,吉利作为其母体所发挥的“稳定器”和“兜底”作用,给了产业资本更大的信心。

这样的“母体化思维”从吉利新能源产品的销量和利润表现来看更为明显。2022年,吉利新能源产品的总销量为38.87万辆,其中混动车型的年销量仅有9.2万辆,尽管在增幅上非常亮眼,但行业观察人士对比行业均值猜测,这个量级距离盈利显然还有一定的距离。

与此同时,吉利针对新能源领域的销售成本、研发成本、渠道成本都在不断增加,然而反映到亏损账面上,人们却惊讶地发现,相比于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吉利旗下品牌的亏损要小得多。

最为典型的是,2022年极氪的亏损总额仅为20.4亿元,作为对比,2022年小鹏的亏损金额为91.4亿元,蔚来则达到144.37亿元。其中,吉利作为母体所发挥的分摊成本、消化亏损的作用,使得车辆拥有了更强的溢价能力。

事实上,大众的盈利逻辑也是同样的道理。2022年,大众集团共售出828.26万辆汽车,其中保时捷的销量只占不到4%,但利润却占集团(225亿欧元)的近三分之一。这里面固然有着保时捷作为超豪华品牌在定价上的优势,但另一方面,大众母体在技术成本分摊上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与吉利不谋而合,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并购”也是大众的关键词。从1964年至今,大众旗下收购了高达12个汽车品牌,其中既有处于超豪华阵营的保时捷、兰博基尼,也有豪华阵营的奥迪,还有西亚特这样的大众化品牌。

尽管大众旗下品牌众多,在技术的转乘和衔接上却非常畅通。大众的MEB、MQB、MLB等平台可以兼容多个品牌的车型,具有非常强的适配能力,使得车辆的生产成本和新车型的研发成本得到极大程度的压缩,从而提高每一辆车的盈利能力。

如今,吉利在新能源战略中对于SEA浩瀚架构、雷神混动系统的打磨和推出,正是出于同一逻辑的考量。据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安聪慧透漏,今年将会有多个品牌和车型使用浩瀚架构,其中降本增效的思路与大众如出一辙。

而梳理过往大众的发展历程,其实不难发现,“母体化思维”也是大众在近百年的发展中所坚持的重要路线,正是这一思维的不断深化之下,大众构筑了强大的企业定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过去的2022年,大众汽车的全球交付量为460万辆,同比下降6.8%,聚焦到全球各个地区,这个数字都是下降的。但是,可以看到,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大众都表现出不俗的实力。而如果将时间刻度拉长,可以发现除了2020年收到疫情波动较大,2019年、2021年、2022年大众的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线上。

即便是在经济动荡、黑天鹅频发、燃油车式微的新汽车时代,大众所展现出的盈利水平、分摊风险的能力以及电气化转型效率都可圈可点。这背后,正是大众强大的“体系力”在做支撑和依托。

从这一意义来讲,吉利与大众在“根”上是一致,也因为此,吉利目前的发展路线越来越趋同于大众。如果以大众作为参照去感知吉利的作为与不作为,吉利近些年的种种出乎人意料的行为似乎也不难理解了。

与此同时,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预言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12月车圈人事变动一览 | 汽车产经

吉利四君子:安聪慧与李书福、杨健、刘金良。

1、安聪慧

安聪慧,新疆和静县巴仑台人,1996年毕业于湖北经济管理大学(今武汉长江职业学院),同年2月进入吉利集团审计处任审计员,同年7月调任吉利集团基建工程部总指挥助理后任总指挥及董事长助理。

2000年5月调任宁波美日汽车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2003年12月担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及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2011年12月30日担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1-2]?浙江吉利汽车集团总裁兼CEO。

2、李书福

李书福白手起家,创办吉利集团。1999年底,吉利集团员工发展到近万人,总资产20多亿元,年销收入30多亿元。吉利集团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创建全国最大的民办大学——北京吉利学院。

3、杨健

杨健,男,曾任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2011年年底起担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局专职副。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局对杨健总裁任职期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杨健总裁主持工作8年,是企业发展速度和变化最快、最稳健的时期。

吉利汽车的产销量增长了4.6倍,销售收入增长了5.5倍,资产总值增长了6.4倍,利润增长了8倍,企业连续8年进入中国500强企业,跻身中国汽车行业十强,并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国际并购,使吉利成为我国汽车行业首家跨国集团公司,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4、刘金良

刘金良自1995年加入吉利控股集团,从吉利摩托车销售到吉利汽车销售,有20多年的汽车制造业、产品市场营销管理运营经验。极其擅长新型商业战略定位与运营, 现担任曹操出行董事长。

最牛产品经理安慧聪

因为一手打造了博瑞和博越这样的王牌产品,以及累计畅销超140万辆的帝豪“神车”,安聪慧在业界被誉为“最牛产品经理”。

大学时学会计专业、加盟吉利已经22年的安聪慧,自认为是汽车人里的“儿”。因为改革开发的时代洪流引爆汽车行业展,因为吉利成长赶上中国汽车崛起的大时代,这让从小就怀揣汽车梦的安聪慧兴奋不已。在“大水养大鱼”的市场化浪潮中,安聪慧带领着吉利冲锋陷阵,从追随者渐成为领跑者。

2017年,吉利汽车畅销破百万辆盈利破百亿,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本土车企当中销量和利润的“双料冠军”。但很显然,安聪慧并不满足于此,他表示:今天的强不代表明天的强,吉利的目标是要进入全球前十强,打造全球有竞争力的汽车企业,受人尊敬的企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刘金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杨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李书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安慧聪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吉利安聪慧:存量竞争新时代,中国品牌“不怯场”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汽车人的本命年吉利台前的男人和长城背后的女人

2020年已然翻篇,但在刚刚过去的12月里,人事换防依旧是主旋律,据汽车产经网的不完全统计,当月汽车圈共发生了12人次的高层变动。

12月1日,李东辉正式担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CEO,安聪慧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此次集团对高层的调整,或表明吉利将开始大力推动新的商业规划运营,从财务、并购等事务出身的李东辉有可能会有更大权限。

就李东辉而言,凭借自身超过20年的财务和企业管理工作经验,也将站在战略角度,以独特的运营和资本运作为吉利在资本整合和财务管控等方面发挥其重要价值。

12月12日,一汽-大众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双双生变。

一汽集团合资合作部部长潘占福接替刚刚升任一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的刘亦功出任一汽-大众总经理。而原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商务副总经理、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董修惠,接替潘占福在合资合作部主持工作。启明信息党委书记郭永锋接任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一职。

12月14日,现代汽车、起亚汽车和现代摩比斯分别召开了特别董事会,在董事会上,全体董事会成员一致通过郑义宣任现代汽车集团会长。

这是现代汽车集团时隔20年正式换帅,作为原集团会长郑梦九长子的郑义宣就职演说中指出,他将继承和发扬集团创始人郑周永和名誉郑梦九的理想和志向。

12月17日,原东风标致总经理李海港加盟奇瑞汽车,负责新零售业务,向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贾亚权汇报。

李海港在传统汽车销售圈已从业了20多年,经验丰富的李海港此时加盟奇瑞,有望助力奇瑞寄予厚望的新零售业务进一步发展壮大。

12月28日,福田汽车发布公告称根据大股东来函,推荐巩月琼为公司董事长人选,张夕勇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董事职务;推荐常瑞为公司总经理、董事人选,巩月琼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

另根据总经理提名,李艳美为公司副总经理人选,吴越俊不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12月29日,东风公司召开领导班子会,东风公司总经理助理、东风有限副总裁、东风日产副总经理陈昊升任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随着陈昊升任,东风领导班子梯队完整,共为9人。包括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总经理、董事、党委副书记李绍烛;董事、党委副书记杨青;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温树忠;副总经理、党委常委乔阳、张祖同、尤峥;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冯长军和陈昊,最新分管业务不明。

12月30日,现任长城汽车数字化执行官宣布,后续将转岗去负责长城汽车内部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SL项目。此前有消息称,长城汽车将推出一个全新的高端化品牌,主打高端智能新能源。

此外,据相关媒体报道,北汽集团即将进行一次大规的人事调整。此次调整涉及到北汽新能源、北汽股份、北汽越野、海纳川等北汽集团旗下自主整车品牌和零部件板块。

具体来说:现任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宇或将被升任北汽集团总经理助理,以及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

北汽股份副总裁黄文炳升任北汽股份党委书记、总裁。原北汽股份总裁陈宏良升任北汽集团总经理助理兼经营管理部部长。原北汽越野车主管研发的副总经理王磊升任北京汽车研究总院院长,同时兼任北汽越野车研究院院长。

原北京汽车研究总院院长谢伟调任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北汽集团副总经理蔡速平不再兼任海纳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同时北汽国际党委书记、总经理李金钢调任海纳川总经理。

据悉,此次调整不仅是姜德义治下的又一次组织变革,也将是北汽集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次人事调整。不过,以上消息还有待官宣